




旧作回眸71——又到春游踏青时
荣玉奇
阳春三月,春风送暖,正是春游踏青的美好季节。每年这个时候,我喜欢约上三五好友,去郊外踏青,欣赏野外的春光美景,倒也别有一番风趣。
记的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我曾经写过踏青春游的散文——《春光明媚话踏青》,被刊登在1983年4月2日的《中国体育报》上,后来此文又被《中国青年报刊登。两家媒体发表时,我用的都是笔名“晓蓉”,当时我才三十几岁,单位都称呼我为“小荣”,笔名取了“小荣”谐音。那个年代我在单位担任宣传科长,负责通讯报道工作,正是写稿的高潮时期。我记得十分清楚,这篇文章被两家媒体刊登后,《中国体育报》的稿酬是20元,《中国青年报》的稿酬是25元,而当年我的月薪才60元左右,实在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啊!
下面就是这篇文章:
春光明媚说踏青
春光明媚,风和日暖,正值万物复苏之际,到处是-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晶莹的流水中,鱼儿往来穿梭,怡然自得,在返青的树枝上,鸟儿自由飞翔,雀跃争鸣……在这春光美景之中,人们走出大门,到野外去春游,这种民间习俗古已有之,称为“踏青”。唐代大诗人杜甫就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的诗句,可见,早在唐代,踏青就已盛行了。
踏青,在我国原是一种节日,称为“踏青节”。我国长江以北广大地区,由于春天到来的比较晚,多以清明节为踏青节。宋代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诗中曾写道: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生动地描写了清明时节踏青的情景。欧阳修也曾作词云:“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阮郎归•踏青》)请看,他把春游踏青的景色,写得多么动人啊!简直就象一副美丽的春郊游乐图,怎不令人向往?
我国古代的踏青,除了浏览欣赏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一般还要开展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比如射柳、拔河、蹴鞠(踢足球)、打马球、放风筝、扑蝴蝶、荡秋千等等。这些在古代不少诗文中都有反映,如王禹偁在《寒食》诗中写道:“今年寒 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韦庄的《长安清明》中也有“紫陌乱嘶红叱拔,绿扬高映画秋千。”大诗人杜甫也写道,“十年 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由此可见当时清明踏青时开展各种活动的热闹气氛。
踏青,不但在我国盛行,朝鲜人自古也有踏青的习俗。每年三月,至爱亲朋,三五成群,到郊外做“花柳游”,在游玩时,男人们不论老中青,都要兴致勃勃地进行摔跤比赛,妇女们则进行荡秋干、翘翘板竞赛。到了中午,大家席地而坐,进行野餐,这样欢度一天,兴尽而归。
踏青,的确是一项有意义的体育娱乐活动。通过春游可以欣赏祖国的山川风貌、名胜古迹,通过步行、登山、拔河、打球等活动,可以锻炼身体。让我们趁这大好春光去野外踏青吧!
(原载1983年4月2日《中国体育报》,1986年3月9日《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