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访谈》每天傍晚6点与您见面
扫描二维码关注“青波访谈”公众平台或添加微信13039315828 13844045676与手机同步
——上海书法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家邹贻让先生书艺赏析 在我们的书苑画坛,曾几何时,各种各样的现代艺术思潮,贴着五花八门的标签,纷纷登录我们这个饱经风霜的国家。一股又一股“离经叛道”之风此伏彼起,一批又一批所谓的“标新立异”之作纷纷迭起,一批又一批所谓的“改革创新派”不断的“粉墨登场”…… 一时间,放浪形骸的张扬之风,在一定程度上盛行;惊世骇俗的颠狂之作,在一定程度上涌动;张牙舞爪的轻薄,在一定程度上屡见不鲜;装腔作势的庸俗之气,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形成;恣意肆虐的粗鲁之作,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抬头;各种挤眉弄眼的作秀,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出现…… 然而,在笔者的心目中,在笔者的眼里,确实有那么一位始终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并且坚定不移、始终如一地释放自己艺术个性的人,他就是上海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家邹贻让先生。 我常常用20个字来概括邹贻让先生的书法作品,那就是“清新淡雅、沉稳刚健、古朴娟秀、赏心悦目、极富美感”。 我常常这样想,如果一幅书法作品,让谁都无法辨认;如果一幅书法作品,让人感觉总像东倒西歪,甚至给人留下张牙舞爪、挤眉弄眼、颠狂轻薄的印象,进而不能够给人带来美感,带来艺术上的享受,那么,这样的书法作品还能称得上是高雅、是美的艺术吗? 我们品读著名书法家邹贻让先生的书法作品,就恰恰相反,他的书法作品总是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美感、一种艺术上的享受。用“俊俏中见古朴、娟秀中见劲节、飘逸中见沉稳、柔美中见刚健”来形容邹先生的书法作品,是恰到好处、恰如其分的。 虽然笔者有些孤陋寡闻,又是个门外汉,但听的、见得太多了,也采写过众多的书画名家、大家。依笔者之见,一幅好的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不仅要让人能够看得懂,并给人以美感、美的享受、美的回味,还要达到外形与内涵、表象与姿质的和谐统一。而这一切,我们的主人公、著名书法家邹贻让先生,不仅都做到了,而且做得相当出色。品读邹贻让先生的书法作品,大有春风拂面、空谷幽兰、回味无穷、美不胜收之感。
邹贻让先生1963年生于上海。邹先生习书近40年,尤以小楷见长。现为上海书法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上海理事、中博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高级顾问、中国红色信仰书画协会特聘书法家、中国画都网书画苑特聘签约书法家。 邹先生自幼酷爱翰墨,耕砚不辍。如前所述,邹先生在执着追求的书法艺术中,始终以楷书见长。在书法艺术实践中,邹先生的楷书取法欧褚,行草师崇二王。 经过几十年的孜孜以求、执着如初、不断修炼、不断耕耘,邹贻让先生形成了自己典雅清秀、刚柔相济的风格。 我们注意到,邹贻让先生多年来始终钟情于书法艺术,且始终笔耕不辍,并以其过人之聪和非凡之悟,沿着继承和发展之路潜心研习,渐脱凡俗,而劲笔生华。 是的,邹贻让先生以其典雅清秀、刚柔相济的书风,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美和喜爱。当然,邹先生的书法艺术在审美上的展示,也是多元化的,是壮美、是古朴、是娟秀、是劲健。 笔者还注意到,邹贻让先生所追求的典雅,也是许多书家所追求的一种境界。邹先生所追求的典雅,实际上是平和自然、含蓄委婉、刚柔相济、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