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祖诗先生与夫人阮丽娟
白祖诗先生(1931—2016),祖籍山西介休,生于北京,云南大学物理系毕业,是著名的文化学家、教育家。曾任昆明地下党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昆明市教育局局长、昆明大学校长、云南省文化厅厅长、国家督学。其作品有:《相对论浅说》《揭开中国人心灵的奥秘》《窥望中国心》《中国文明透析》等。
今年是白祖诗先生仙逝的第六个年头,先生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先生的睿智情怀,仍在鼓舞后生。
2023年3月18日,一个阳光灿烂、春意盎然的日子,在白祖诗先生仙逝六周年后,孟国泰有幸再遇白祖诗先生夫人阮丽娟女士(昆明教育电视台原主播),久别重逢,百感交集。
孟国泰介绍了与白祖诗先生相遇、相交、相惜的过程,令人感慨万千。孟国泰说:经白祖诗先生点拨与完善后的“人字形教育模式”,已伴我走过了25年!白祖诗先生对“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鼎力相助,令我终生难忘!
1997年1月,“从个体出发新教育”问世,“人字形教育模式”脱胎而出。起初,“人字形教育模式”的“情”与“智”是没有“打通”的(即没有标注互促的箭头),白先生坚定地认为:“情”与“智”必须打通!这一“神来之笔”(互促的箭头)让孟先生一通百通。白祖诗先生说:“情”可以滋养“智”的生长,“智”可以促进“情”的发展。毫无疑问,白先生是孟国泰学术道路上的高人与贵人!

欣喜之余,阮丽娟女士为孟国泰题字“从个体出发新教育,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看来,与白祖诗先生一样,阮丽娟女士对“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也是喜爱有加的。题字过程中,白先生儿子白维、儿媳小崔、昆明市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周超伟一同见证了这一高光时刻。
著名作家王蒙高度评价白祖诗先生“不但是读书者思想者,而且是实践者奋斗者”。今选王蒙先生为白祖诗先生《中国文明透析》所作的序言,以飨读者。
自鸦片战争、天朝神话破灭以来,人们已经开始考虑中国文化方面的问题。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这种反思达到了如火如茶、震聋发聩的程度。新中国建立后,对这个问题的热情并没有丝毫减退,历次的文化大批判直到史无前例的文革都在作这个题目。八九年夏日风波后,立即开展了对全盘西化的批评与对于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宣传,以及持续的“文化热”,一些以发表小说诗歌为主的文学刊物改版成以发表文化评论为主的刊.....这些都是耐人寻味的。
这说明,从一开始,文化问题的反思就是与现实,与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危亡联系起来的,后来,这些问题的反复出现也与种种的现实挑战有关。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题目,这是一个被迫思考起来的题目,这是一个太大的难分难解的题目,这是一个不仅要用书本用典籍用逻辑推理用十年哪怕是毕生寒窗来回答,而且要用鲜血用生命用斗争来回答的题目。
白祖诗先生有志于这个题目久矣,白君不但是读书者思想者而且是实践者奋斗者,他思考这些问题不但与祖国的命运相关,也与他个人的坎坷离奇的戏剧化遭遇有关。他的著作容或有学理上材料上的不足之处,然而没有隔靴搔痒、纸上谈兵的毛病。我欣喜地看到他的新作《中国文明透析》即将出版。
这本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并阐发了文明形成的若干规律性现象、文化基因对民族潜意识的重大影响、中华民族的义务本位价值体系等重大课题,并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政治文化等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我相信读者能从中得到教益和启发。同时我也希望对中国文化这个激动人心的话题有更多更沉潜的论述出现。
作者:青力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