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队长
文/李学蛟(山东临沂)
计划经济时期的农业合作化时代,每个大队都会划分出几个生产小队,集体劳作,共同富裕,按劳按人两个方面分配利益。所以说生产队就是一个没有行政编制的劳动组织。
生产队里的最高首领当然是队长。担任队长的人选必须要具备以下条件中的全部或部分。农活干得好;组织能力强;家族势力壮(农村人啊,讲究兄弟多少);心眼要公正。
我们的队长基本上就符合这些条件。除此之外,还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双眼和一副暴躁脾气。
那活干的,顶多一米七的身高,竟然能挑得起二百八十斤的担子。那是刚刚收割下来的鲜鲜的水稻桔杆。说得难听些,光看担子走不知道人在哪,人叫担子挡住了呀。
运筹帷幄是他的突出特点,一方面量人派活,让人感觉得体有余。另一方面巧谋良计,布置耕种收割。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超前预筹。颇有不打无把握之仗的感觉。某年某天记不清了,反正有这么回事,一位长者与队长争论:某块地应该种什么什么,不应该种什么什么。而队长不予理会。秋收时,队长赢了,大丰收呀!老者自然……
一个字不识的队长怎么这么牛。
还有更牛的,队里每年都要集体喂养几头猪,年关分文不取分给父老乡亲。那个年代,这就是大福利呀!别的生产队只好眼馋。
至今仍然记得过年杀猪的情景:生产队的院落里,几口大铁锅烧着咕嘟咕嘟冒泡的开水,几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负责屠宰,褪毛,不消多少时辰,家家户户都分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那可是绝对的绿色食品,那个热闹场面呀,定是终生难忘,还有分到猪肉后的那顿肉汤泡煎饼!现在咋就……
当时别的小队实行每天一个劳力十分制,而我们小队是八分制。表面看挣得少,但是价值却是不同的。所以说别队就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嫌疑。弄到最后我们的十分工就高于别的小队。这对于减轻父老乡亲的负担是有直接好处的。
队长真聪明!
后来我考学后,离家从教了。何时又换了队长我就记不准了。
偶尔回家还常常碰到队长大哥,必定要抽支烟聊一会。只是近几年见不到了,村里人说队长被儿子接到临沂养老去了。也是,该是八十多岁的老者了。
再想见面就更难了。只能遥祝:队长大哥,多多保重!尽享清福吧!
20230315于济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