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军区 张峰副司令)
首先,让我们中管院国际康养协会全体同仁,由衷感谢和热烈欢迎传红表率巾帼豪杰梦之路,志愿为中管院国际康养协会站台助阵,甘做中管院国际康养协会首席顾问!
梦之路,实名张丽华,退休前原在国家公安部任职,系我39軍老战友。其父是毛主席麾下“三只虎”之一39軍軍长、济南軍区副司令员张峰,安徽省太和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軍杰出的軍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軍高级将领。生育两子一女,其中一子现被授予中将軍衔,一女便是长相气质酷似父亲,被父亲疼爱有加视为掌上明珠的张丽华。
我和老战友张丽华第一次相逢是2019年在成都。我做为中管院崇高健康大舞台管理中心副总指揮长,相约共赴重庆。刚见面时,她就问我:“老战友我像谁?”我见她第一眼,就认准她像我们敬爱的39軍一号首长,便脱口而答:“你太像我们39軍軍长张峰了!”她听后开心大笑:“老战友,回答正确!”随后,乘她车赴重庆,与正军级少将原中国水电武警部队首长、现为中管院国际老年健康管理委员会主任、崇高健康大舞台管理中心总指挥长周梓钦,並和总指挥长助理优秀共产党员青年才俊赵立阁等同志在一起,共同商议中管院崇高健康大舞台管理中心稳定发展大计。同时,拜见少将周总指挥长高堂老母。
去渝路上,我们交心畅谈,互吐衷肠。首先从共同感兴趣忆軍史开始。毛主席运筹帷幄,全軍将士用命,经历苦难辉煌,流血牺牲,前仆后继,创建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使中华民族强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压倒一切敌人,决不被敌人所屈服,軍民团结如一天,试看天下谁能敌!为此,人民軍队人民常胜军39軍、天下第一红軍师39軍116师,不负祖国,不负人民,不负毛主席,不负党中央,做出应有不可磨灭重要贡献。
特别在抗美援朝立国之战中,经历两年零九个月与美国为首联合国軍战斗,在虎将軍长吴信泉指挥下39軍更是从无败绩。
1951年6月,惨烈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结束,毛主席召志愿军战功卓著的38、39、40、42四大軍长回京,向他汇报朝鲜战况,以利制定下步作战方略。毛主席让39军軍长吴信泉坐在自己身边,对其大加赞赏,他说:“你们39軍可了不起,五次大战全都参加,不但战无不胜,还连创了“五个第一”:第一个与美軍王牌师交手,並重创功勋王牌骑一师;第一个收复朝鲜首府平壤;第一个成建制的接收美軍黑人连队投降;第一个攻入南朝鲜首府汉城;在横城之战中创造了在一次战斗中生擒美军数量最多的纪彔,俘获美軍800多人。致使战场败军之将联合国总司令麦克阿瑟心有余惧,认为创造39軍传奇的吳信泉是个“可怕的人”。
而做为39軍116师师长张峰,在一个月内,担任两国首都卫戍司令,创造史上绝无仅有。
战争实践证明,39軍不仅敢于打大仗、恶仗,而且善于打硬仗、巧仗,无愧于人民常胜軍称号。
在新中国国史上,解放战争是新中国“开国之战”,朝鲜战争是不折不扣“立国之战”。经此一战,不仅使傲慢的美国人颜面尽失,而且让从不服气中国的日本人低下头颅。从此,让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让全世界被压廹被剝削无产者扬眉吐气,让“联合国軍”损失惨重,不得不老实地在谈判桌上签字。
美国上将克拉克沮丧地说:“我是首个在沒有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美国将军,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终于被打破了。”
老战友张丽华畅开心扉,叙说自已低调做人和高调做事。她说,我不能躺在先辈功劳薄上,过红二代寄生生活。父亲是来自人民的子弟兵,为祖国强大,为人民幸福,跟着党和毛主席南征北战,把我从小寄养在爱国百姓家中,直到长成少女。回到父母身边,我上学和工作,覆历表填写父亲,都写养父姓名。我要凭自己学习、奋斗、本事过日子,以致大家不知道我的生身之父,就是大名鼎鼎张峰。
我则一吐为快,坦露自己多年来埋藏心底,对党对39軍軍长张峰等首长愧疚感。
1968年,苏联百万军队压境,我怀着与工农兵相结合,矢志从军,忠诚人民,报效祖国,血撒疆埸,洗我国恥,收复失地,让沙俄侵占我中华的450万平方公里领土,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从团、师到軍领导,由下而上,包括团长肖景祥、团政委李长江、吉林接兵总指挥116师副参谋长王洪俊、副总指挥116师军务科长申殿友、116师师长王林、师政委李兆书、39军政治部主任王君森、軍政委陈绍昆、军长张峰、朱恒星,依据我五年来从軍,上上下下风风雨雨经历和表现:在新兵团里,被推为新兵代表;在莫斯科到北京国际列车值勤岗位,被批准为中共予备党员;在回海城参加营房军农生产,出色完成连队饲养员任务;在为抗击八国联军修地下长城时,不怕苦,不怕死,奋不顾身带领全班战塌方,抢救伤亡战友,在一线上被批准正式转为中共党员;在打响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后,强烈要求随軍奔赴抗修爱国第一线;在随团参加鞍钢“三支两軍”中,坚定党性,克服派性,正确对待干部和劳模,受到广大职工欢迎;到团司令军务股,到团政治处组织股,经受磨炼考验,軍政素质进一步提高,被軍党委定为39軍接班人。恰在此时,曾默默为抗联做事的父母,病重病危,需儿照护,俩个参军儿子需有一个回到父母身边。自古忠孝两难全,我被迫选择离队,获軍首长割爱批准。
1973年5月4日退伍到家,沒想到1973年8月14日父亲便过早逝世。儿子依靠的顽强大山轰然倒下,年仅60岁则撒手人间。自己过早地“离队”,父亲过早地“离世”,这两件事,令我抱憾终身。我只有在响应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在党的领导下,将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中去,“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恪守大丈夫行事原则,才是对终身抱撼补偿,才是对父亲对軍长告慰。
老战友张丽华说,只要我们始终心系人民,始终心系祖国,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就会对人民,对祖国,有所总结,有所进步,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弥补我们人生缺憾,提升我们人生价值。千万不要过分刻责自己呀!
她讲得对,讲得好。这次她站出来,做我们中管院国际康养协会首席顾问,互相监督,长期共处,荣辱与共,同心共频,必将对我们贯彻二十大精神,带来新能源;必将为我们促进健康中国四大经济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新动力;必将为中管院国际康养协会可持续,带来高质量稳定发展。
这一切正应了毛主席豪情壮志“人生自信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一切正应了唐王勃诗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让我们在一起,在新长征赶考路上,书写健康中国新篇章,创造健康中国新贡献,交出让人民、让祖国满意的答卷!让与张丽华邂逅相遇,成为新时代健康中国最美好事情的新起点!

(作者焦德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