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获悉商洛籍作家陈彦先生的作品《主角》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我异常兴奋,怀着虔诚之心如饥似渴地拜读了这部长篇小说。
县政协“阅读悦美、书香政协”读书吧活动启动以来,我再次翻阅《主角》,掩卷深思,最深沉的感受是:人生没有配角!
宝剑锋从磨砺出
人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戏剧舞台上,有主角、配角之分,作为演员,都想演主角,但这必须拿实力说话。《主角》通过塑造一代秦腔名伶忆秦娥这个艺术形象,把这个朴素的真理演绎得入木三分。

近七十万字的《主角》,可谓鸿篇巨制。整部小说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故事线,即:主人公忆秦娥从村姑一步步成为“秦腔皇后”的奋斗历程和被迫卷进纷争的沉浮历程,告诉了读者“成功是奋斗出来的”这个朴素道理;一条是背景线,即: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作为地方剧种之一的秦腔,从兴盛到衰落,从衰落到转型,从转型到辉煌的艰辛历程。通过这个侧面,再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揭示了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根本在于“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个真谛。
第一条线讲述了忆秦娥的奋斗史和沉浮史:最初,她在山村放羊,因舅舅胡三元的承携,才进入剧团这个“天地”,从烧火丫头干起,一步一步奋斗,从“跑龙套”到演配角、再到演主角,直至成为“秦腔皇后”。胡三元其貌不扬,脾气又坏,但凭着过硬的敲鼓手艺,在剧团赢得一席之地。他的人生经验就是“人一辈子要靠本事吃饭”。忆秦娥从放羊娃到成为“角儿”,自然有其天赋,但主要得益于能吃苦,练就了“惊天艺”,方成人上之人。
范仲淹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忆秦娥能成长为一代秦腔“皇后”,最重要的是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她的出道十分艰难,最初进剧团是为了有口饭吃,面试时的衣服都是东拼西借的。进入剧团后偷偷学戏,时常遭欺负。没有资格进剧团的练功场,只好在伙房练。成为演员后,登台演出常遭捧杀。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很难在剧团立足,更难成为演主角的“台柱子”。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忆秦娥在剧团是最能吃苦的,她把别人用来休息、玩耍、逛街、购物,甚至谈恋爱的时间都用来练功。她善于博采众长,所以能越演越好。她成为主角后,也常遭嫉恨怨怼。因此,发生了许多无休止的舞台以外的故事,这让她身心俱疲,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她还是“挺”了过来,并以自身的善良和担当和一次次出色的演出,以柔弱的身躯支撑最亮眼的角色,最终赢得了尊重和支持。
在剧团,忆秦娥和同台演出的演员不是从同一起跑线起跑的。她在老家放羊时、在剧团做饭时,剧团的演员就全是专业演员了,但忆秦娥最终能成为秦腔界的“领跑者”,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面临的起跑线不是关键,可供选择的道路不仅仅只有一条,需要接续奋斗。因为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成功钟情不懈奋斗的人。
莎士比亚说过:“艰难的路,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走的”。忆秦娥在舞台主角这个岗位走红后,大型演出频繁,几年下来,让她身心俱疲,她曾多次想退下来,但为了剧团的生存,不得不硬挺,甚或在怀孕后也不得不接活。
当忆秦娥的女儿宋雨演出获得成功,被媒体赞誉为“小忆秦娥”时,忆秦娥开始恐慌,她有了危机感和一种无法言说的失落感。这种人物归宿情节安排,旨在告诉读者“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同时告诫读者:“花开当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要珍惜青春年华,珍惜每个人生出彩的机会。
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时代的浪潮中,每一个人都是一朵浪花,不同的是,有的人站在波峰,有的人站在浪底,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主人公忆秦娥的奋斗史、沉浮史发生在跨度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她直接面对秦腔剧种在时代大潮中“否定之否定”的跌宕起伏。《主角》从1976年写到2016年,从乡村到都市再辗转海外,透过秦腔舞台,描摹出中国最古老剧种与整个社会在时代洪流中历经的万千变幻。

作为流行于西北五省区的大剧种,秦腔在改革开放前一度面临“消亡”危机,很多老戏排完了,新戏又没跟上来。1978到1983年前后,陕西民间长期压抑的看戏热潮喷涌而出,很快形成演出高峰。九十年代,随着传播、娱乐和消费方式多元化,大批剧团成立轻音乐团、舞蹈队,衣着前卫时尚,频繁商演。该小说刻画了五个性格各异的团长,展现了当时“名角挑团”制、传统戏团面临改革、演员下海从商等现象。新世纪初,全国文艺院团改革,戏曲产业化已不可逆转。改革催生了不少民间演出班社,也激活了基层演出市场,但剧本的革新成为陕西戏曲发展的现实难题,传统剧目亟须“经典化提升”,票房和口碑兼具的现代戏更是凤毛麟角。书中“小忆秦娥”角色的走红也象征秦腔新生力量的崛起。
改革开放四十年,秦腔的发展之路,有迷茫有消沉,但更多地是守正创新。《主角》描绘秦腔发展的灵魂就是:唯有始终秉承“二为方向”,守正创新,文艺事业才能大发展、大繁荣。同时,告诉我们:前进的道路充满艰辛、风险和挑战,每个人都应像忆秦娥那样坚守初心、不懈奋斗,成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主角。

作者简介:冯红英,女,生于1975年7月,洛南县石坡镇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现任洛南县政协副主席。有多篇文章在多个文学平台发表,其中《记忆深处的大麻》荣获《中国乡土文学》2021年“回不去的乡愁”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
发稿编辑:张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