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红军罗忠文墓碑联
胡盛忠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但清明作为节日,是祭祖扫墓纪念先人的日子。有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扫墓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清明节扫墓增添了一项内容,就是学校和机关单位为革命烈士和革命老前辈扫墓,以寄托我们的哀思,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
2023年的清明节来了,让我们一起怀念咸安区的老红军罗忠文老人吧!
据原县级巜咸宁市志》载:罗忠文(1897一一1975)官埠桥镇栗林村罗家嘴人。民国十五年(1926)冬参加农民协会。次年5月加入农民自卫军。鄂南秋收暴动时,他被编入卾南农民革命军,参加攻打官埠桥、咸宁县城等战斗,暴动失利后又转战通山等地。民国二十一年(1932)2同,罗中文所在的农民军编入红军独立第三师,在阳新、通山一带作战,后参加万里长征。民国二十六年(1937),罗中文被分配在八路军总司令部,先后当过炉事员、饲养员和通讯员。民国二十七年(1938),隨彭德怀赴山西抗日前线。同年6月,日军进犯辽城县(今左权县)南河铺狮子岭,彭德怀率领部队转移阵地时,指示罗忠文负责保管一个30多斤重的重要文件包。他接受任务后,毅然丢掉自己的背包,背上文件。转移中他与部队失去联系,独自一人背着文件躲进山洞,隐藏了2天2夜,又辗转6天6夜才找到部队,彭德怀看到文件包原封未动,当场表扬了他。事后,又授予他一面奖旗和30元边币,以表彰他对革命的忠诚。1949年罗忠文隨中央军委进入北京,因年过半百,又两次负伤,领导决定让他离职休息。但他不贪图享乐,毅然申请回乡生产。
1959年后,罗忠文经常应邀到机关、工厂和学校作报告,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生活节俭,常用政府照顾他的粮食和优抚金周济孤寡老人。他回乡20余年,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和红军战士的优良品质。1975年8月因病去世,享年78岁。咸宁军分区送他一套军服入殓。在栗林小学,咸宁军分区宋政委和张西山副县长参加了罗忠文老人的追悼会。
2008年清明节,罗忠文老人的孙子罗会玉,孙女罗会珍、罗会先为爷爷立了墓碑。罗会玉为爷爷的墓碑撰写了一副挽联:“革命千秋古;传统万代兴。”
墓碑横额为:“老红军”。
作者简介:
胡盛忠,男,自号石硼,1945年生于咸宁县马桥潜山村下屋胡,1956年随父母迁居温泉白茶村石硼巷。初中文化, 中共党员,助理政工师职称。曾任温泉镇企业办统计、副主任,企业单位支部书记,咸宁市(县级)民协理事、温泉民俗学会秘书长、咸宁市诗联学会第四届副会长兼办公室主任。现为咸安区、咸宁市、湖北省诗词学会、湖北省楹联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咸宁市“乡土作家(诗人)”。2014年被咸安区委组织部、区老干局授予“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15年获得第二届“鹰台杯”诗词大赛优秀奖,2020年获得“抗疫金色大脑杯”全国诗词大赛优秀奖,同年被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评为“2016-2020年度湖北省诗词先进工作者”。著有诗集《鄂南英烈颂》,编有《中共党史知识问答》《温泉风土故事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