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老家白杨,梦想开始的地方”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本期导读:(内容摘录) 我们在一起吃饭,一起上课,就像一家人,温馨又快乐!我们的伙食费不高,饭菜很普通。我总觉得姑娘出门在外没依靠,我就尽力照顾她们周全。我把她们当成亲闺女看待,两个姑娘跟着我,跟在家里一样,感到很温暖!她们回到家里,把在校情况告诉了她们的家人,家人都给我打电话表示感谢!我回答他们:我得感谢你们,把闺女送给我,为我干活!
挖掘人才
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上级对规范学校管理要求更高,首要条件是师资力量的配备要达标,当时,民师队伍在不断削减,一批批师范毕业生走向岗位,但仍然是供不应求,每年全乡才分四、五个指标,那时真是一师难求!我一边向教育组提出要人,另一方面,多方打听当年师范毕业生。正好,我的学生张高辉(现在任白杨镇中心小学校长)告诉我,和他一届的一个女生裴宇晖(现在宜阳县实验小学任教),家是白杨镇石垛街的,因她中师毕业后,又上了大专,现在暑假毕业在家。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当机立断,准备去找。
一天下午大约5点多,我雇了一辆三轮车(那时很少有人开出租车),不顾酷暑炎热,和高辉去石垛街,想亲自见见他的同学和他同学的家人。路上,我们心如箭飞,不停催促司机加快速度,因石垛街距白杨树街20里地,天黑前还要赶回来。不料,“越急越出汗,越冷越打颤”,还有“关键时刻掉链子”这些话,都让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当车刚上去南留南面的大坡,行至上陡沟时,车突然熄火了,我们只好停下等司机修。司机可能也是着急,捣鼓了快一个小时,也没修成。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这怎么办?我只好去村里打听有三轮车的人家,也算天无绝人之路。可能是见我们心太诚 ,正好有一个开三轮车的刚到家,人家也顾不上吃晚饭,把我们拉到了石垛街,这时,天已黑了,到宇晖家,她的爸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向他们说明来意,她爸妈可能看我们风尘仆仆,诚心诚意来找他们,也可能是看我是个女校长,待人会细心些,所以,他们二话没说,就爽快地答应了!只交待了一句话:“闺女小,你多指教!”他们还留我们吃了晚饭。
待事情说妥,我们回到家里时已是深夜。第二天,我连忙向教育组汇报,就这样,秋季开学,裴宇晖正式到我校上班。与此同时,那个学期,我校又分了一个宜阳县幼师毕业生沈娟娟(现在宜阳红旗实验学校任教),家是城关镇沈屯的。后来,街上其他学校的校长得知后,都和我开玩笑,说我太“钻挤”(方言,意为抢先)!要知道,那时的师范生是很抢手的!
老师有了,问题又来了。一个是石垛街的,一个是县城沈屯的,俩姑娘到这里教书,得吃饭呀!当时,街上五所小学,只有我原在的中心小学(三区小学)有教师伙,因为,原学校的校长注重人才,在1998年就从外地找了三个师范生,立了伙房。现在,想让人家安下心来工作,必须得把生活安排好,我把心一横:“立伙!”可那时学校资金紧张,到校外实在请不起伙师,我索性自己兼当起了伙师。我们三人每人每月兑60元,学校每人每月补助20元。学校购置了简单的灶具,一个教师伙房就这样成立起来了。
我们在一起吃饭,一起上课,就像一家人,温馨又快乐!我们的伙食费不高,饭菜很普通。我总觉得姑娘出门在外没依靠,我就尽力照顾她们周全。我把她们当成亲闺女看待,两个姑娘跟着我,跟在家里一样,感到很温暖!她们回到家里,把在校情况告诉了她们的家人,家人都给我打电话表示感谢!我回答他们:我得感谢你们,把闺女送给我,为我干活!
当时,好多人都知道我既是校长,又是伙师,做的饭菜可口,名声远扬!第二年,盐镇的中师毕业生李玲玲,分到白杨,她爸带她到白杨教育组,直接点名要到我校。当时,我校还有个姑娘叫王燕燕,她和沈娟娟是同在宜阳幼师班毕业的。这四个姑娘的加入,取代了原有的几个年龄稍大的代课教师,学校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师资力量随着强大起来。那几年,这批年轻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精心辅导,使学校教学成绩连年攀升,受到了一区村委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到2008年,乡下小学兼并,邻村东马村学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大部分都慕名到我校上学,全校学生人数由之前的320人增加到了380人。
校园建设
教学质量稳定后,我又努力改变校园环境。可由于资金紧张,需改造的地方太多,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2004年,上级下达了一批学校危房改造项目。我得知消息后,立即向教育组提出如下申请:将操场北边的两个教室(危房)拆除,在校园前面西侧盖一排教室。教育组最后同意了我校的申请。当时预计,改造资金共45000元。双方投资比例按2:1。也就是说,上级拿两份的资金(30000元),村里拿一份资金(15000元)。但我知道,村里资金紧张,我和支书吴治敏、会计吴社国多次商议,他们都非常支持,决定缩小其它项目的开支,拿出10000元支持学校建设,剩下的5000元由学校想办法解决。回到学校后,我召开教师会,动员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毕竟“人多智谋广”,最后一致的意见:老师先借钱给学校。公办教师每人借出200元 ,我借出1000元 ,再从学校办公费里挤出了2000元。东拼西凑,最后凑足了5000元。这样,学校克服了不小的困难,把西边的一排教室(共9间)盖了起来。经过改建,校园的整体布局就显得比较整齐和对称了。
随后,我们对教室进行了调整。新教室住进三个班;原教学楼一楼腾出三个教室,按上级要求,整理出一个电教室,一个图书室,又整理出一个会议室。因我刚去一区小学时,没有会议室,教师开会都是在校长住室进,胡乱坐着。我想让教师们记好会议记录(在中心小学时老师们都有会议记录,很正规),这里一没条件,二没习惯,老师们都不知道啥是会议记录,所以,我这次特意这样做。这样以来,学校一切工作开始规范进行。学校规章制度里会议制度明文这样规定:每周日晚是教师例会,若无特殊情况不得间断。例会上,老师们深入交流,认真记录,从班级管理到教学方法,大家献计献策,共谋学校发展。
当时,还有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校园地面没有硬化。厕所在校园后面东北角,离教室快百十米,一遇下雨天,师生上个厕所,都要踩两脚泥。我看着心疼,就当机立断,把学校盖房剩下的烂砖头捡起来,让老师们分组分段铺路。那时,学校女教师较多,以往她们都没干过这种活,所以,她们有点畏难。我就和她们说,别自己看不起自己,男老师人数少(共16人,男5女11),况且,这路要求不高,只要定个线,照着摆砖就行了。说实话,我在中心小学(三区小学)时,也是女多男少,我们经常干这种活,我和男教师们一样领任务。我说:“干吧,干了就会了!”听我这么一说,她们就“比葫芦画瓢”干了起来。哈!还别说,铺的还挺好的!两天课余时间,一条从教学楼通往厕所的砖铺地,就呈现在师生们面前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老师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满满的自豪感!
接着,又考虑前面的空地,这毕竟在校园前面,它关乎学校的脸面。要改善,档次得高一点。我比较了一下,铺砖较打水泥地省钱,能节约点学校开资。于是,就投资500元,买了新砖,找来铺路师傅,很快铺成了一个20米X20米的砖铺地小广场。这样以来,整个校园看起来不仅对称,还平整多了。
基本建筑布局搞定,为了让校园漂亮,环境优美,我又提出对校园进行美化。我们在校园东西两侧垒了长30米,宽1.5米的花池,把中间花坛里的花草全部移出,只留下原来东西两侧的两排高柏树。2005年春天,我和学校总务(王燕燕)坐车到白杨街东20里地的平等花圃,买来向阳花,洒金柏。又到白杨街南边6里地的张村花圃,买来小叶女贞、豆瓣黄杨、月季、看石榴等花树。回去后,我带领老师们 利用课余时间,按事先布局一一栽上。夏天,向阳花、月季花、石榴花鲜艳夺目,高高的柏树郁郁葱葱,看上去 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当年,凡到一区学校来的人,没有一个不夸奖:“学校好美!”(未完)
作者简介:白北选,宜阳县白杨镇人,退休教师,现居于宜阳县城,文学爱好者,有多个作品在网络公众平台发表,白杨写作学会首届征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朗诵者简介:玉华,本名郝玉华,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爱好广泛,尤喜播音、唱歌、旅游等,用声音传递人间的真善美,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好河山。
(本期编辑:刘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