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时光娴静,岁月温柔。 在春光明媚的三月,风动春色,草含词香,月露清光。值此,银川市诗词学会朗诵部的老师们用美妙的声音、悠扬的韵律、真挚的感情为诗友们诵读了19首女诗人的优秀作品,以展现黄河女诗人的睿智、娴雅、知性、美丽风采。 刊首语
三月里的女诗人,如春风一般明媚,唇边的笑意,是散落在春天里的美好。
三月里的女诗人,似阳光一样灿烂,眼神里的柔情,是穿越千山万水的温暖。
三月里的女诗人,如水一样的安静,宛然山间悄然流淌的小溪,清澈透明,纯净润泽。
三月里的女诗人,是一幅优雅的画,仿佛清池里那朵洁白的莲,圣洁无暇,清丽高雅。
三月里的女诗人,是一首温婉的诗,无论是低眉含羞,还是落落大方,都是那般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三月里的女诗人,在苏醒的大地上,在桃蕊的芬芳中,随着春天的舞步,舞动美好,放飞希望。
三月里的女诗人,持一颗纤尘不染的心淡行于红尘,如花一样美丽,如花一样坚强,明媚温婉,从容优雅,在阳光下,尽情绽放生命的芳华。
银川市诗词学会会长 张美玲
2023年3月8日
岁月峥嵘我自强
一一东北大学百年华诞遥寄恩师与同窗
闫云霞
称谓“学员”入典章?蓦然回首淡忧伤。
青春共饮一方水,悲喜交集两鬓霜。
铸剑七旬恩厚重,报春寸草意绵长。
今生无悔程门立,岁月峥嵘我自强。
鹧鸪天·三月过汉中
马翚
点染霁光柳色新,粉樱夹径暖香匀。九重远岫织成锦,满眼黄花占尽春。
莺声细,静中闻。几回停步未嫌频。夕阳影里行车晚,再逐东风过远村。
蝶恋花·春日赏梅
丁玉芳
春汛随春春暖渚。梅苑花开,梅绽千千树。昨日雨酣枝上驻。晶莹剔透攒甘露。
处处游人添笑语。摄影寻梅,恋景难移步。癸卯迎新烟瘴去。萧条扫尽韶光护。
【越调•寨儿令】手机之痒
郑晶
眼困合,不停摸,手机炫出高网波。跨越山河,天地湖坡。相伴难分阿。问世间,风景如何?
赞高科,百变超多。盼出芯片好,战胜美德俄,歌!挺立我中国。
唐渠之春
张美玲
唐渠两岸柳成丝,纤细柔长挂满枝。
老树繁荣皆茂盛,新芽嫩翠更娇姿。
朝迎劲健宝刀舞,暮拥高贤信步移。
碧水清幽霞映日,梨云邀客踏春时。
行香子·桃花
余丽萍
娇艳枝头,灵秀溪前。绽春光朵朵嫣然。幽香无尽,嫩蕊鲜妍。惹人儿赞 ,蜂儿拥,蝶儿翩。
层层暖雾,纷纷红雨,历芳华流衍渊源。妖娆山水,浩渺云天。谱韵中歌,眼中景,画中缘。
祝英台近•七夕鹊桥
李建敏
月微寒,云浅淡,离苦重逢盼。牛女心煎,如烛泪痕剪。那堪寂寂残星,凄凄孤月,几多问、似魂牵恋。
鹊桥畔。何忍悲曲凄凉,凄凉心哀怨。独夜迷茫,愁别玉弦断。却藏书信重温,朱颜人老,倍怀忆、古今伤叹!
满庭芳·品梅
胡爱民
庭院深深,素英朵朵,玲珑满树新妆。蕊寒枝瘦,疏影映轩窗。耐得人间霜雪,琼姿俏,雅韵流芳。挥毫墨,由他浓淡,冷艳入兰堂。
客来茶当酒,炉红汤沸,语肆歌狂。笛三弄,知音曲调昂扬。酬唱冰心一片、不惧那,浮世华降。如梅品,铮铮傲骨,岂是等闲香。
秋
李新红
一湾秋水碧,万点落梧零。
浪卷芦花白,心随雁影青。
苍云翻野陌,孤客立幽亭。
时疫隔乡梦,萧萧不忍听。
忆江南·早春
杨晓林
春来早,岸柳吐幽芬。远望含烟梢泛绿,近观融雪气清新。术业在于勤。
咏苦菜花
张淑华
田洼沟壑把根扎,冬去春归发嫰芽。
点缀山川舒绿叶,溢香野外绽黄花。
荒年饥饿滋千户,今古医方救万家。
未入名流登玉雅,心怀若谷沐云霞。
古渠赏景正当时
呼永峰
漫步唐徕道,青丝曳两边。
花间香气释,渠下碧水涟。
莺啭轻音乐,翁划太极拳。
留春屏里驻,炫耀友朋前。
癸卯年春节吟
张海鹰
病虎奄奄辞旧岁,平安喜兔送瘟神。
盈联五福祈佳运,爆竹三声护善人。
躲疫宅家梅院冷,"转阴"出户景观新。
"阳康"无惧客潮涌,处处花灯处处春。
为君从此锁心门
张玉双
只身孤影立黄昏,捻断情丝第几根。
灯火阑珊空照景,为君从此锁心门。
同学情
薛翠珍
小月辞枝客不眠,同窗又聚喜空前。
春风除旧说桃李,暖雪迎新讲教鞭。
遥想曾经多感慨,漫思离别更缠绵。
今朝把酒人何醉!席上吟诗效谪仙。
咏李清照
王振娟
月满西楼落叶寒,今宵酒醒藕香残。
愁情织就相思网,雁字书空婉约坛。
花瘦家亡夫已去,心焦国破梦依栏。
犹思项羽当人杰,千古词宗浩气澜。
问春风
谭芷
一样东风开百花,黄红白紫自成家。
千娇百媚人惊艳,何以开她又毁她?
浣溪沙·教师节随感
史丽娟
三十春秋时日长,甘当红烛化微光。倾心教育乐徜徉。
粉笔一支书岁月,微尘两袖历风霜。培桃育李桂飘香。
虞美人•老宅旧事
陈丽萍
墙头斜过邻家枣,缀满还青小。 门前老树立清秋,屋后一溪缓缓向东流。
红消绿瘦鸣知了,庭院生阶草。老宅风雨二十秋,往事悠悠怎可再回眸。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李清照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主办:银川市诗词学会
总编:张美玲
主编:赵云超
副主编、编审:张青
本期作者:闫云霞 马翚 丁玉芳 郑晶 张美玲 余丽萍 李建敏 胡爱民 李新红 杨晓林 张淑华 呼永峰 张海鹰 张玉双 薛翠珍 王振娟 谭芷 史丽娟 陈丽萍
本期朗诵:丁建华 何雨 张宝莲 谢传明 陈银兰 夏丽 苏筱萍 何玉华 张淑华
本期制作:张淑华
作品来源:选自银川市诗词学会《黄河女诗人风采》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