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全名“孔洁”,姓“孔”名“洁”,姓是高贵的姓,名是独特的名。
几年前因一次演讲认识,现在因宣传报道成为同事。别看小孔老是发自内心的叫我“萧老师”,但我心里明白,以小孔的水平,我不能当她的老师;以小孔的状态,我只能做她的学生。
小孔以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走进政府大院,干文秘兢兢业业,搞宣传尽心尽力,瘦弱的她,扛起几十斤重的摄像机健步如飞,翻山越岭、上高趴低,就连省市日报社有几十年“记(者)龄”的男同志们也自愧不如。

新闻摄像,可不是“出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那么简单;宣传报道,也不像有些人以为的那样“书生事业最可笑,半世照瓢画葫芦”。一样是画面,小孔力求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结构清晰,一样是文字,小孔力求角度新颖、细节具体、文笔生动。她这一点,和我比较像,我真诚赞赏。
且不说小孔摄像跑得快、蹲得低、抓得准,单说她对新闻配音稿那近乎执着的“严苛”吧。面对每一份稿件,她都会以标准、正确、流利、绝对“一级甲等”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一遍、两遍、三遍、十几遍,弄得大白天从她门口过往的人还以为“洛南新闻”开播,自己看错了时间呢。
嘿,您别说,还真是“文读百遍,其病自现”呐,经过小孔的“口头检验”,您将会发现原本以为“完美无缺”的新闻稿竟然可以修改得更直白、更流畅、更顺口并更简洁了。往往一篇五六百字的稿子神奇“瘦身”,三四百、甚至两三百字就完全搞定了。伟大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从替他人节约时间、延长生命的高度看,岂止是“善莫大焉”,简直就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更让您大跌眼镜的是,小孔“播报新闻”时还会打开秒表,精准计时,开口掐表,结束看表,“极限”一般设定为一分三十秒。至于语速、语调,甚至表情,也绝对和我们洛南县电视台的新闻主播如出一辙。说实话,在认识小孔之前,我一直以为短新闻就是“小儿科”,分分钟搞定,等到亲睹了她的敬业和执着,才明白电视里“一闪而过”的短新闻才真真正正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才知道短短一分三十秒的短新闻里凝结着摄像、撰稿、编审、播音、剪辑人员数不清的心血和汗水。
老孔(不对,应该说孔老)曾经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话在小孔身上得到了极好极好的印证,缩小到我和她两个人的范围,那就是“二人行,必有我师焉。”真正的老师,不一定比你年龄大,不一定比你学历高,不一定比你经验多,不一定比你资格老,仅凭“较真”的态度和“完美”的追求,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身边人的老师。
感谢小孔,让我知道了新闻本应该也能够如此“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只不过积习难改,在结文之际,请允许我用虽然“很不简洁”,但是,确实朝着“简洁”方向努力的文字总结她和她的新闻留给我的印象,表达对我对小老师孔洁的敬意——
七个字:简洁也是一种美,六个字:能少说就少说,五个字:话越短越好,四个字:简明扼要,三个字:少而精,两个字:凝练,一个字:好!

作者简介:萧军,祖居秦岭深处,自称云蒙山人。普通从业者,崇尚真善美。偶有习作于网刊或纸媒发布,愿结识更多良师益友。
发稿编辑:张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