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岁,只是小小少年
——写在《洛南文友汇》创办七周年
文/云蒙山人
时间过得真快!仿佛弹指一挥间,胡永宏和他的《洛南文友汇》走过了岁月峥嵘的七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七年的确短暂;但在一个人的青春岁月里,七年却是很长的一段。面对七岁的《洛南文友汇》,作为同行者,我深感一路走来不容易。
顾名思义,《洛南文友汇》宗旨明确。洛南,县名,即40多万洛南人生身立命的故土家园;文友,即文学爱好者,一切热爱文学、痴心追梦的大树和小草都可归入其中。汇,汇聚、汇集、交汇之意,也是亮点所在,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就是说,汇聚一切爱洛南在洛南的文学爱好者的力量,打造一个优质高端的平台,是《洛南文友汇》创立的初衷,七年来,它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

一、生根发芽,汇聚文学力量。
《洛南文友汇》创办之初,陕西爱故乡核心人物,“益路人”公益服务中心马永红先生慧眼识珠,首先赋予《洛南文友汇》爱故乡的底色。在其成长过程中,洛南文学界一号领军人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商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洛南县作家协会主席刘剑锋先生始终关注,洛南文学开创者张忠良先生悉心指导,著名新闻工作者贺焕成先生多次培训……在短短的不到一年时间里,平台的读者、作者、合作者迅速汇聚成一股磅礴力量,在县内县外、市内市外、省内省外形成一种关注《洛南文友汇》的现象。

二、抽枝长叶,赢得关注目光。
《洛南文友汇》的蓬勃发展,也吸引了众多的兄弟平台、核心作者以及合作单位。洛南创办较早的文学公众号《秦岭文学》主编王秀峰、《禹平文学》主编乐俊峰、《细语华阳》主编胡小龙、《馨香盈秀》主编张秀芳等,长期与《洛南文友汇》主编胡永宏保持合作共享关系。著名作家张宏运先生、何慧娟女士,优秀文史工作者吕三运老师先后为《洛南文友汇》担纲顾问、撰写稿件、参与座谈,极大地提升了《洛南文友汇》的文学品位,赢得了更多人的关注。其中既有远在云南、广西的忠实粉丝,也有洛南本地的在外游子,更有洛南各行各业从业者中的文学精英。洛南领航驾校、宏安检测站爱心企业家李清渊等热心助力。他们或因平台接地气的风格,或因主编不矫情的人品,纷纷团结在《洛南文友汇》周围。

三、克难攻坚,笃守正确方向。
疫情肆虐,洪灾接续。近三年是极不平凡的三年、极不平安的三年、极不平静的三年,也是所有网络文学公众号遭遇瓶颈期的三年。大浪淘沙,泥石俱下;不断催生,良莠不齐。越来越多的文学公众号,就像小城里的门店,不断开业、不断关张,更多的苟延残喘,处于尴尬境地。胡永宏主编自己也经营着养家糊口的平凡日子,却始终坚守正确的办刊方向,不忘追梦文学的初心,在抗洪救灾、疫情防控、亲爱的粮食、建党90年等主题征文中,发挥平台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推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尤其是“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在较大范围内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四、同风共雨,推介洛南故乡。
秉承“崇文、厚道、自强、包容”的洛南精神,不断将华山夏都、汉字故里、康养洛南推向全国。作为平台主编,胡永宏积极参加洛南县作家协会、洛南仓颉艺术研究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奔赴河南卢氏、山西永济、渭南高塘、陕西白水等地,加了多场文艺交流活动,一方面提升了《洛南文友汇》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展示了洛南文学爱好者风采,在广交朋友的同时达到了推荐洛南、宣传洛南、共建洛南的目的,使得本就寂寞的文学事业有了现实而普惠的价值所在。这是洛南以文学促进乡建的大方向,在《洛南文友汇》这一平台的具体体现。

五、再接再厉,达成文友希望。
有瑕才是玉,无地不春风。《洛南文友汇》目前只是七岁、只有七岁、刚刚七岁,只是小小少年。是孩子,就有瑕疵、就有缺点,就有发展空间。以我个人浅陋的设想,今后,《洛南文友汇》选稿应该更严格、格调应该更高雅、志气应该更昂扬,尽可能的远离低俗、庸俗、恶俗,不要把雅俗共赏的高雅的文学百花园偶尔弄成了部分作者自己的情绪发泄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讴歌真善美,不光是文学的使命所在,也是文艺的使命所在,更是文化的使命所在以及文明的使命所在。美美与共、和合大同、强强联手,共生共荣,一切艺术本身就应该具有这样甄别、淘汰、推介的功能,尤其是在自媒体相对发达的今天,这种功能由读者、作者、编者三方共同完成,长时间的自说自话,终究会消耗掉听众朋友本就有限的耐心。
七岁,只是小小少年,成长生机无限。最后,让我用一首小诗表达我真挚的祝福——
桃三杏四梨五载,
火红粉嫩雪白开。
七岁《洛南文友汇》,
意气风发向未来!



【作者简介】萧军,家居陕西洛南,自称云蒙山人,本职教坛耕耘,身兼文史责任,愿结识更多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