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 联 黑 马 白 福 厚》
作者: 蒋 振 军
诵读:雪绣冰绮
第三章 《依兰起义》
到了北军不久,白福厚所在的队伍又投靠了日军,被改编为三十八团。白福厚随着部队改编,被安排在迫击炮连当炮目。
本来自己的部队是抗日的国军,可一夜之间变成了伪军。这对于满怀抗日激情的白福厚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早日脱离这支队伍,回归到抗日的洪流。
一次,一名抗日战士被他所在的伪三十八团俘获,他开始想方设法营救。当天夜里,他借故把看守支走,偷偷把这名抗日战士放了。第二天,他被告发,伪团长要处决他。经他表叔、迫击炮连胡连长,向伪团长以性命来作保释,他才幸免于难。
1936年,日军驻佳木斯司令部怀疑伪三十八团与当地的抗日联军暗中联系,便调该团到依兰驻防,并派日本宪兵以调查为名,对伪三十八团官兵进行监视,尤其是对那些看不顺眼的士兵,施以各种体罚和训诫,激起了许多士兵的不满。
七七事变爆发后,在全国抗战形势的影响和东北各地方党组织、抗联部队的共同努力下,一些具有民族意识的伪满官兵弃暗投明,走上了抗日道路。在此形势下,第六军第一师师长马德山与中共依兰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后,派党代表秘密潜入伪三十八团,进行策反活动。党代表得知白福厚偷偷放过抗日战士,并险些被处决,就找到了白福厚,给他下达了对伪军军官和士兵进行策反宣传和组织的任务。
接受了任务的白福厚,很快找到与自己要好的伪军官兵,做宣传发动和组织引领工作,官兵受到了感化,就连白福厚所在部队的刘营长,也被感化过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策划和周密准备,1937年8月21日,白福厚带领伪军三十八团迫击炮连和机枪连的118名士兵哗变反正,以从义师,携带了迫击炮一门,重机枪一挺,轻机枪四挺,步枪百余支,子弹万余发,参加了抗联第六军第一师,迅速壮大了第一师的战斗力。这支部队冲破日军对依兰东部的“讨伐”,把依东地区最顽固的大地主团山子王治安的自卫团全部缴械,在宝清鲍家南山脚下毙伤日伪军20余人。之后,转移到群众基础较好的安邦河游击根据地进行整顿。9月5日,正式编入抗联第六军第一师第六团,白福厚被任命为第一连连长。
第四章 《血战锅盔山》
东北抗日联军全军将士为了冲破敌人的“讨伐”,跳出包围圈,第一、第二、第三路军主力部队先后进行了三次西征。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为了支援第三次西征,牵制敌人,也为了留下抗日火种,积蓄后续力量,决定留下白福厚等所在的部分队伍在下江地区坚持抗日战争。
张寿篯对留守在下江地区的第六军第一、第四师,第三、第十一军部分部队做了部署。张寿篯,就是抗战胜利后改成新名的李兆麟,时任北满抗联总政治部主任。
1938年中秋节前夕,张寿篯率六军司令部以及教导队李敏等指战员,从锅盔山出发,向富锦县方向行进,途中遭到驻勃利日军川崎中佐部队的300余名日伪军截击,情况危急。白福厚为了保卫张寿篯首长和掩护李敏等同志安全转移,带领30余名战士挡在敌军面前。敌军以几倍兵力向白福厚所部疯狂扑来,被白福厚部击退。激战中,白福厚右腿中弹负伤。

中秋节那天,白福厚被任命为第六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长。后经本团政治部主任李云峰,就是李敏的哥哥介绍,白福厚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张寿篯、冯治纲率部去了松花江北岸的伊春老白山密营,开始了最后一次西征。临行前,张寿篯让部下找来留守的白福厚,把自己随身佩戴的手枪赠给了他。白福厚激动不已。
抗日战争的考验和艰苦生活的磨练,使白福厚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强了,政治思想更加成熟了,带兵打仗的经验也更多了。他由一名普通战士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