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二下徽州访呈坎(之一)
郭妙灵
十月秋高仰仙桂
近稀人健比乔松
这是二○一九年十一月,北方的天气已很凉,人们却认为是旅游的最好季节,我怀着愉快的心情,邀请我家先生去瞻仰黄山。黄山乃著名风景区,去那里旅游,是我老早的想法。看到我家先生更是欢欣鼓舞,似乎早有期待,立即就提前购票,行动堪为雷励风行,真是:
年届古稀尤矍铄
时逢盛世更精神
火车奔驰了两夜一天,下了火车,东方的一轮喷薄而出,正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有一整天大好时光,立即就安排了旅游活动。首选的旅游景点是神秘的呈坎八卦村。
车站周围有很多揽活的小车司机热情地迎了上来,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师傅我一眼就选中了。我的眼光没有错,她一边开车一边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黄山市的各处景点。
去了呈坎村,我觉得游一个村庄,没必要找导游,我们逍遥自在地信步游逛,虽属晚秋,徽州的自然风光十分优美,但见:
奇花艳草生幽谷
异兽珍禽寓密林
空气也清凉湿润,使人神清气爽。
走进呈坎村,迎面一蹲大石上,“呈坎”两个醒目的红色大字出现在眼前,紧挨着的石壁上,用非常优美的正楷小字雕刻着对呈坎村的介绍。
“呈坎村被誉为中国风水第一村——呈坎八卦村,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己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就被著名理学家朱熹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千百年来,它是一个进得去而出不来的地方,形似“迷魂阵。 探索发现生命玄奥,感悟预测人生未来先哲圣言,走进呈坎感受传奇神秘文化,登黄山天下无山,游呈坎一生无坎!”
以上这段话,就是那石壁上的介绍,我拍下来照般到此,以飨读者。
右侧是一湖碧水,荷花是没有了,但高高的荷梗和硕大的荷叶随风摆曳,下面一些小荷叶仍是翠色欲滴。湖边是鲜嫩的叫不上名的绿草鲜花,艳色不逊初夏。
抬头望去,四周是白墙黛瓦古朴秀雅的民宅小二楼。近前细看,这些造型别致的古建筑,有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彩绘,这些精致的工艺,向人们展示了徽州人认真的生活态度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虽然是个农村,进出各小院,总会被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所包围所浸润,家家有中堂,院院有牌匾古联,房院的整体布局,室内的精雕细刻,那高超的技艺,精巧的设计,满满的都是我国古文化的教育理念,使人肃然起敬。
大概由于人稠地窄之故,每户的院子并不宽厰,相邻两院过道狭窄,但是,很多人家的院后或院旁,有个玲珑剔透的小园子,园内有绘彩的小亭,有曲曲折折的小桥,有奇花有异树,有造型优美的假山,水中有彩色的观赏鱼。真是:
楼旁芳草新诗卷
月下奇村古画图
景色如诗如画。
他们各家的院子不大,可房与房之间总留一线天,给我们开车的师傅告诉我们,说那都是有讲究的,到了下雨天,肥水不留外人田。
对于他们祖宗留传下来的这个说法,我是不认可的,因为,那院子并非田地,况且,他们那地方原本就潮湿,再加紧靠一湖水,是绝对用不着刻意留水在院的,这种观念绝对是被一种深深的迷信思想所绑架的结果。
当我的这个想法一露头,又立马收了回来,在这样一个神秘而复杂、文化厚重深邃、技艺非凡的著名的民俗村前妄发议论,非愚而何?他们的做法定然有一定道理,我没必要胡思乱想评头论足,眼见这里是:
院庭不大聚财气
门坎虽低出人才
事实胜于雄辩。
顺着湖边的建筑,基本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些小院,并时不时拍一些照片做留念,自已得意地认为:
野树穿花月在洞
清风拂座竹环门
有名的呈坎村,我们已经游览过了。
过了两天,有位陌生的朋友送了我一本《呈坎村旅游介绍图册》。既然已经游过呈坎村了,我略略翻了一下就收了起来,只到回家后,看了图册再对那游过的景点进行反刍时才发现,我们游览呈坎村实在太过皮毛,竟然连村子也没进去,只看了外围的一角,真是可笑、可气、可悲、可叹!
呈坎村实在是一部底蕴十足的书,山青水秀已不足称为特点,真正了解它,还应该把它的地形和周围的环境、村史的发展,再加上八卦的风水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它的内涵不是一两天就可以明白的。真正要读懂这样一本文化底蕴厚重的书,是需要相当的时间慢慢去品尝,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功底,就算做为普通游客去大致了解,最起码应认真地把全村看完。我深深觉得:
纸上得来终觉浅
心中悟出始知深
没能游览呈坎村的核心地段,我实在不甘心。呈坎村的神秘,掀起了我脑海的洪波巨浪,既然我已经知道世上有这样一个村子,不再去拜访它,我会遗憾深深,所以我绝不就此罢休。
在两个儿子支持下,我准备独身一人二下徽州,儿子的孝心,坚定了我出行的决心,于是十分果断地,立即买了九号下午的机票。

二下徽州游呈坎(之二)
志远能行千里路
人勤可读万卷书
穿云破雾,我独身再次去了黄山市,此去只为重游呈坎村和宏村。第二次去,我已从上次的失败中获取了可贵的经验,以一个“过来人”的姿态,立即联系了上次带我们去呈坎村的那位女司机。她听我说要再次游呈坎村,推掉了已接下的任务,热情地为我服务。
去了呈坎村后,她帮我请了一位年龄和我相仿的本村妇女为我做导游。看到“导游”身轻体健行动利落,我断定她年龄比我小,出于礼貌,我呼她大姐,她竟只问我姓氏不问年龄,毫不谦让地以姐自居,呼我郭妹。正是:
莫言花发催人老
且喜音颜伴岁新
当时是上午九点多,我向她说明我要详细地游呈坎村,预计得游到下午三四点钟。我说此话,意在探听她要多少引领服务费。出乎我意料,她仅要20元钱,我暗觉亏她,她却表示己经满意。这使我觉得呈坎村的人是:
做人有德惟存厚
处世无奇但率真
我跟着导游步起步落形影相随,开始了对呈坎八卦村的真正游览,一路观看,她一路介绍,大概是她对自己的家乡太过熟悉之故,抑或她多次做过导游,每街每巷、每家每户的故事,她都脱口而出,讲得认真详细头头是道,我怀着好奇的探秘之心,听得也很专注,还时不时把她讲得重点内容记录在手机上,并拍下自认为重要的景观照。
我这么拖延时间,心中不免生出许多歉疚,决定中午吃饭时请她和我一块吃顿便餐,并且一边观看,一边不住地提醒自已要提高效率,鲁迅曾说,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图财害命。
接下来,我当个二道贩子,将我了解的呈坎村,简略地介绍给大家。如有张冠李戴,恕我了解不够。现在,请你跟我一路观来:
神奇村院画中画
富裕人家楼外楼
呈坎村是一个天然外八卦和人文内八卦,巧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一座古村落,村四周矗立着八座风景秀丽的山峰,构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山与山之间似连非连,梯田层层林木冉冉。村庄被这八座山所环抱,形成了八卦之“坎”卦,此即外八卦。环视四周,真乃洞天福地:
青山林茂千重翠
碧野粮丰万簇金
据说,在唐末有一位深谙天文地理的人叫罗隐,他根据当时呈坎村阴阳失率的村居态势,带领村民开河垒坝,引太河水穿村而过,太河呈S形,正如太极图中的阴阳分界线,将村落南北分开,村子夹在一条河的盆地之中,按《易经》“阴”坎、“阳”呈,呈为天,坎为地,二气相交,天人合一之理念,他决定大动土木重建村落,正是:
春光不负志士
才学常偕勤人
罗隐根据八卦理论布局,巧借山水形势,在占地半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带领他的人马经过几年努力,建成了天然外八卦和人文构造的内八卦,巧妙结合的名副其实的八卦村。
他设计创建的这个八卦村三圳五街九十九巷,集天道、地道、人道为一体,横向竖向经纬分明。全村分为十个方块,现在看起来星罗棋布,历代人和物阜。罗氏在大地上山水间创建了一个神话,也了结了他自己的一个大大的心愿。有后人撰联曰:
留有芳名遗后世
收来洪福泽子孙
这个村以“理学”为依据,以左祖右社的布局形态,成为我国古村落的一大奇迹。我观后不由感叹罗隐其人是:
知识渊博通天地
行为良善盖古今
呈坎村的人世世代代因他而得福,所以我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生来就是要做一些不平凡的事的。
人类,永远不能失去对大自然的敬畏感,所谓天人合一,不过是顺应自然适合生存而已,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敷衍自已的人生,应该研究山水,改造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可谓是荣神益人的事。善念、善行永远是顺天心合人意的。
在后来的各朝各代,呈坎村的后人又根据先祖们八卦的风水原理,不住地美化和完善、扩建和创新,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样子。但比较奇特的建筑,最近的年代也建在清朝中期,年代是久远的。这种独特的风水村的形成,吸引了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也把老郭我再次吸引了来。我庄重地走进呈坎,是为了了解她,因为我对她产生的不仅仅是好奇,还有崇拜和感动,有时觉得她是一部内涵丰富的百科全书,有时又觉得她是位修炼千年而得道的老神仙。因为他
灵气通天地
知识盖山河

二下徽州游呈坎(之三)
郭妙灵
我们穿街度巷进出各处,整个村的建筑古色古香,保持了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建筑180多处,有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处处精美的雕刻和奇巧的建筑风格,被中外专家和游人誉为“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
如此精雕细刻的民宅,想得见其工程之浩大,付出之艰辛,我们不能不对他们的创业精神所感动。真可谓:
博浪弄潮造就精英无数
图强治富迎来气象万千
呈坎八卦村得天时占地利,山川秀美风水占尽,村内代代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历代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高人名士、商贾巨富、书画艺术家和医学家教育家,出的最多的官员。仅明代,呈坎村罗氏一族,官至主簿以上者竟达百十多人,宋代亦有高官多人。风水宝地出人才,己是被历史证明了的事实,多为他人谋善事,后代人丁兴旺,人才辈出亦是事实,罗氏一族便可为证。
积善门中生贵子
读书堂内出贤人
也可以说:
快乐每从辛苦得
便宜多自吃亏来
呈坎村的文化,是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思想、道德、知识和智慧的结晶,她虽然成形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地理环境,但她的影响,早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成为了烛照后世,永不熄灭的光芒。她的综合文化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我曾试想,如能把那里作为现代教育基地,让我们现在的青少年,领受古文化的深刻内涵,欣赏古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学习古圣贤的志向情操,实在是件值得的事。让我们携起手来,
珍惜海宴河清盛世
描绘国富民强宏图
呈坎村的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奇迹,改造了自然。
引水上山龙卧地
开田劈岭虎登坡
我们游览了呈坎村,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人间万物之间千絲万缕联系的深思,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改造环境的重视,不能不惊叹天地间万物互为因果的神秘,同时,也不由得产生一些宗教的情怀。
丹桂有根,独长诗书门第
黄金无价,偏生勤俭人家
呈坎村因为代代出官出名人,故而官宅祠堂牌匾也美名在外。有些官宅由于建筑精美,被誉为“民间故宫”。而罗东舒祠——罗氏家庙,则被誉为“江南第一祠”,此祠堂按孔庙格局,耗时八十六年建成。其古老的“大司成”匾,是元朝高官李孟题赠。而国子监罗绮祠的牌匾,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整个罗氏祠的多个牌匾,有的是喻英才盖世的,如“经文纬武”、“鹰扬发轫”;有的喻文识渊博的,如“耆年博学”;有喻官职爵位的,如“进士”等,充分说明呈坎村人才辈出。
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的“彝伦攸叙”巨匾长六米半,宽两米半,被称为“天下第一匾”。匾上“攸”字指长久,“叙”字指延续,这是我第二次去呈坎时,向人请教过新学的知识,这里现蒸热卖。那匾上的意思应该是宏扬人伦五常,天地君亲师等我国传统礼教的。
董其昌手书巨匾挂在著名的宝纶阁,因这个祠堂,罗氏族祠堂便有了“江南第一祠”之美称,此祠堂是用于珍藏历代皇帝赐于罗氏的诰命、诏书等恩旨龙音的,它成为整个罗氏族祠的主题。
宝纶阁雕梁画栋气势宏伟,高近四十米。登上宝纶阁,可眺望黄山的天都、莲花两峰云烟,堪称明代古建筑一绝。我登它如登上黄山一般:
知多世事胸襟阔
识尽人间眼界宽
是那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感。
还有一个著名的建筑就是长春社,那是呈坎村民祭祀神灵的公用场所,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了,它的建筑设计也是匠心独运,工艺奇巧,观之令人赞叹不已。
呈坎村由于山环水绕,亭桥也是特有景观,有桥可四通八达,有亭可丽景争色。是以,大亭小亭古色古香,长桥短桥曲折洄环,步入其间,恍游瑶池,感觉是:
送迎远近通达道
进退速迟遊逍遥
这里用我曾记忆中的、一副走字底的趣联,觉得很符合当时情境,因为一天不住地走,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还没游完。
游览呈坎村,发现呈坎村的先祖们,特别重视对后代的全面教育,勤劳和节俭是代代不能忘,时时都重视的,他们深知:
一勤天下无难事
百忍堂中有大和
勤劳至关重要。这点可从各家院落遗留下来的石雕上、堂屋中的牌匾及书画上、各处的楹联上了解到。走进各个院落,到处可见各种醒目的格言、各种传统礼教的题字书画,整个村庄,一个浓浓的育人环境,总觉得把孔子老先生的书房给搬来了,或者说这个村庄就是一座全科学校。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勤劳创造了生活,节俭维持了生活,就呈坎村而言,没有勤劳,何有这个样子的呈坎村?没有节俭,何以有呈坎村的今天?正如呈坎村一个民宅堂屋一副对联所云: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缕半丝,常念物力惟艰
上联下联,一片苦口婆心,字里字外,尽是谆谆教诲。
还有一个古院的堂屋,也挂着和以上楹联意思相近的一副古联: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
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
此联所强调的亦是勤与俭,上联是朴实的真理,想发家必须勤耕种苦读书。下联接着是不倦的教海,富裕后千万别忘了勤与俭,别生懒散之情,别铺张浪费。

二下徽州游呈坎(之四)
郭妙灵
勤生财,俭养德,这个教育理念特别值得现在年轻人重视。据我所见,现在有的小区内垃圾箱旁经常有一包一包干干净净、没有一点破损的衣服被扔掉。我觉得,那被扔掉的不是衣物,那是几千年来祖先遗留下来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富裕了,但我们仍有必要对我们的下一代进行关于节俭的教育,应该大力宏扬我国千年传承下来的教育理念。
回头说呈坎, 接着我又看到,有个院中也有一副对联值得我们我们反复回味: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交不遗旧,言不崇华
这副联大致意思是教育人,在静下来时思过修身,生活中要克勤克俭,珍惜一衣一饭;交朋友不要喜新厌旧,交谈不可华而不实。是在时时提醒后人:
德从宽处积
福向俭上来
惜物即惜福。
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一个很小的院落,看上去并非官商富户,狭窄的小院,古朴精致的小二楼,门窗木雕砖雕工艺精良。看到这样的小院,人们会自然想到,此户必是勤俭的文化农家,堂前柱子上的楹联可证明:
粗茶淡饭有真味
净几明窗是安居
此农户以粗茶淡饭和明窗净几表示知足常乐,表达了乐天知命的安稳心态,我们不能不佩服古人潇洒的人生态度,和事能知足心常泰的境界。
游览呈坎村,发现呈坎人自古很重孝道,这点我也是从其多处墨迹字画中得知。导游也对我讲,此村大部分人家的卧室,一般都是长者在上位住大房,晚辈为侧为下或居小屋。用餐落座亦分上下,是不能乱座的,长辈没举箸,晚辈不可先动手。正如《弟子规》中“长者先,幼者后”的教导,是不可以乱了礼法的。
各家各户的中堂,都有一个精雕细刻的大方桌,两旁各放一把同样木质同样颜色、同样精雕细刻的坐椅,那是家中长辈每天安排家事,教导儿孙时坐的。在那种时刻,儿子们可坐在两侧长凳子上,孙辈则只能站在对面聆听教海。在平日里,老夫妇也在那桌边喝茶闲聊,谈文对弈。
导游还说,据传说,历史上呈坎村出过的多名官员,这些官员的家族,大多特别重孝道,祖辈及父辈生日,晚辈们都要庄重地行跪拜大礼,逢年过节各家都要上祖坟祭典先祖,并向健在的祖辈长辈请安问好。孝,天之经,地之义,人之根本,我们每个人应懂得:
要好儿孙,须从尊祖敬宗起
欲光门第,还是读书积善来
看看,到处是满满的正能量。
游览呈坎村,心里总会对这个景色旖旎、建筑奇特,处处体现八卦风水的古村落产生出一些敬畏,而有些景致内里蕴藏的古文化,需慢慢禅悟,正如村口石雕上所言:游呈坎,一生无坎。那是因为游完呈坎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能指导人的行动之故。
总之,呈坎村山美水奇,建筑风格独特,雕刻书画精美,建筑讲究风水,这是她的外在美,她的真正美是内在美,整个村从古至今都重视后代的文化教育,礼义教育,不出人才那就怪了: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
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书,是脚前的灯,水边的桥;善,是洗涤灵魂的圣水,是走向福道的精神食粮。所以,我来游观呈坎,是怀着无比庄重崇敬的心情的。相信每位来呈坎村游览的人,都会像我一样受益匪浅,会引起心灵的震荡,不由得整衣正冠庄严肃穆起来。
非为报应方为善
岂为功名始读书
呈坎人读书是做人的需要,行善是做人处世的准则。
记不清是在宏村还是呈坎村,看到有一巨石上刻着朱熹家训,我用手机拍了下来,我写完我的此文时,我想以朱熹家训来收尾,虽使我的文章显得冗长,却很有必要,意在一旦有青年人闲看此文时,顺便重温朱熹此家训,或者会有:
细雨无声润物
和风有意迎春
之效,企盼在他的人生路上起到导航作用。
朱熹家训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妻之所贵者,柔也。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已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小恶,则掩之;人有小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已,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僮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
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上面乃我拍下之朱熹家训,但愿它成为天下家家之家训。
固本兴邦唯教育
开来继往赖人才
2019年11月




郭妙灵,一个会做莜面的后山人,有时间磊文字造句子玩耍,生活得很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