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欣赏〉
永不消逝的爱情呼唤
文/祥 阳
当代散文家舒正*,是内蒙地区颇有名气的才女。她的爱人里快先生*,既是地方政府官员,又是国家一级作家。夫妻俩在繁忙的政务或事务工作中,笔耕不辍,作品产出丰厚,创作精神和文学成就,让我赞叹不已。
我的老同学古占成先生说:“里快和舒正是一对黄金搭档”,可谓名副其实。
这使我联想到,在中国现代文坛史上,夫妻各领风骚的文学艺木大师不乏其人,他们的爱情故事有口皆碑、不胜枚举。

如,蜚声海内外的长篇小说《围城》的作者、文学大师钱锺书和妻子、現代著名作家杨绛,共同构建了一座充满幸福的围城,一座两人永远都不想出去的围城。
人民艺术家老舍和画家胡絜青,以文结缘,情投意合。在老舍的经典话剧《茶馆》创作中,说茶道,品人生,论社会,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两位大师的人品和艺术成就深受人民喜爱。
我以为,里快和舒正作为当代作家,虽不能和这些名垂青史的大师比肩,但他们的人品和作品拥有大量的粉丝。在众多读者的印象中,他们也是耀眼的明星。

阅读舒正为长篇小说《第七个驿站》撰写的代后记,那轻轻的、柔柔的语言像舞动着爱与情的花絮,迷了风月,醉了红尘,感动着读者的心灵。
英国大文豪塞缪尔•约翰逊说:“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我说,文字是灵魂的印记。
如果说,《第七个驿站》在张库大道上亮起了一盏明灯,那么,里快先生和夫人舒正是这盏明灯的掌灯人。
妻子为丈夫的著作写后记 ,寥若晨星。
舒正为里快先生的鸿篇巨著写出的后记,妙笔生花,不同凡响。这篇上乘佳作让读者心头发热,眼眶湿润,甚至泪奔;字字句句是真情、激情、实情的流露。
这世间,每个人的爱情不一定能惊天动地;但是,属于你的爱情一定是独一无二的。

静读舒正的后记,窥探作者的情感世界,我为这对黄金搭档展現的爱情故事点赞:
点赞 一:共享甘苦,为伊憔悴。
读后记,我看见了作者陪伴里快先生在《第七个驿站》的征途上,夫唱妇随,“ 一同喜悦,一同感慨,一同痛苦,一同憎恨,一同宽容与大度,一同坚韧与顽强,一同辉煌与灿烂 。 ”
甘苦两相知,为伊愿憔悴。 经过一年多的砥砺前行,作者协助里快先生完成了为家乡树碑立传的创作夙愿。
她为曾经主政商都的里快先生“走进历史深处,掀开层层积蔽,找回属于商都的骄傲与自豪”而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荣幸。

点赞 二:爱情呼唤,永不消逝。
爱情是什么?是日月星辰,是山川湖海,是每个温暖的生活细节。
《第七个驿站》的面世,已成为里快先生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的壮美绝唱。
舒正与里快先生厮守的日日夜夜,每一个创作和生活的细节都是作者刻骨铭心的追念。舒正深情地说:“回顾过往,里快对创作《第七个驿站》的那一份偏爱、执着和辛苦,让我心痛。”
回首第七驿站厚重的人文历史,直面商都現代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似乎又听见悠远而渐近的驼铃声,这声音好似“北方丝绸之路、草原茶叶之路”谱成的新时代乐曲,是那么的悦耳、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激动人心。

此刻,舒正仿佛看见了里快先生那魁梧的身影正健步行走在商都的阳光大道上。 她情不自禁地呼喊着:“先生,你听到了没有 ?”
这是爱情的呼唤,爱与情的声波是永不消逝的。
“代后记”袒露了作者对家乡、对爱情至死不渝的热爱和崇拜,读者能不感动吗 ?!
〈2023年纪念国际妇女节,作于北京丰台〉

注:
* 舒正、本名冯素珍,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当代散文家。
* 里快,本名李魁,内蒙古商都县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委会委员、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曾长期担任过内蒙古盟、县领导。2020年因病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