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吕志平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3月也成为“学习雷锋月”。同年,周恩来总理在为雷锋题词时,将雷锋精神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有人说“三月雷锋来,四月雷锋走”。其实雷锋精神从未离开我们,我们就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雷锋精神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
中国人骨子里就有那种悲天悯人,普世救人的善良情怀。作为普通人,我们很多时候空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却没有普世救人的能力。在关键时刻给处于困境中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是我们内心对这种情怀的自发释放,是雷锋精神的内函所在。
一天下午,我和夫人抱着年幼的小外孙在小区外的马路边散步,走着走着,听到身后一阵响动,我们转身寻声看去,在我们身后20多米的地方,一位70多岁、手提一大袋子菜的老大爷步履蹒跚,不慎被道牙石绊到,老大爷挣扎着想站起来,尝试了几次都没有站起来。
我们走上前去,我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想把老大爷搀起来,但没有成功。老大爷身材高大,身体笨重,我把小外孙交给我夫人抱着。我费了好大的力气,也没能奏效,最后还是夫人搭了把手,才把老大爷扶起来。老大爷千恩万谢,我们觉得这只是举手之劳。

雷锋精神存在于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去年10月25日,我校一位老师的抖音视频在我们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当时视频也没有文字,视频中一位老师在教室里给学生们上课,而门口有一张桌子,旁边坐着一个小孩。许多人没有看完整的视频,人们议论纷纷,普遍认为门口的小孩是在受体罚。有的说这样的重点中学还有体罚学生的老师;还有的说无论什么原因也不能把孩子轰出教室,这样不会耽误孩子学习吗?
细心的人就会发现,门口的孩子年龄在四五岁,而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年龄在十五六岁,后来经山东海报新闻转发的“老师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把孩子留在走廊上给学生上课”,人们才得知真相。
那天晚上是我校田宝路老师的辅导课,妻子上夜班,孩子在家无人照顾,他又不能耽误学生的课,无奈才把孩子带在身边留在走廊,这一幕被拍了下来,发到抖音上。
有这样责任心强的老师何愁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从田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学校其他老师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这是我校所有老师的一个缩影。
雷锋说:“如果你是一滴水,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田老师的行动正是雷锋精神的真实体现。
几十年来“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

2023年1月7日,我县某小区里几个男孩在湖中小桥上玩耍,突然一个男孩不慎落入湖中。“有人落水啦!”正在路过的临邑县医院急诊科医师李隆基听到有人大喊,立即赶到男孩溺水的地方,在县刑警队干警王岳的及其他热心市民的协助下,把男孩救上了岸。
李医生立即对溺水男孩进行抢救,经过10多分钟的抢救,男孩终于脱离了危险。他的这种奋不顾身,舍身救人的行为受到周围市民一致赞美,并赢得阵阵掌声。有人对他说:“多亏了你,你救了这一家子人!”而李医生却说:“我只是做了作为一个医护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郑州市在淮河路郑密路一处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前,郑州公交203路车长虎萍像往常一样把车辆停在斑马线前,等待行人过马路,这时看到一位拄拐的残疾人缓慢行走,她后面的车辆已经排成长龙,她一把将这位男子背了起来,快速通过了马路,然后继续开车。
乘客们都被她这一暖心举动深深感动着,他们夸奖不停,虎萍说:“为广大市民乘客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是我们每位公交车长应尽的义务。”
60年后的今天,雷锋仍然是千万中国人的精神灯塔。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弘扬雷锋精神,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让雷锋精神的光芒普照中华大地,让雷锋式的人物遍及社会各行各业!
作者简介:
吕志平,男,本科学历,高级英语教师。一九八二年进入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第一中学,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现已退休。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