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诗的创作之浅见
作者:星语
诗歌从遥远的年代一路走来,形成了独特的一种文学体裁,在灿若星河的文学殿堂里占有重要的一席。不管是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还是发展到今天的现代诗,都以她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于是有人写诗有人喜欢诗,各种诗的刊物发行拓宽了人们的视野,随着科技发展,一些自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为众多的习作爱好者提供了作品发表的机遇。下面就现代诗的创作谈谈个人的浅见。
诗是文学的一种裁体,有独特的表现形式。作品篇幅不一,所涉及的内容广泛。按表达方式可分叙事诗,抒情诗;按形式可分格律诗,自由诗;体裁分类有散文诗,童话诗,寓言诗,爱情诗,讽刺诗,哲理诗等;按长短分一般有微诗,小诗,短诗,长诗。很多诗能成画,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好诗让人喜欢引起共鸣进而隽永流传。
诗的表现方法很多,灵活多变。有复沓,夸张,重叠,比拟,意象,跳跃等等,恰当地运用好这些方法对写诗是大有辅助的。写在纸上排列的文字不一定是诗,诗歌须有真善美的付予,倘若自己满意很多人也喜欢那便是诗了。
诗是有规则的,譬如古体诗,讲究平仄韵律对仗工整等,现代诗虽是多样化的呈现,是有一定要求的,不是写几行就成诗或口语式的白话,诗的语言须优美干净凝炼,诗的意境要美,有一定的高厚度,诗的修辞要贴切新颖,有亮点且具感染力,诗是灵动的也是"长了翅膀"的。
不管是纯朴的语言还是华丽的词句,只要被大众接受就行。发表的获奖的诗只是对文字的一种尊重和范围内的肯定,而作品的署名只是始创者和文字的责任,让阅者去品判优劣,让时间的尺子去衡量。
有很多人喜欢诗写诗,这是传承文化也是一种情怀。但绝不能因喜欢而亵渎文字,也不可因求发表而虚名。面向社会的一定要有责任担当。
都说诗言志。何为言志?很多写诗的人借物抒情,吟唱风花雪月,把至情至理的意境以诗的形式,运用不同的手法加以表达,让这一志趣、内涵、境界趋向完美,使诗歌具有可读性、感染力。
诗的美感不是简单的文字码砌,诗贵新善于含蓄,但不可晦涩。诗要兼容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一首好诗往往让人眼前一亮怦然心动,欣赏之余产生共鸣,有一种相识恨晚快意心灵的感觉。
诗贵炼。不仅炼篇练句还要炼字!一首好诗是需要精耕细作的,一写而就的诗毕竟太少太少,绝大多数的诗都是反复推敲提炼而成。好的习惯离成功会更近一步。
诗的留白雅称余玉。一首诗留有画面、内心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去驰骋思维体味情愫,给人回味无穷。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雪落树上仿佛春天梨花璀璨,喜雪之情贴切的比喻给人美感的想象留白。绘画也有留白,所谓山缺云补,天阔鸟补。正如生活中即有繁忙的劳作,也有安逸的休眠。
艾青说:诗是语言的艺术。诗是有生命力的,不然何以流传数千年?诗可以借物借事借景叙情,也可直抒胸意,不加掩饰。但诗的语言是有独特性的,在伏案文字的同时是要讲究雕琢的,诗也是有特殊要求的。这便要丰富的汉语知识,词汇的积累,生活的阅历以及博览群书。光有这些还不够,还要掌握写诗的技巧,驾驭文字的能力。
现代诗的节奏感。诗的节奏是诗行里长句或短句的语气间歇,便于诵读的划分,根据句意可平抑或跌宕起伏,根据韵脚可朗朗上口,便于诵读流畅使表述达意,不生涩枯燥,用灵动的语言使其舒缓错落有序,好比诗的呼吸,进而给人以舒适的美感。
关于诗眼。一首诗里如何找到诗眼,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这首诗的主旨,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的细,即为风平不疾的好雨。认真观察体味诗句中的诗眼对理解诗意是大有脾益的。在诗歌创作中,虽不刻意的去按上诗眼,然而一首有意境的诗是有诗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