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是这样炼成的(中篇小说连载三)
杨浩然.偶然著
三、肥水不流外人田
宋田村两大座很有威望。
书记宋吭儿威望最高。他父亲是革命烈士,母亲是老妇救会长,本人抗过日、打过老蒋,在村里坐第一把交椅理所应当。他五官端正、人高马大、气宇轩昂,讲话从不拿稿,讲的头头是道。虽然说话时,爱用鼻子“吭儿”,但一点儿不影响发号施令。
村长田忠苦大仇深,一只眼被地主婆捅瞎了。虽然那地主婆是个本家大娘,但一点儿不影响他打倒一切的决心。地富反坏右见了他,如同见了阎王,都管他叫独眼龙。
强将手下无弱兵,三大员也很牛。会计宋竹会双手打算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民兵连长田力力大无穷,捉贼如鸡。妇女主任宋春丽当过小乡乡长,凡事独挡一面。
五虎上将一合计,村规民约就出来了。事无巨细,连婚丧嫁娶的细枝末节都网络其中。
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若本村姑娘外嫁,得特批。按照宋书记的说法儿,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此规一出,有女者纷纷择婿。有的孩子才几岁呢,就定了娃娃亲。长相一般、身体有毛病的,没得挑拣,就换亲。反正不当宋家媳妇,就当田家姑爷,彼此交换而已。
村大,喜事就多。宋、田两家,几乎天天有喜。不是宋家娶媳妇,就是田家嫁闺女。无论娶,还是嫁,两头都忙。娶也好,嫁也罢,都得生娃。一生娃,还得两头忙。
场儿多,干部陪不过来,就分工。大事儿两大座出席,小事儿交三大员管。
粮,按定量分。够不够,三百六。不够,就精打细算。无风无火地过还好说,遇上点事儿,就得卖粮。一卖粮,就缺吃。缺吃就着慌。为了填饱肚皮,只能挖野菜充饥。家家吃了上顿没下顿,面食一年吃不几回。鸡腚眼子是银行,蛋能换油盐,谁都舍不得吃。而臭子却不,他经常有面、蛋吃。虽然他娘每次也就给他煮一小缕面条儿或煎一个鸡蛋卷煎饼,但在当时,已够奢侈。
每当臭子美美的享用专供时,比他大两岁的七姐总是可怜巴巴的望着锅底:“弟弟快吃,吃完我抹抹锅。”
狗剩经常去臭子家玩儿。每当碰到这种场面时就劝,劝他给七姐留点儿。可臭子不听劝,仍照吃不误。吃完,才嘻皮笑脸地咂着嘴说:“我还没吃够呢,哪天长大了,坐回席才叫过瘾呢。”
终于,机会来了。
这年春天,乡里号召修水库。大部分壮劳力都拨去修水库了。恰巧有个远房本家姐出嫁,凑来凑去人数不够,就把狗剩和臭子叫上了。
路不远,也就一袋烟功夫。无非从村东到村西,宋家女嫁田家郎罢了。
一入席,一茶、二点先上。臭子对烟、茶不感兴趣,但对点心却情有独钟。四盘糖果、点心一上,臭子眼都直了,赶紧抢着吃。还没吃够呢——撤了。气得臭子直踩脚。这一跺不要紧,把打卤面跺上了桌。
盛面的碗不大,但内容多。不仅有面约有蛋,还有肉。加之葱花香菜油盐酱醋的爆鲜,香飘四溢。臭子一闻,就“哇”的惊叹起来,嗞溜溜就把整碗面吞了。
宋大山今年五十多岁。别看他年龄大,得管臭子叫叔。他经见多,知道还没上菜,就留着肚子。一见臭子上来就吃,怕过会儿吃不消,就关切的劝道:“小叔,慢慢吃,别噎着。”
“头回吃这等面,太好吃了。”臭子对大山说“你咋不吃?要不,我替你?”
大山还没反应过来呢,面早被臭子吃了。
大伙儿肚子里缺油水。面,很快就被一扫而光,仅剩下了一碗看面。臭子还想吃,大山劝道:“小叔,别吃了,有后席。”
臭子可不管这一套,三下五除二就把看面解决了。
大山吓了一跳:“小叔,饱了吗?”
“你不是说还有后席吗?”臭子问。
大山说:“是有,还能吃得下?”
“谁说吃不下?”臭子说着,“唿”地站起来。可还没站稳,又坐下了。看来,是真饱了。
酒席正式开始,鸡鸭鱼肉迅间摆满了桌。当大家推杯换盏喝的不亦乐乎时,臭子的肚子也在翻江倒海了。他不甘,几次摸起筷子想吃,但肚子不让,只能干瞪眼。虽没胃口,却刻骨铭心的记住了这场面。
路上,臭子附在狗剩耳边恶狠狠地骂了一句:“往后吃席,谁要再让我面,我x他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