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首先/文
“一扣一推岁月静好,一掩一闩远离尘嚣。入必由之,出必由之,历史的风风雨雨总会滴落在门中。回望扇扇中国门,古往今来,与人为伴,与情相伴,与梦作伴。”刘伟,这位从部队大院走出的画家,在退休后勇敢地推开了家乡的这扇大门,自由地进进出出,直面高山厚土,万物生灵和人文风情。他从笔墨乡愁中寻求自我,突破自我,实现了从叙事性到精神性的大跨越。其作品主题暖心,意境深邃,构思精巧,笔墨苍劲。通读这些写实叙事作品,我们深深感受到他对家乡的一种浓烈的挚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刘伟,辽宁朝阳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民族画院特聘画家、研究院。他进修于鲁迅美术学院,早年在部队从事摄影摄像工作,多次荣立二、三等功,是关东大地屈指可数的原生态全能国画家。山水、人物、花鸟样样精通,整体艺术面貌宽广而丰厚,艺术自由发展空间巨大,他在这三种绘画分科中都颇有建树。退休后,刘伟重新拿起画笔,以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土风情为创作源泉,开始国画创作,最近几年,他连连入围国展并屡屡获奖。
中国书画创作的灵感来源于自然,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来源于对天地万物宇宙洪荒的描述。刘伟是一位有哲思有诗意的艺术家,他思维敏捷,痴心创作,善于观察、借鉴和思索,在国画创作中他经常借助光影、节奏、透视等西画技法再现生活场景,描摹物象,准确刻画人物。既做到了线条刚毅,晕染酣畅,又立意深刻,摄人心魂。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张力和心理享受的诗意境界。朝阳地区多为丘陵地带,天然高山厚土,沟沟坎坎,刘伟在创作中抓住家乡独有的地理风貌,从写生中将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从一山一水一物到群体人物形象,注入特定的时代精神,重新架构早已远去的笔墨记忆……

他认为,辽西浑厚、苍茫的高山厚土和人文风情,并非是落后、苍凉、荒芜的凄美,而是一种诗意,一代人割舍不断的乡愁,是一种艺术的大美。他的精品力作《回家》取材于辽西偏远的山村,画面是牧羊人身背干柴驱赶着羊群从层峦叠嶂的大山中走出来,作者将这幅作品色调压低,以黑白灰为主基调,明暗黑白对比强烈,增强了读者内心沉重感和画面厚重感,笔墨中蕴藏着无限的乡愁。回家的路是幽长的,心情是沉重的,但牧羊人又背负着一份责任,一份坚韧和一份守望。这不是描绘苦难,而是艺术家的一份责任,是对辽西家乡人民吃苦耐劳精神的赞美,更是对当下最底层民众生活状态的一种关注。《暖风》也是刘伟依据家乡素材创作的国展作品,这幅浅降山水在用色上完全不同于《回家》,画面有很多亮点,马车上穿红衣的女人与皑皑白雪和赶车的男人形成映衬,画面线条、节奏都是轻松愉悦的,虽然是寒冷的冬天,但这份乡愁正暖,飘荡于山路弯弯,缠绕在笔墨画卷间,留给读者的是温暖、快乐和希望……
刘伟酷爱写实,尤其擅长写实人物,展现的是阳刚之美、力量之美,其画风于以鲁美为大本营的关东画派一脉相承。他关注时代,关注民生,关注家乡发生的重大事件。他扎根故土,深入生活,放眼世界,扩大文化视野,不断借鉴吸收外来艺术理念,依据长期练成的写生功夫和油画功底创作出许许多多具有鲜明个性的现实主义作品。刘伟的写实国画作品是鲜活有生命张力的,并不是纯粹图片式的架构,而是在写实中对局部进行高度概括精简,突出笔墨韵味和主观情感的传达。他追求人物造型的精确、理性、冷峻的技术之美。他在描绘人的容貌、表情、塑造人的性格上赋予这些群体人物以时代特征和阳刚之美。

如《织梦》、《筑梦》、《丝路交响》系列作品,主题突出,视角独特,造型精准,他在皴擦等绘画处理上较多借助明暗关系、色调构成,无限深远放大背景细节,给人以深邃空间感,作品恢弘大气,天人合一,精彩纷呈,体现了艺术家的家国情怀和军人风采。《跨越》是一件回归真实,反映时代的优秀作品。作者在创作中加入大量现代构成绘画元素,点面结合,以时代为主题,关注家乡现实生活,塑造真实形象,通过高铁、隧道、架桥这些标志性的事件,以原生态素材为基础,提炼出四个画面,形成《跨越》新意境,较好地完成了从现实之真到艺术之真的转化。展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精神,为百姓喜闻乐见,使作者和读者之间产生强有力的思想和情感的共鸣。应该说,刘伟创作的这些都市工业题材作品是朝阳美术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未来美术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他用行动完成了如何从自我的情感中解放出来,将自身投入到追梦筑梦的火热实践中,不断深化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这样一个时代大课题。

如果说,刘伟画家的《雏鹰》、《天边》、《织梦》等人物作品表现的是力量之美,那么,他的山水画追求的则是宁静之美。众所周知,宁静是一种力量,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典雅的气质和古朴的情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宁静,“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同样也是一种宁静。纵观刘伟山水画作,少有江南的曲径通幽,而更多的是高山厚土的苍凉,夕照家山的沉寂,冬日暖阳里的希望,雪落家山的安详……这些作品主题深刻,承载着辽西春秋往事,笔墨乡愁。作品气畅格高,线条硬朗劲健,落墨有法,皴擦厚重,山石肌理明晰,经营位置充满了想象力,在视觉上呈现出静穆雄浑,朴茂旷远的效果。

通过冬雪营造一种深邃广袤的宁静氛围是刘伟山水画的一大特色。如《辽西雪不寒》、《雪落家山》、《乡愁》、《风雪夜归人》等作品,他要么以辽西的厚土为主题,剔除一切不必要的景物,只留下田头一堆玉米垛和稀疏的玉米茬;要么以特写的方式突出老屋、老树这些主体表达对象,通过雪景反衬出静谧幽远;或者开图千里,大视野大广角渲染宁静氛围,在远景处安放几只羊和牧羊人,架构出空旷萧寒凝重的场景,让宁静成为一种质感、体积和力量。那些干练的线条,细腻的笔触,似工非工笔墨印痕把读者带回了那方水土,诠释着留在心底的悠悠乡愁……

笔者认为,这种“宁静之美”不仅仅得益于刘伟对家山故土的深沉爱恋和笔墨追求,更得益于他为人谦虚好学的品质,得益于他不重复他人不重复自己的独立审美情趣。“心收宁静觅真趣,放眼长空得大观。”无疑,刘伟对中国山水画的探索是成功的,他摒弃喧嚣嘈杂,回归艺术本体,给读者留下了一颗淡泊空灵之心,去思考人生,去审视未来。

明代书林先贤朱承爵在《存余堂诗话》中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生之外,乃得真味。其实,作画也是如此,北宋苏轼早在《东坡题跋》中写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一美学评价,也奠定了中国诗画审美特征的思想。学院出身的刘伟深谙此理,并不断在花鸟画领域大胆尝试探索“意象之美”。他通过笔墨浓淡,线条节奏、光线明暗等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借物抒情,言情达志。《梦里老家》就是这样一幅立意新颖的优秀作品。过去的事是难忘的,乡愁总是牵绕在心头。匆匆的时光来不及告别,只有老家的旧宅院门前的喜鹊窝在岁岁年年的梦里总能孵化出春天。艺术家借梦抒怀,把中国吉祥文化的鲤鱼、喜鹊、春联和老宅等具象画面组合在一起,虚实结合,浓淡结合,弱化景深和具象笔墨,创造出一种朦胧玄妙斑驳的新意象,给人以朦胧的诗意之美。《舞动的春天》也是刘伟花鸟写生优秀之作,最近几年,在朝阳小凌河流域的七道岭镇和二十家子镇有数百只苍鹭群居于高树之间,叼枝筑巢,繁衍后代。刘伟抓住苍鹭筑巢的美妙瞬间,立像造型。凭借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和超强的造型能力,一幅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既是对春天的呼唤,更是对生命的讴歌,也对家乡生态的赞美…

刘伟不仅是一位有心性有学术精神的艺术家,他同时也是一位深受市场欢迎的写意达人。他的写意作品曾为他赢得了更多的掌声和市场。刘伟经常走村串户,他对辽西的雄鸡情有独钟。他认为鸡有品有德,是农家的吉祥物,具有勤劳、吉祥、富贵、厚禄、英武的内涵。在创作中他不求形似,重在扑捉鸡的瞬间神韵。他笔下的鸡不同于齐白石的悠闲,也不同于徐悲鸿的亢奋,更不同于贾平西的怪异,他画的是一种气韵,一种精神。他的雄鸡图或傲气伟岸,或憨态可掬,或引颈高歌,或傲立凌空,或怡然自得……仪态万千,意趣横生。他创作的《五德图》,高冠劲羽,雄风威武,神采飞扬,艺术家把笔墨重点放在鸡爪的刻画上,羽毛的写意渲染和鸡的精气神上。淋漓尽致表达出了鸡的文德、武德、勇德、仁德、信德。尽显艺术家笔墨豪放,清新飘逸的写意风格。

每位艺术家心里都种着一片海,住着一座山,那是心海,那是家山。在寻找初心的艺术之路上,都会有几个小小的驿站。祝福刘伟情绕家乡,手绘故土,在艺术之路上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明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