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晚上7点30分,战“疫”讲书堂第十七讲如期开讲,李恩存分享《重看<论语>中的生态智慧》。李恩存老师从 《论语》是一部治理的学问、《论语》中的生态智慧、《论语》中的生态智慧的现代运用、儒家“龢合”生态文化思想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解读,带给书友们关于《论语》的全新认知。

李恩存老师说:“首先我认为《论语》是一部治理的学问,其次《论语》中蕴含着生态智慧,这其中包括 自然生态智慧、社会生态智慧、龢合生态智慧。”

在讲儒家生态智慧的现代运用中,李恩存老师讲道:
第一方面物质上节俭:“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第二方面制度上的稳固:“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第三方面精神上的天人合一:“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关于儒家“龢合”生态文化思想,李老师分为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第一方面儒家“龢”文化——和谐社会的根本:“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第二方面儒家“孝”文化——推己及人、至自然的和谐观:“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第三方面儒家“仁”文化——利他道德的和谐社会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最后,李恩存老师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论语》的解读和研究,希望有不同解读观点的老师共同探讨切磋。共同发现传统文化带给后人的启示和影响。”
讲书人简介

李恩,字恩存,法学博士。吉林大学东北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吉林省智库东北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智库专家、华夏经典文化研究者、书香吉林讲书堂理事。

听书感悟
池永贵:
李恩存先生的讲座,诠释了 经典阅读的“入”和“出” ,令人耳目一新,收获满满。
我主要从恩存先生阅读经典的“入”和“出”两个方面谈下我的收获。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因为经典总是先于读者而存在,经典总是等待着有缘人来谋面,解读和发扬,吉林大学的李恩存先生就是经典《论语》的阐释人,“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恩存先生从这一本经典开始读起,深入其中,“一经通则百经通”,进入一本经典,读熟读透,读懂一本经典,是读胜于说的写照,“入”经典是第一要务。恩存先生的“入”体现在采取取法乎上的阅读,取法乎上才能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多数人都是在“中”甚至“下”的阅读世界浏览,跟风似的阅读。
读得到位是“入”,但是“入”是为了“出”,最终要“用得透脱”,变成自己的本事。恩存先生的“出”体现在:重新阐释了《论语》的要义,开学术界一个先河。《论语》是一部治理的学问;《论语》中的生态智慧;儒家生态智慧的现代运用。这些观点都是发前人所未发。这才是“为己之学”,深“入”经典,才“出”自己的东西。
恩存先生的治学之路给我们提供了借鉴,研读经典,深入浅出,厚积薄发。恩存先生的持之以恒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并把《论语》的智慧运用到乡村建设上,又开辟了新的领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支撑。
李少君:
“百家争鸣”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总是那么诱人,对于文化经典的传承弘扬不能只有一个麦克发声。恩存兄以天生学者的禀赋,长久执着于《论语》本意的解读,从经典原本里挖掘出适用于社会治理的当代意义,视角独特,逻辑严密,体系完整。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全情投入,心无旁骛,精通而深刻。今天的讲论已臻佳境,可谓炉火纯青!我们希望他的宣讲远播四方,期待他的专著早日问世,在释读《论语》大家行列中站稳脚跟,拥有一席之地。
王曼玲:
听了李老师分享《论语》中的生态智慧,我对论语又有了更深的认识: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中有做人处世之道,为官从政之道,安邦治国之道,教书育人之道。《论语》不是文学作品,但仔细阅读每一篇每一章,我们会感觉到好似走进吐鲁番的葡萄沟,漫山珠翠,而含英咀华,满口甜香;又似走进了文学的珠宝库,满目琳琅,宝气珠光,目不暇接,令人心旷神怡!《论语》彰显的中华文化不仅是国家的根,也是每个人成长的乳汁!
金美爱:
对我来讲“听”文言文有点难。刚刚看着幻灯片又回顾了昨天的课堂,再结合老师们的所感,对《论语》中体现的自然生态智慧、社会生态智慧、龢合生态智慧,有了进一步的学习。体验到了对于后进生,学习真的需要多感官共同参与才更有效果!
索弘枚:
李老师把这部经典与社会生态智慧结合,涉猎了春秋时期的打猎文化,重点诠释了绿色生态环境对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他也在致力于绿色乡村生态文化建设中,为真正落实国家提出来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孜孜不倦的付诸行动,想一想我们如果生活在一个风烟净俱,天山共色,有泉水泠泠,好鸟嘤嘤的环境中,饮甘泉,食无污染作物,内心没有担忧,精神生活中还有乡村书屋的滋养,这样的理想生活环境怎能不让人身心陶醉愉悦,使我们带着美好的力量去追求向往。
希望李老师弘扬《论语》的这种文化之声走出家门传得更远,愿更多的人在古圣先贤的文化智慧力量中受益,把未来的路走好、走宽、走亮。


原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