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宥现代诗歌鉴赏
之
第一百一十二辑
暨
【乐山;那一尊偌大的坐佛】
(原创)
作者/李成忠

《大佛见头亦见脚》
一一代序
看见了吗?这是大佛的一只脚!
嗬,脚尚如此,问:
佛有多大?
这么说吧,这佛是一整座山,花了一百零四年才雕刻而成。
一辆载重五吨的国产东风牌汽车,满满当当超载拖一车砖,只能修复一根脚趾头!
记住:是修复!决不是重建。
眼见为实!这是我亲眼所见,不是听来的、抄来的、更不是无中生有而向壁虚构。
一九七八夏,利用暑假,我与川籍的同学搭帮结伴去了一次乐山。此时虽政通人和,一切却百废待兴;到处乌翻翻(川民用语:翻翻为喧喧)、乱糟糟。“文革”炮轰四旧,火烧五老;打、砸、抢遗下的痕迹,依然一片狼藉!一切的一切都得从头再来。
正赶上了修缮。
为了刋发目下这首小诗,我便做足了功课;上网查阅、收罗并下载了一大堆图
片。
已经编辑完成,忽然心血来潮:我这是干嘛呢?
画蛇添足!
于是,撤。
短短的一首小诗,配发了一大堆图片;无异于一个耗时数秒的广告中间,插播了一个长篇小说!有这样的编辑吗?何等愚笨的编辑?
记游诗尚且忌讳。
我这诗,既非抒情、议论,亦决非写真记实。我这是有话要说,想说,害了话痨而不吐不快。于是,借他人之酒盃,浇自己之块磊。
这,用得着么子插图呢?
图与文配,固然是好;图因文而添声,文因图而增色。但是,图文并茂、图文完璧,需要度的把控与拿揑。
即便是记实类写真,莫说分行,就算骈句的散文,毕竟不是导游图,不是照搬生活的风景标本,怎么能与照片同一?如若再用照片来标本、导游一番,岂不饴笑大方,成为看客的笑料?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东坡题画语);论诗,更其不能以儿童之似与不似为见解。况乎现代诗,现代之抽象意趣的分行!写真图片的加入,只会混淆视听,拂乱耳目。文字具 n 多功能,而图片,却是专一的视觉功能;抽象的分行文字,因其强烈的超拔、跳跃、抑郁、讳涩、反间、隐蔽,本身就令读者烧脑,云里雾里、不识庐山难明真象。一当大量插图,扰乱了视线,诗的意象便被掩盖、遮蔽,谁还认知?谁还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本质?萝卜丝、白菜丝,亦瞽目莫辨,况乎现代抽象者乎?
是的,具有强烈视觉功能的图片一当插入,喧宾夺主,甚至反客为主,再好的诗,他也就只见云雾,而不见了名山大川。
好了,插图撤了,遮挡耳目的口罩、耳罩、眼罩没了,心身已经解放出来,让我们一起赶紧快去看看,是何等妖孽所作的白菜丝与萝卜丝吧
(二日刋发并志。)


【乐山,那一尊偌大的坐佛】
(原创)
作者/李成忠
幽冥参禅
虚静打坐
来到这个世界
一生一世
我都端端正正地坐着
命中注定
除了坐
我
别无选择
头上是天
身下是水
天水一色
水天茫茫
我心游四极、神驰八荒
我用我的第三只眼
增墒@
企图洞穿三维
十年图破
然而,数以百年的修炼
却始终
未见成果
日夜呼风唤雨!我
仍旧祈愿
为尔等众生开窍增智
呵!三千大千世界
遍地流沙
信众无一完满
仍旧是
俗不可耐的乌合
直击现实
我,仍一如既往
面壁思过
云里雾里
清浊莫辨
天上天下
阴阳难识
人海茫茫,众生呵
你们可曾理解?是否明白
你们谁个开悟
几人懂我
世人皆醉唯我独醒
举世浑浊
唯我
独
坐
(2022.6.24.晨起一挥。)

注:
@墒增,即对暗物质的研究与认知。
目前,世界范围内,人类对于暗物质的认知尚属蒙昧阶段。全球第一大增墒研究所竟在四川,科学家须于地下数百米深处工作,绝对避光,暗无天日,不能有一丝一毫冲击的宇宙波。
(二日下排又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