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苗苗的宁夏情怀》
作者/火仲舫
知道刘苗苗其实很早了。但最近才见了她的“庐山真面目”。
五月的阳光温馨和煦,一个午后,我们约了几位朋友,驱车去了三营镇,直奔苗苗导演下榻的宾馆。她在这里要完成一部富有特色的电影,已经在这里大半月了。上了简易的宾馆二楼,她已经等候在客厅门前。以前虽然没有谋面,但通过石舒清的介绍,我们彼此都知道对方的一些情况,所以她显得很热情。她穿着一件白底花格的衬衫,休闲裤,理着短发,戴着金丝眼镜,笑容可掬。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猛然相遇,很可能会将她当成男士。我们彼此作了自我介绍,落座后,她就让同事为我们散发瓶水。大家边喝水边聊天,显得一见如故,全然没有面对知名影视导演、编剧的拘谨。在此其间,她发现我一直没有拧开瓶盖喝水,便问道:“火老师怎么不喝水?天气很热的。”我笑笑说:“我,我不渴……”也许她看出了我的言不由衷,接着说:“是不是不习惯喝凉水?那就烧点开水吧。”这时她指着茶几上的一个崭新的玻璃杯说:“这个给您吧,新的,我还没有用。您看装水杯的盒子还在呢。”我真佩服她的细心周到。但我怎么好意思用她的新杯子呢?仍然推辞着。她说:“一会儿下乡,还有几十里路呢,不喝水怎么行?带在路上方便。”说话间,水烧开了,同去的红旗、军峰已经开始沏茶,我再也不好推辞了,就欣然接受。这礼物受之于知名人士,实在难得,于是我请她在水杯盒子上签名留念,她欣然同意。就在红色盒子上郑重地签上了“苗苗赠尊敬的火仲舫老师,请笑纳!”下面是落款日期:2022.5.23。整个过程一丝不苟。
剧组拍摄之地在中卫市海原县九彩坪乡马儿湾,虽然不是很远,但路还是不太平坦。为了便于交流,我们乘坐在一辆车子上。这时她戴了一顶男士鸭舌帽,脚穿一双高帮休闲鞋。当大家都说她打扮很酷时,她笑着说,之所以要穿高帮鞋,是怕在野地里踩景时陷在“瞎瞎洞”里,一口固原土话说得地地道道,平添了几许亲切感。
一路上,我们聊了许多话题。她的父辈是老革命,抗战结束后由甘肃调任固原州首任州长,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时调任宁夏民政厅厅长,苗苗1962年出生于宁夏银川市,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她12岁再次回到固原,后来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当年16岁不到的她是78班里年龄最小的一员,是师生们眼里的“神童”,毕业后成为中国内地不多的兼女导演、编剧、剪辑师于一身的优秀影视人才。比起一些老牌大导演,她似乎没有更大的知名度,但是她实在、睿智、勤奋、低调、有情怀,富有才华和个性。1985年,她独立执导了首部电影《远洋轶事》。1987年后,她随后执导了电影《马蹄声碎》《杂嘴子》《家丑》《家事》《黑色风景里的女人》《红花绿叶》《夜深人静》《蝶之恋》等影片。上述电影,有的入围第11届意大利都灵电影节特别展映,有的获得第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有的获得第2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首映单元最受欢迎影片。电影《杂嘴子》获得第50届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国会议长金奖。她的作品深受西海固作家作品影响,上述作品中,相当几部内容是与宁夏西海固相关的。有些是根据著名作家石舒清的作品改编的。《杂嘴子》中吉祥村的民生、群生、燕麦,《红花绿叶》中李国清(古柏)与俊美媳妇,都是西海固底层百姓的缩影。她坦言,自己其实也是西海固的一员,一来到西海固,精神就爽朗,工作起来就劲头十足,拍摄的作品就备受青睐,就获奖。
这次来,是沉甸了多年之后再度出击,她有信心拍摄一部“更上一层楼”的作品。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有的作品赢得市场,有的作品赢得人心,有的作品开启了一线光明,也许意义在未来。至于我的作品,我说了我想说的话,词达意,足矣。”
我们站在李俊的山梁上,面对那两棵历经沧桑而又挺拔的大柳树,边议论边拍照。这是石舒清曾经写过的两棵大柳树,生长接近百年,虽然着墨不多,但意韵深厚。我们能聚集树下,暮天席地,感受大自然的淳朴,不时也会创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镜头。清风送爽,似乎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缘分。显然,这部期待后来居上的作品,也应该是苗苗这位优秀女导演西海固乃至宁夏“词达意”情结的一种诠释!至于影片名,暂时保密!
2022年5月25日
作者简介
火仲舫,笔名钟声、中方,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原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兼固原市文联主席,宁夏文学院和《长篇小说》杂志签约作家。创作出版有《花旦》《土堡风云》《柳毅传奇》《浪子吟》《西夏殇》《大河东流》《中国人在美国》《花儿常开》《红军西征记》《红旗漫卷六盘山》《西吉风景线》《飞翔的情绪》《奔放的旅程》《凤凰泉》《黄土情》《花旦论》《诗意人生》《花脸》《超越梦想》《红星照耀将台堡》等文学作品,涉及长篇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纪实文学、舞台剧本和影视剧本等体裁,达500余万字。创作业绩收录于《世界名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