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写完这个题目,自己便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
去美国?公费咱八竿子够不着,能够自费的也非一般的人啊,还有茅台,这么贵重的奢侈品,咱也列入采购的计划,期待天下掉馅饼,捡到几十万块钱,幻觉着打开酒瓶,满屋飘香。
时间进入9月,中秋节和国庆节双约而至,中国的大街小巷节日的气氛渐渐地浓烈起来。在北京就学的女儿,为了一张回家火车票,一会电话里急得都哭出声来,过一会儿又喜出望外,弄得妻子鼻一把泪一把的。双节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就是图的一家热热闹闹的团聚啊。
美国,咱压根儿就没想去。
去过华盛顿的同胞讲:“从地铁站出来,沿着第七街向北,穿过H大街,有一家“大新贸易公司”招牌的中国超市,这里的茅台价格仅仅是国内价格的一半(四百多)。”
怪了,在国内,贵州茅台集团高调限价,茅台酒价格一路飙升,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国酒茅台却遭受如此冷落,放到谁咋一听都想不通,这简直不是对我们伟大国家的侮辱是什么。
这个消息在我脑海沉淀了很久。原来在美国,政府机构的公务人员,没有任何的特权,该怎样就怎样,没有公费招待、公费消费一说,你到政府办事,也犯不着花血本绞尽脑汁寻思着把当官的搞定。
同样沾社会制度光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的奢侈品。
“表哥”出事后,陕西的一位副省长在会上恼羞成怒地把水杯都摔碎了,信誓旦旦地担保“表哥”没事,诋毁网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南方又出现“房叔”,两口子公务员,竟然拥有21套房,价值几千万哩。茅台虽贵,贵不过“表哥”的表链子,茅台虽贵,贵不过“房叔”家的马桶。再说了,无论是“表哥”,还是“房叔”,他们即使顿顿喝茅台,用自己掏腰包吗?都是慷国家之慨,喝纳税人的血罢了。“表哥”全身都是宝,名贵手表几十块,连眼镜多幅一幅都几十万,还有皮带,我都记不住名字。人们不禁感慨,是爹妈给了“表哥”生命的皮囊,是社会给了“表哥”青春的辉煌。
去美国购茅台,听起来是笑谈,说起来是奇闻,做起来则有些愚蠢了。老百姓哪有出国的名堂,也不会有富商的赞助,来回头比身子大,还是在商场瞅着茅台过一过眼福,等哪天万一捡了一大笔钱想喝茅台,让咱同胞赚利润吧。
中国老百姓不敢去国外购物,但是国际大品牌奢侈品却把中国当做一块肥肉,一个个争先恐后大举抢占中国市场,个个赚得金帛满盆数钱数得手抽筋。
真令人想不明白,社会的优越性除了达官显贵们外倒让这些洋鬼子尝尽了甜头,中国老百姓却只有望酒兴叹的份。
2012年10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