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写完这个题目,自己便情不自禁地兴奋起来。
去美国?公费咱八竿子够不着,能够自费的也非一般的人啊,还有茅台,这么贵重的奢侈品,咱也列入采购的计划,幻觉着打开酒瓶,满屋飘香。
时间进入9月,中秋节和国庆节双约而至,中国的大街小巷节日的气氛渐渐地浓烈起来。在北京就学的女儿李杜,为了一张回家火车票,一会电话里急得都哭出声来,过一会儿又喜出望外,弄得妻子鼻一把泪一把的。
双节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就是图的一家热热闹闹的团聚啊。
美国,咱压根儿就没想去。
去过华盛顿的同胞讲:“从地铁站出来,沿着第七街向北,穿过H大街,有一家“大新贸易公司”招牌的中国超市,这里的茅台价格仅仅是国内价格的一半。”
怪了,在国内,贵州茅台集团高调限价,茅台酒价格一路飙升,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国酒茅台却遭受如此冷落,放到谁砸一听都想不通,这简直不是对我们伟大国家的侮辱是什么。
这个消息在我脑海沉淀了很久。原来在美国,政府机构的公务人员,没有任何的特权,该怎样就怎样,没有公费招待、公费消费一说,你到政府办事,也犯不着花血本绞尽脑汁寻思着把当官的搞定。
同样沾社会制度光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的奢侈品。
“表哥”出事后,陕西的一位副省长在会上恼羞成怒地把水杯都摔碎了,信誓旦旦地担保表哥没事,诋毁网民。
茅台一喝,公仆们没有不敢干的事。
喝的不买,买的不喝。
老百姓为了便宜,越过太平洋去美国,头最后比身子大,不划算。
写于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