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戚妃祠到戚山寺(中)
憨子
按:在《从戚妃祠到戚山寺(中)》里,我们对咸阳市渭城区坡刘村的戚山以及建于戚山上的戚山寺(戚夫人庙)与戚姬墓做了简要介绍。此篇我们就修建戚夫人庙(戚姬祠)的可能性与六处所谓的戚夫人墓进行扼要说明。
四. 修建戚夫人(戚姬)庙可能性分析
根据《史记》、《汉书》等史籍记载,戚夫人之死是一场亘古难见的悲剧。《史记.吕太后世家》记载:汉高祖刘邦谢世后,其原配吕后所生的儿子刘盈继位,史称汉惠帝,因其仁厚,吕后实际执掌了国家大权,高祖生前最宠爱的妃子戚姬遭到了残酷的虐待。《史记》记载:“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惠帝看到后大哭,对吕后说,“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此后惠帝病倒一年多,怏怏数年而逝。
戚姬死后葬于何处?《史记》、《汉书》等史籍都没有说明。吕后执政十五年(公元前195年~前180年)去世,周勃、陈平等开国功臣拥立高祖第四子刘恒继位,史称汉文帝。据传,文帝下令于毕郢原高处为戚姬重修陵墓并立祠祭祀,俗称戚夫人墓和戚夫人庙。《定陶县志》对此有明确记载,但不见于《史记》、《汉书》等早期正史。
正史虽无为戚姬建墓立祠之说,但站在汉文帝的角度看,他要为戚姬建庙祭祀是完全可能的且是十分必要的,这里面既有同情的成分,更有巩固他的最高领导地位的需要。简述如下:
其一,为了尽孝。根据《史记》,高祖宠爱戚姬,临终前都念念不忘保护戚姬及其儿子如意,且文帝之兄惠帝也尽其所能保护戚姬与如意。这一点文帝是很清楚的。汉以孝治天下,文帝以孝悌为天下师表,史称汉孝文帝,他继位之后,依据汉制为惨死的父亲爱妾重新修墓并立庙祭祀,这是作为儿子和弟弟必须的克尽孝悌表现,也是宣示是高祖与惠帝合法继承人的表现。
其二,笼络人心。吕后虽然残酷的处死了戚姬和如意,但按照汉代规制,戚姬却没有违法犯罪,因而开国元老功臣以及刘氏宗室对吕后的这一作为多不赞成。例如功臣周昌在高祖生前虽然坚决反对以刘如意取代刘盈为太子,但高祖死后,他又坚决保护刘如意安全,为此不惜多次对抗吕后的旨意,吕后也拿他没有办法。就此而言戚姬与其子刘如意惨死,同情多在戚姬一边。就连由吕后养大,且深受吕后宠爱的高祖庶出儿子淮南厉王刘长也为戚姬喊冤。他杀了吕后的情人辟阳侯郦食其后向文帝诉说理由:“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刘长的行为代表了刘氏诸王对戚姬的同情。(详见《史记》、《汉书》)从这些情况看,为戚姬修墓立庙祭祀是笼络开国功臣与刘姓诸侯王的重要举措。
其三,形势所迫。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高祖与戚姬的婚姻只是这样简单的写道:“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但根据史料与考古证据,戚姬父亲戚鳃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载戚鳃:“初起从为郎,以都尉守蕲城,以中尉侯,五百户。”在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二月初,戚鳃因功封临辕侯,置临辕侯国。受命统领卫戍长安城的北军,其职位相当于今天的首都警备区司令,应该说权高位重。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有西汉临辕侯铜虎符,高14.6cm,宽16.9cm。符作卧虎形,昂首卷尾。此为符的左半,内侧有方形凹槽。虎背上有错银隶书9字:“与临辕侯为虎符,第二。”(见图)这个铜虎符就是调动北军的印信。陈平,周勃诛诸吕时依靠的就是这支北军,由此足见戚家的影响。依据《史记》,汉惠帝四年掌管北军的戚鳃病逝,吕后于汉惠帝二年处死戚姬,当时手握重兵的戚鳃顾全大局并没有异动,他死后吕后主持的汉庭为其谥号坚侯,其封国由子戚触龙继承。临辕侯国传四世:坚侯戚鳃-夷侯戚触龙-共侯戚忠-侯戚贤。吕后在世时不敢动戚家父子,其原因盖出于戚家父子属于左右汉初朝政的功臣集团。吕后死后戚鳃掌管的北军诛杀诸吕,文帝继位不可能不对戚家忌惮。在此情况下,文帝为戚姬重修陵墓立庙祭祀就成了安稳北军,笼络戚家的必需,更是与功臣集团联络感情的必须。
其四,出于同情。文帝母薄姬与戚姬地位相同,同样受到吕后排挤。戚姬遭遇必然得到薄姬与文帝的同情。其次,文帝以庶出第四子继位,难免其他兄弟不服,为庶母修墓立庙祭祀也在宣示自己继位的合乎情理。
有以上四点必要,汉文帝为戚姬重新修墓并建庙祭祀可以说势在必行。
五.六处戚姬墓、庙何处为真?
戚姬死后葬于何处,史书并未有明确记载。现存的戚姬墓、庙遗址很多,主要的罗列于后:
1、山东定陶戚姬墓与戚姬寺。
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城东北十二华里,相传汉文帝即位后建祠庙纪念戚夫人,后世称之为“戚姬寺”,占地面积五市亩。戚姬寺遗址于2006年12月7日入选“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列表。《定陶县志》记载:“戚姬村,在县北十五里,戚夫人故里。”“因有戚姬墓,故积壤成阜,后建寺于高堌之上,称戚堌寺,后称戚姬寺。”今天这座戚堌寺尚存,在寺的后面还有一个小土丘,就是所谓的戚夫人墓了。“戚堌晚鸦”为定陶古八景之一。
2、江苏睢宁戚姬墓与戚姬苑。
戚姬苑位于江苏省睢宁县梁集镇戚姬村彭庄,西渭河东岸。苑中有戚姬墓。戚姬苑相传建自汉时,何年无可考,但今苑址犹存,有三间偏殿和“汉碑”一块。《光绪睢宁县志稿》记载:“戚姬苑,在县东北,相传为戚夫人生处。”现为江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山东汶上戚姬庙。
汶上戚姬村位于济宁市汶上县军屯乡北部,大汶河南岸,当地流传着“戚姬娘娘”的故事,汶上人民对戚姬的遭遇痛心疾首,为怀念戚夫人修建了戚姬庙,并命村名为“戚姬村”。
4、安徽泗县戚姬庙。
泗县戚姬庙位于宿州市泗县长沟镇戚庙村,《虹县志》、《泗虹合志》、《泗州志》均记载虹县西三十五里有戚夫人墓,墓碑和戚姬庙无存。墓碑图片见《泗州游韵》一书。
5、陕西洋县戚姬墓与戚姬庙
洋县戚姬墓位于汉中市洋县城西4公里戚氏村,另有一说,西乡县东南12公里的观音庙原址即汉之戚姬庙。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汉戚夫人之所生处也。高祖得而宠之,夫人思慕本乡,追求洋川米,帝为驿致长安。蠲复其乡,更名曰祥川县,故又曰其地为祥川”,此为现在所见到最早的记载戚姬出生地的史料。《汉中记》也说:“洋川者,汉戚夫人之所生处也。”
6、陕西咸阳戚姬墓
这是目前对戚夫人墓方位的比较公认的看法,最早记录咸阳戚夫人墓位置的史料是宋代。在宋太宗敕撰编辑而成的历史地理志书《太平寰宇记》中,有“戚夫人墓在咸阳县西一十五里”的记载。宋代方志地理学家宋敏求撰《长安志》,在《长安志》咸阳条目下也记有“戚夫人墓在县西十五里”。再就是清道光十六年的《咸阳县志》和民国时期修撰的《新修咸阳县志》,二者都载明“戚夫人墓在县东三十五里,长陵之东,吕后陵之下。”两者矛盾明显,一般来说,史料中早期的记载更接近于真实。但目前学界却认为,戚姬墓在长陵东南的佰家嘴村西塬边上,为覆斗形汉冢,且立了文保碑,根据只能是清道光与民国的县志,显不合适。
作为后世人们因为同情戚姬而修建之庙,我们不能说那一座庙为假,就像遍地都是的关帝庙我们不能说那一座为假一样。但是,作为戚姬墓却只能有一处为真。那么,上述各处那个戚姬墓为真呢?答案是唯一的,戚姬只能葬在咸阳原上。
为什么这样说呢?
古人视死如生,按照汉代规制,戚姬既然嫁了高祖,又是高祖宠爱的夫人,她的灵魂也该陪伴高祖。按照《汉旧仪》的制度,即使吕后因为仇恨不许葬于后妃墓园,也必须葬于长陵所在的咸阳原。如果文帝下旨为戚姬立庙祭祀,也应在戚姬墓附近。至于其他各地以戚姬出生地等为由,说文帝让在当地安葬建庙,礼制上说不通,时间上也说不通(文帝继位已经是戚姬死后14年了)。况且,除定陶、洋县外,其他江苏睢宁、山东汶上、安徽泗县三地是戚姬故里都没有历史根据,这些已有公论,我们就不赘述了。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刘彦强,笔名憨子,陕西咸阳人,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近四十年,为全国知名政治教师,曾在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80余篇,主编出版《青少年心理行为咨询》丛书、《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丛书、《学习心理学》、《坡刘村志》、《草根憨语》等书,并主编或参编多种教辅读物,有杂谈散文以及诗词散见于多种刊物。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how_2954259.html&&share=15960254093&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