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武艺超群 命运超群
作者:夏俊山
杨志,并州太原人,他在梁山下曾对王伦和林冲自我介绍说:“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杨志上梁山后,坐第十七把交椅,纵观他的一生,可谓武艺之高超群,命运之惨也超群。
一
先说杨志的武艺。杨志出身于家喻户晓的杨家将世家,杨志在军事家族的环境中长大,年少时候,中过武举,也就是武状元,这样看来杨志不仅武艺高强,行军布阵也不在话下。
《水浒》中,杨志出场,是在第十二回。林冲想在梁山泊落草,王伦刁难,要他纳投名状,也就是必须杀人。杨志失陷了花石纲后,得知被赦免了,意欲返回京城,以行贿开道,谋求复职,途径梁山泊时,给他挑着财物的走在前面,被梁山贼寇吓跑了。财物被劫,杨志一心要拿回财物,在山脚下独自跟林冲交手。林冲以逸待劳,他看到的杨志是:“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带着抓角儿软头巾,”须知,书中已经写明此时是“残雪初睛,薄云方散,溪边踏一片寒冰”,天还很冷,杨志却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可见他赶了不少路,应该有些疲惫,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志与林冲单挑,仍然“斗到三十来合,不分胜败。两个又斗了十数合”,直到被王伦叫停。须知,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此时,又占尽了天时、地利,而杨志与林冲斗了40回合,仍是平手。观战的王伦认为,邀杨志上山,可以制约林冲,可见,杨志的武艺起码可比肩林冲。
体现杨志武艺之高超群的的还有“青面兽北京斗武”。比赛规则是“将两根枪去了枪头,各用毡片包裹,地下蘸了石灰,再各上马,都与皂衫穿着。但是枪尖厮搠,如白点多者当输。”杨志先是跟周谨比武,“鞍上人斗人,坐下马斗马。两个斗了四五十合。看周谨时,恰似打翻了豆腐的,斑斑点点,约有三五十处。看杨志时,只有左肩胛上一点白。”接者必弓箭,还是杨志胜。急先锋索超又出马挑战。“征旗蔽日,杀气遮天。一个金蘸斧直奔顶门,一个浑铁枪不离心坎……两个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月台上梁中书看得呆了。”两人似乎是平手,笔者其实是杨志更强,因为他跟周谨比武已经消耗了不少体力,索超则是“生力军”,杨志的武艺应在索超之上。
《水浒》中,杨志还鲁智深交过手,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负,跟呼延灼也交过手,斗了四十余合不分胜负。鲁智深步战,呼延灼马战,他们都是梁山的一流高手,而杨志无论是步战、还是马战,都没有失败,可见他也是一流高手。
二
李白诗曰“天生我材必有用”,事实上只能作为鸡血打一打,一旦当真,很可能令人失望。且不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就是李白自己也一度被流放夜郎,虽然遇赦,终究未被朝廷重用,而重用高俅,贬谪苏轼,就是宋代。杨志武艺超群,原本“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但“命压人头不奈何”,他一生追求功名,是个“官迷”,却一再官场失意,事与愿违。
给朝廷押送花石纲,对杨志这样一心想往上爬的人而言,只要圆满完成任务,无疑是升职的加速利器,可是,船到黄河时,遇上了风暴。十个制使分管十条船,那风暴可不管你武艺如何,直接就将杨志分管的船掀翻了,而其他九条船都安然无恙。宋徽宗喜欢奇石,以十只船组成一“纲”把从江南搜集的奇石运回东京建万岁山,这就是“花石纲”。杨志把这件事办砸了,索性“三十六计走为上”,逃得没了踪影,直等到朝廷大赦天下,他才敢露头,这是杨志最初的倒霉经历。
“王嫱本是倾城色,爱惜黄金自误身”,杨志是体制中人,懂得不打通官场关系,想出人头地,门都没有。因此,赦罪之后,他准备了打点官员的金银财物,偏偏经过水泊梁山时又被林冲劫了。后来总算离开梁山,到了东京,“央人来枢密院打点,理会本等的勾当,将出那担儿内金银财物,买上告下,再要补殿司府制使职役。把许多东西都使尽了,方才得申文书,引去见殿帅高太尉。”高太尉“把从前历事文书都看了”,发现杨志有污点(失陷花石纲),将他赶出了殿帅府”。这是杨志的再次倒霉。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杨志办事花光了钱财,山穷水尽,只好把祖传的宝刀拿出来卖。偏偏遇上了泼皮牛二寻衅纠缠,杨志退无可退,怒从心头起,挥刀杀了牛二。这次,他没有逃走,结果按照正常斗殴误杀判罪,断了二十脊杖,刺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在大名府的比武中,杨志一展超群的武艺,得到梁中书“重用”,让他押送生辰纲给自己的岳丈,也就是当朝太师蔡京,偏偏在在路上,生辰纲又被吴用用计劫走。“黄鼠狼专咬病鸭子”,这是杨志的又一次倒霉。
杨志上梁山后,多次出战。作为武艺超群的一流高手,杨志应该是战场上耀眼的明显,但是,除了为数不多的几次高光时刻,其战绩平平。征讨田虎时,他还中了埋伏,被困伊阙山深谷中,坐以待毙,幸亏解宝走访山民,找到谷口才被救出。惨烈的征方腊之战,杨志却没有参加,在即将采摘胜利果实的时候,他生病了,被留在丹徒县。他没有一个好友,没有人留下来照顾他。作为战将,血洒疆场,死于刀剑之下,既悲壮,也光荣,杨志却默默地病死在丹徒,葬在丹徒县山园,这是一名好汉的悲哀,也是他最后的倒霉。
三
杨志 “根红苗正”,武艺超群,又积极要求“进步”,却总是时运不济,一再官场失意,最后,孤独寂寞地黯然收场,成了令人叹息的“天暗星”,他的命运,为什么这么悲惨?
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任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山。我们不否认任何时代都会有灰掉落,成为个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但杨志生活的时代,“灰”太多了。
用人如用器,当用其所长,舍其所短。杨志早年中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如果宋徽宗狠抓军队建设,让杨志守卫边疆,一旦边境有事,杨志精通十八般武艺,本领高强,他 “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 的理想是有可能实现的,“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高难为谋。” 本可以成为一代让良将的杨志,朝廷却要他奉命押送统治者享乐用的“花石纲”。黄河行船,杨志的经验与才能大概率不如普通的船老大;大风忽至,黄河发威,杨志失陷“花石纲”,这是因为“不可抗力”,朝廷不应该过重处罚杨志。换个角度说,这次是杨志翻船,换一个时段,也可能是王志翻船,张志翻船,谁翻船谁倒霉,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了杨志头上。杨志懂得:出了事要有人背锅,自己将受到难以承受的责罚,他不敢回京交差,逃跑了。
杨志复出,想用财物开道,打点枢密院,觐见高太尉。“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大环境如此,“改变不了天气,只好改变心情;改变不了环境,只好改变自己”,杨志“有昂扬的志”,这样做很正常,无可厚非。要说杨志的缺陷,是考虑不周,没想到有人钱财照收,事情不办,找出他个人档案中的瑕疵,直接一笔批倒,不予委用。认为太尉高俅是秉公办事,无疑是错了。高俅什么坏事不敢做?从他吓跑王进,迫害林冲就可以看出来,贪赃枉法,对高俅而言,小菜一碟。杨志碰壁,应该是高俅太贪,财物没有送足。官场太黑,官吏太贪,“时代的一粒灰”,又落在杨志头上。
在大名府,杨志得到蔡京女婿梁中书的提拔任用,前途似乎一片光明,其实梁中书看中杨志,是因为押送生辰纲要有武艺高强者护送,而杨志正是合适的人选。统治者耽于享乐,社会治安一塌糊涂,吴用等人早就在黄泥岗布局,等待杨志上钩。杨志吃过翻船的亏,财物被抢的亏,杀牛二被抓的亏,此时,更显得谨慎、多疑、精细、乃至很固执,不许在黄泥岗上休息。可是,梁中书让老都管跟他同行,在黄泥岗,杨志不让众人歇息,老都管横加干涉:“我在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诺诺连声。不是我口贱,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籽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 奶公是个什么东西?就是奶妈的丈夫,梁中书让他跟着,其实是监督杨志。领导身边的人,级别再低,也是不能得罪的主儿,杨志不得不妥协,结果,中了招,失了生辰纲。老都管回去把所有的责任推给杨志,说是杨志勾结贼人,劫了生辰纲。一个优秀的军官,不能效命疆场,尽干些押送“花石纲”,“生辰纲”这类为统治者享乐,为贪官送礼的事儿,这是什么世道?
四
杨志以做过“殿司制使”为荣,希望能够为国立功,封妻荫子。他一心向上爬,是有资本的,除了出生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他的武艺也是一流。可是,一路走来,他不但没有“与祖宗争口气”,反而与官场无缘,最后落草为寇,直接“辱没祖宗”了。杨志失败固然有个人的性格因素,例如,面对泼皮牛二,他完全可以凭自己的拳脚功夫,把牛二痛揍一顿。冲动是魔鬼,杀了人,祸就大了。再例如押送生辰纲,他作风粗暴,待人苛刻,不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对挑担的军士任意打骂,让老都管都忍不住指责他。还有,上梁山后,没有跟大头领把关系搞“铁”,对梁山的贡献也不算大,以至于生病后,被留在丹徒县,也没有人照料。不过,杨志的命运之悲超群,主要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恶劣,官场歪风劲吹,盗贼四处横行,现实给他的人生埋下了一颗颗“地雷”,他积极向上,却不断 “踩雷”,脸被现实打得啪啪响,成了梁山最命苦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