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枪袭恶作剧令美校园成惊弓之鸟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2月26日,新华网援引美国CNN等媒体消息,当地时间2月21日下午3点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阿卡迪亚高中即将放学,突然间大批警车呼啸而至,封锁了各个入口,荷枪实弹的警察在直升机掩护下冲入校园。教室内,师生们紧张地躲到桌下。校园外,家长们焦急地等待消息。过去一周来,美国多地频频发生的类似“校园惊魂”,令人揪心,其背后的真相更戳心。
当时正准备去接孩子的当地居民露西告诉记者,她几乎同时接到女儿发来的短信,说学校里可能出现了枪手,老师和学生们已立即按要求关灯并堵住了教室的门,现在都躲到桌下,学生们被告知可以给家长发信息但不能打电话。尽管女儿叮嘱母亲远离校园,但焦急的露西还是立即赶到校门口,与众多家长一起揪心地等着孩子们平安露面。
隔着栅栏,她看见手持长枪的警察逐个房间仔细搜索。大约一个小时后,警方解除了对校园的封锁。据警方事后介绍,他们出警是因为接到报警电话,但最终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人员或武器。一名家长告诉记者,幸好这只是虚惊一场!但美国枪击案实在太多了,谁敢放松警惕?
类似的“校园惊魂”接连在美国多地上演:2月21日,在美国西南部加州,仅大洛杉矶地区就有三所高中收到匿名恐吓电话,被迫临时封锁;2月22日,美国中西部的科罗拉多州至少19个学区收到恐吓电话,一批学校被迫临时封锁;同一天,美国西北部的爱达荷州多所学校也收到这类威胁,被迫临时封锁;此外,过去一周来,俄勒冈、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内华达州也都陆续发生了“假报警电话”扰乱校园的事件。
其中,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警方说,在当地高中收到的恐吓电话中,除了男性声音,还可以听见枪声,相当“逼真”。不过,警方赶到现场后没有发现任何伤亡。据美国媒体报道,对这类校园枪击假报警电话的追查大多无果而终,仅有少量案例能被证实是对学校不满的人所为,大量案例为网络电话,IP地址都不一定在美国国内。
报警电话可能是假的,美国枪患危险却真实存在。美国联邦调查局已介入对近期这一系列事件的调查工作。这个执法机构曾指出,美国每次大规模枪击案发生后,都可能涌现一波假报警事件。究其根本,假报警的幕后元凶正是看准了枪击案能对美国民众产生的恐吓效果。
校园原本应该是最安全的地方,但在美国枪支暴力阴影笼罩下根本难以独善其身。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统计,截至2月22日,美国今年以来已发生了83起造成4人以上伤亡的枪击案,超过6100人死于各类涉枪事件,包括约260名17岁以下的孩子。
美国近期一系列假报警的“恶作剧”,不仅严重干扰校园秩序,也对师生心理健康产生冲击。“当特警包围了你的学校,你能不害怕吗?”心理专家彼得·朗曼直言,有着那么多校园枪击案的惨痛教训在先,美国学校的师生们不得不对报警信息保持警惕。他说,“当你为自己的安全提心吊胆,你怎么可能好好学习?”
曾担任美国司法部长顾问的安全专家朱丽叶·凯耶姆2月26日强调说,对孩子们来说,以往的枪击事件犹如“梦魇”,假报警电话则如同“二次诅咒”。她特别提到,警方没能及时制止枪手在尤瓦尔迪小学大开杀戒,造成了“不可原谅的错误”,并为此广受批评,此后其他地区的警方生怕重复同样错误,一旦接到报警电话会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大举出动,而各地学校和家长也成了惊弓之鸟,一些家长甚至可能怕警方行动不力而自行携带武器前往学校附近,但如此种种都不可避免给孩子们带来心理重压。
笔者认同,枪袭假报警闹剧只会让美国学校陷入更加两难的境地。“宁可信其有”的负担不可小觑,“一旦信其无”的风险也难以承担。但,若假警报频繁发生,可能导致“狼来了”效应,即人们放松对校园枪击警报的警惕性,这一点令人非常担心。也是当今美国“民主”社会制度的一大奇葩。特赋《如梦令》为评为纪。
虚假凶铃接踵。
真够师生惊恐。
枪袭警蜂鸣,
内外校园乱怂。
恶梦。
恶梦。
憔悴心灵承重。
——2023年2月27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