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豹变
●张鹏鶴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回答了几个问题。一是什么是政治学?即“自然地处理人使用人(其义即“公正”)。”二是定位主奴、夫妻、父子关系。三是归纳政治体制(政体),君主制(极端为僭主制)、贵族制(极端为寡头制)、共和制(极端为平民制,表现形式为自由)。四是城邦三要素,立法、行政(官职)、司法(审判)。五是政体更迭及原因。六是议事与权力机构,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七是邦中之划分及教育、婚姻、生育(即生活)。八是青少年教育,涉及读写、体育、音乐及绘画。亚里士多德最后指出,“和平是战争的目的,闲暇是劳作的目的,是人类唯一的本源。”
亚里士多德生活的年代与东方的孟子有交际,在信息不畅通的年代东西方社会生活有着很多的相似。关于青少年教育,亚氏涉及了读写、体育、音乐及绘画,东方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亚氏所谓“和平是战争的目的,闲暇是劳作的目的,是人类唯一的本源。”(《左传·宣公十二年》)有“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关于主奴关系,亚氏没有把奴隶放在政治讨论的范畴内,孟子的“民贵君轻”之民也不含奴隶。但对于奴隶的产生,有战争、犯罪、贫穷等原因,也有甘愿为“奴颜婢膝”者,着实有些疑惑;也有人生逆袭如“傅说”“五羖大夫”者,有人用“君子豹变”来形容,似乎有些不妥。
若按《兽经》曰:“虎义,狼贪,豹廉”的说法,只是指出了豹子的不贪婪的习性。若按白居易《与元九书》:“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为雾豹、冥鸿,指的是人要等待时机,韬光养晦。“君子豹变”出自《周易》革卦:“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据贞吉。”高亨《周易古经今注》:“變疑借为辯(中为‘文’),君子豹变猶云君子豹文,喻其政威猛,民视之如豹也。革,韋也。小人革面,言小人之面如革韋,而不知耻也。《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君子豹变,即道以刑、齐以刑之意。小人革面,即民免而无耻之意。”革,其本义为熟牛皮;去毛之动作引申为改革之“革”。用作名词是“皮厚”,不知耻;用作动词是“变革”,洗心革面是也。君子豹变应如此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