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吕志平
有一首歌叫做“婆婆也是妈”,婆媳关系要想做到亲如母女,那就需要时间的磨合和相互交心;翁婿关系要做到亲如父子同样如此。从另一方面讲,岳父还是你婚姻牢固的另一座靠山!
我岳父原本不姓现在的姓,他也不在这个村子住,他长大后才来他姥姥家的,除了岳父的母亲,他的姥姥没有其他子女。
岳父原本想等到他姥姥百年以后再回去,当时那里的农村有一种陋习,就是对于后继无人的家庭,其户主去世之后,他的房子、宅基都要被周围的邻居瓜分。岳父在那个村事事被排挤,处处受欺负。岳父是个耿直的人,同时还是一个要强的人,他决定不走了,就在这个村子生活!
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岳父终于在这个村子里站稳了脚。通过交往村民也对他刮目相看,谁家有个大情小节的,都要请他去,就连谁家闹矛盾,也请他去调和。
岳父是一个善良、宽厚的人。看到兄弟姐妹有困难时,他宁愿自己受苦受难,他会不遗余力的去帮助他们。
看到有人落难,他心里不好受。曾经他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穷困潦倒的外地人,他把那人领回家,让岳母给那人包白面水饺吃。要知道那个年代自己也舍不得包白面水饺吃啊!那人临走的时候,岳父还给他带上粮票和钱。
岳父还是一个孝顺的人。他以前在吉林一家工厂里工作。他业务能力强,积极肯干,得到领导的赏识,多次被工厂评为劳动模范。在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时候,他的母亲思儿心切,盼望他回到了家乡。
回到家乡后,岳父当过民办老师。岳父是老农中毕业,教小学对他来讲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个工作他干了十七八年,而他教过的学生可以说桃李满天下。
岳父还写的一手好毛笔字和钢笔字,每到春节或婚庆大喜之日,好多村民都请他写喜庆对联,岳父也从不推辞。
50年代末,全民大炼钢铁的年代,公社的领导把他调到钢铁厂,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后来乡镇领导一纸调令,又把他调到乡镇养老院担任院长,这个工作他一干又是10多年。
岳父是一个吃苦耐劳、时刻为儿女着想的人,他也很会体贴人。我从没见过他对五个儿女的任何一个大发脾气,即使他们做错了事,他也是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加以引导。
家里来客人时他总是谦让着客人吃。就是一家人吃饭,他也是舍不得吃,恐怕饭菜不够,等到别人吃完了他再吃,这也许是艰难困苦年代,长期养成的习惯吧。
我和夫人刚刚结婚的时候,家里缺这少那的。看到我们在小面板上做馒头,岳父就在家买了一个大面板,大约宽60公分,长120公分。自行车不好带,他就把面板装进大面袋,绑在自行车上,骑行五六十里路给我们送来。
中午还在饭店里买上两个菜和饭。我说:“爸,你到我们这儿怎么你还买菜,我们还管不起你饭吗?”岳父说:“我知道你们工作很忙,我来了你们肯定做好吃的,我捎来不正好吗?”
岳父还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吃罢午饭后,他说几点回去就几点走,我们留他紧了,他顶多说再待5分钟或者再待10分钟,他为的是不耽误我们上班。
每逢岳父来我家,我周围的邻居总会说你岳父真会体贴人,他们真的羡慕我!
转眼岳父、岳母都已进入耄耋(音:冒迭)之年,儿女们大都不在身边,前几年我们把他老俩口从老家接到我们附近的一个小区居住。这样儿女们离爹娘近了,不用过多地为他们的健康担心了。
每隔几天,儿女们都去岳父家看望二老 ,加上他们的晚辈们,足足有十七八口人。虽然有时他们很劳累,但是岳父、岳母从心底是非常高兴的。
环境变了,条件变了,岳父的善良、正直和宽厚待人的品行始终没有改变。
作者简介:
吕志平,男,本科学历,高级英语教师。一九八二年进入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第一中学,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现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