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一支笔致敬
一一读许武章先生
《宜阳文史钩沉》
文/蔡宁武
(原创 乡土文学白杨礼赞
2023-02-23发表于河南)
刘志敏老师导读:
(人物链接)许武章,河南省宜阳县柳泉镇鱼泉村人。撰写了《揭秘五花寺塔》《永济桥钩沉》《宜阳玉阳宫考辨》《柏坡村名考》《古刹汉山光武庙》《一代文星照三乡——金元文宗元好问寓居三乡始末初探》《万古诗坛子美家——简述金末诗宗辛愿生平轨迹与创作历程》《有关宜阳成语集锦》《宜阳花果山之名始见于<太平寰宇记>之我见》《明代宜阳乡宦李洛南生平事迹初探》《浅谈隋代显仁宫历史变迁》《张耒赴任寿安尉时间考》《苏门学士寿安尉——北宋著名文学家张耒先生任职福昌之研究》等文章。
一枝笔本身并不具有特殊意义,但到了不同人的手里,这枝笔便有了不同的生命和色彩。许武章先生继《宜阳县志》民国版校注大作之后,又向我们奉献了一部大作《宜阳文史钩沉》。当我收到并初步阅读浏览之后,更立刻对许武章先生手中这枝笔肃然起敬。
这是一枝阅尽人生沧桑的笔。许武章是宜阳县柳泉镇鱼泉村人,这个与细柳营传说有关的村子,是生他养他的地方。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使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你所经历过的,上帝无法从你那里夺走”。许武章走过的人生岁月,是人生都走过的过程,但又与别人经历截然不同,突显了人生岁月中的“那一个”。出身贫寒,自幼失怙;割过草放过牛;干过农活,当过临时工;工作后先后在外贸、爱卫会、文明办、卫生局上班;退休后受聘家鑫公司,满腔热情地参加了许多重大社会活动;坚持学习,笔耕不辍。他说他用7年时间几易其稿编篡校注了《宜阳县志》(民国版),据我和他的交往聊谈中,知道是他用近13年的心血浇铸而成。他在家鑫期间撰写的一系列有关文史方面的文章,受到朋友、同事、领导、学者、专家的认同和关注。他好学勤勉,能沉下去问、去询、去考证,观察地形地貌,体察体悟民俗风情,他坚持用笔记录生活,用文字点缀生活,用文学语言畅意生活。在如今这样一个快节奏时代,试问又有几个人能做到“不闻窗外事,只做文史考”呢?我敬重武章先生的记忆、学问、尤其是低调不张扬专做事的人格魅力和踏实不务虚的工作能力。特别是他手中那枝勤耕不辍的笔,这枝笔汩汩不断地为我们提供了太多智慧和文史方面的营养维生素:《宜阳汉山光武庙》、《揭秘五花寺塔》、巜寿安永济桥钩沉》、《苏门学士寿安尉》、巜一代文星照三乡》、《万古诗坛子美家》、《鱼泉南大院及其传说》等等、等等,使我们在阅读欣赏中受益匪浅。
这是一枝充满智慧的笔。人生有许多不同际遇,也许一次就能改变你的人生。许武章邂逅了程汴玲,而程汴玲从事的县志办工作,使许武章有了更多更好机会接触到有关史志、方志、风俗、民情的机会,为他了解社会、洞悉文史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视野之窗,为他之后在文史方面独树一帜的开拓和创新提供了施展拳脚之平台。我与许武章先生的第一次相遇,是在县文明办、爱卫会、创建办三办合一的办公室里。第一个印象是低调、务实、不张扬。木讷少言,待人接物诚恳热情,服务周到细致。让座、端茶、添水,说的少做的多。之后由于工作关系、邻居关系和文学爱好,接触、了解、聊天、探讨感兴趣的话题越来越多,对他的认知和了解也愈加全面深刻。宜阳县志民国版的校注,我们聊的最多,大部份是他说我听,他说的口吐莲花,我听的津津有味。说实在,宜阳县志那时我没系统读过,偶尔也只是粗粗的看过几册《宜阳县文史资料》,浅陋无知的很。正是他的启迪和引导,使我之后对方志这一类书籍有了一些关注。尤其在家鑫共事的一年时光里,我们探访五花寺塔,子陵殿壁画溯源、广武殿大殿建设、柏阁寺及人参娃娃事发地探秘、玉阳宫、连昌宫、汉唐文化园诸多文史探索中,武章先生的许多真知灼见为众人折服。北京来的客人,上海到的商贾,从中央到省、市的退休干部,名气隆望的书画大师、专家学者,听完许武章先生对宜阳文史方面的介绍,曾不止一次有人问:这人啥学毕业?这是从哪里高薪聘的专家?语言属于一个时代,思想却属于若干个时代。许武章先生有关宜阳的文史钩沉中篇篇精美锦绣文章,带着哲学的思考,带着训诂的求证,带着文化的基因,让我们在这枝笔汩汩流出的文字中,读出了一个热爱生活、执着于文史研究的文化工作者对事业的追求态度和博大情怀。
这是一枝饱蘸深情的笔。文字的力量,就在于它能拨动人们的第六神经。武章先生不仅文史考证文章写的好,在辞赋方面也有很高造诣。他在外出活动中,文史考证和休闲旅游中,有感而发写的游记(《春游甘棠》、《游重渡沟记》、;受人之托写的辞赋(巜寿安楼记》《白鹿苑记》《子陵亭记》《李贺浮雕引》)等,大部分是对景观的赞美和肯定。人生如流动的风景,而把这些沧桑岁月中的美丽过往记录并抒写下来,就是一种最好的珍藏方式。武章专写散文的文章不多,但他以积极的眼光观事察物,独抒见地,用阳光的心态书写世界,并以流畅优美的语言对客观世界,外在物体乃至灵魂进行升华净化。所以,这样的文字不是诗辞歌赋,不是煽情取哗,却比散文更好,更亲和,更有生命活力。
走过锦屏山,淌过洛河水,历经岁月沧桑,武章先生手中这枝笔,在之后的年轮浸泡中逾发熠熠生辉,光泽夺目;更希望诞生在宜阳大地上抒写宜阳文史的这枝巨椽大笔,再为宜阳写出更多、更好、更美、更壮丽、更精更优的锦绣文章来。
向武章先生学习!向许武章先生手中那枝宜阳文史钩沉第一笔致敬!致敬!再致敬!
(2023年2月21日初稿于古宜轩)

作者简介:蔡宁武,男,宜阳县白杨镇人,汉族,中共党员,退休赋闲无所事,偶尔弄文发乎情,偏爱转悠找情趣,不求建树,但得心安足矣。曾著《昨夜星辰昨夜风》自娱,不搏人眼球,唯恐贻笑大方之家。白杨写作学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