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的“美食”包皮饼
文/焦同生
昨日,爱人问我:中午吃什么?一时陷入迷茫之中,吃什么?现在竟然不知道该吃什么了!大脑中飞速旋转,突然,一种幼时的美食飞入脑海:“包皮饼”!它还有个“高大上”的名字:“银裹金”。
什么是“包皮饼”?答:用白面包裹着玉茭面烙成的饼,就叫“包皮饼”。它的做法是:将玉米面用热水和面,将凉水和好白面擀成圆圆的饼,然后将玉茭面放入白面饼皮上,将玉茭面包起来用手压平,然后用擀杖擀成半厘米厚的薄饼,再放在鏊子上烫熟即可。那时候,老人们为了让这种饼显的“高大上”,就根据其外白里黄的特点,美其名曰:“银裹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处太行山区的河北井陉,丘陵的土地适宜种植的庄稼主要有:玉米、部分小麦和红薯、蔓菁等各种块茎类植物。由于小麦的产量相对小一些,所以更多的主食是玉米。因此,这种美食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家经常性的美食。它既满足了人们想多吃点“细粮”的心理,又避免了视觉上老吃“粗粮”的尴尬。呵呵……可谓是“一举两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