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徐忠宝, 牡丹江林海雪原人。下过乡,教过书,炼过钢,扛过枪,做过公务员。上世纪七十年代步入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国家丶省丶市级报刋。出版诗集巜冬天的温情》《一个人的星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牡丹江市作家协会理事。

石头的故事 (八 章)
文/ 徐忠宝

一、 读 石
一方美石,一支古朴的乡野谣曲,一首优美的田园牧歌,一帧隽永的水墨丹青,一章恢弘的命运交响。
石无言。石的歌唱,只能用眼睛聆听,用心灵感悟,用灵魂解读。
石是有生命的。石的生命很坚硬。它诞生在亿万万斯年宇宙大爆炸之时,是生命之前的生命。因此,石很沧桑很博大很奥秘很深邃。
石凝固了时空。蕴藏风雨雷电、春夏秋冬、自然万物。翻开一层层岩页,石是宇宙一部厚重的百科全书。
石是宇宙之子,时空之子,自然之子。
石。大气,大雅,大美。冰冷是它的热情,沉默是它的力量,而孤寂则是它的伟大。

二、题画面石:《 灵魂的羽毛 》
灵魂是有羽毛的。有了羽毛,灵魂才会飞翔。
灵魂很虚无。虚无,才神秘才空灵才飘逸。灵魂又是氤氲着感知的,像阳光像惠风像空气。通过树林认知风,通过黑暗知道光,通过呼吸明晓空气。羽毛便是灵魂的载体了。
有时,灵魂是一只小鸟,蹲在时光的枝头,用它那尖尖的红喙,梳理着自己的羽毛。忽而,又扑噜噜拍打着双翼,冲向纯净的碧蓝,在一圈一圈七彩光环中,俯视尘世上另一个行走的自己......。
灵魂的巢,筑在温暖且柔软的心中。

三、 题画面石:《 阳光的味道 》
伊甸园结满繁星的神树上,太阳是一颗熟透的金橙,高高悬挂在空中。阳光是金橙汩汩流淌的汁液。
混沌初开,天黑地暗。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流淌四溢的阳光。
灵魂需要拯救,心灵需要滋润,浮燥需要浸淋。阳光就是神净瓶里的圣水,将善、爱、慈悯和真情,惠普人间。
阳光,因有了大自然的神的恩赐,阳光的味道是世界上最纯粹最甜美的味道。这味道是甜甜的酸酸的暖,是柔柔的亮亮的喜悦,是祥和、安康、慈爱的幸福的抚摸,以及青春、希望、热血活力的充盈、鼓胀和沸腾。
阳光拒绝黑暗、冷酷、阴谋和血腥。阳光,是香醇的甘霖,金色的竖琴,光明的精灵和辉煌的恩泽。有了阳光的浇灌,生命的叶子才会永久的鲜绿。
四、题象型石:《耐咀嚼的石头》
石头是有滋味的。就像槟榔一样,是耐咀嚼的。
石色可餐。咀嚼石头要动用下颌 ,扩张肌,牙齿和舌尖,甚至调动全部的视觉和味觉器官,进行细细地慢慢地咀嚼,方能品尝到真实味道。
石头坚硬的特质,亦是石头软弱的特质。石,女人肌肤般光洁,油滑和温润,软软的像汩汩的山泉,喃喃的燕语,暖暖的炊烟,柔柔的月光,总给人心里一种隐隐地欢喜的痛。
咀嚼石头,既是咀嚼岁月,咀嚼人生,咀嚼自己。人的生存环境,性格,际遇,信仰,道德,文化和阅历积淀,人生经验,审美习惯和价值取向等等,都蕴含其中。这些都要由人各自不同的智商和情商,去认知去品评去创造去提升。
人是爱咀嚼的。人咀嚼石头就像蚕咀嚼桑叶,实质上都是咀嚼自然和生命。
五、题画面石:《 高原牧秋图》
在那遥远的地方,天似穹庐笼罩四野,牧秋人那苍凉且略带忧伤的音符,一粒粒在秋天高原的牧场上悠扬。
秋风在岁月深处挥舞长鞭,牦牛群是黑色的精灵,在芊绵的牧场上徐缓地移动。
秋天水草肥美,果实丰硕。高远旷达中,生命在阳光下有一种凉意的温暖,寂廖的充实,缈小的博大和慢散的快慰。
高原牧秋,实质上是牧放生命,牧放灵魂。在太阳泼金,雪山堆银的天国里,人生只不过是一片浮云,一颗流星,一缕微风,一声叹息。
六、题画面石:《读 月》
忽而逗号,忽而句号,每一次都是轮回。
从稚嫩到成熟,从残缺到圆满,是生命的苦旅,是感悟万物的艰辛跋涉。
夜空,灿烂的诗篇。闪闪烁烁的星星,用谜一般令人难以破译的文字,讲述宇宙间明明灭灭的故事。
月,恪守着诺言。乱云也罢,迷雾也罢,都给梦一个结局,或一个开始。

七、题:《 陨 石》
天外来客。从宇宙哪个星球飞来?飞越了几亿光年?
那道闪烁的流星是你么?
你历经了磨难,直至遍体鳞伤。亦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
把无数闪光点连一起,就是你行走的轨迹。
对于你,下降即是上升,是对另一种高度的超越!
八、题画面石:《 玉蝶翩飞 》
漫空玉蝶翩飞,飞落千树万树。
庄周的梦、梁祝的情,抑或苏武回望的思绪。
冥冥中,隐约听到北海边呜呜的胡笳和忧怨的箫声。
时间冻结,岁月凝冰,世界纯粹而空灵。
诗观:散文诗是不分行的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