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缅怀白焕宗先生
文 郭凤娟
2015年11月2日凌晨4时,沧州一代文宗白焕宗先生溘然长逝,初听到文友传来的这一噩耗时,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是真的吗?白先生永远不会离开我们的!当一遍又一遍看着网友传来的白老逝世的《讣告》通知时,我泪如雨下,泣不成声!一桩桩往事又像电影一样清晰浮现于我的脑海。 初识白焕宗老前辈,是在1999年前的一个冬天。那时,我应沧州华文中学之邀赴其校为高中学生讲授硬笔书法。课程安排在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各班爱好书法的学生和部分感兴趣的教师都集中到一个教室来,坐得满满的。课讲完后,已经是残阳斜照时分,学生们却将我团团围住,纷纷拿出笔记本请我签字留念,并询问着许多关于书法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好长时间不能散去。当时的中学校长冯景博老前辈见我的课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也很高兴,便为我引荐了沧州文化界久负盛名的白焕宗老前辈。 久仰白老大名,无缘相会,这次机会终于来了!我喜不自禁。当时先生住在市医院北面的“二百间”居民区。先生为人平和,丝毫没有名人的架子,问清我的身世来历之后,当场赠我一本新出版的个人专集——《日余斋文存》,并表示愿意参与我们沧县硬协举办的各种活动。这本由由沧州文联何香久先生亲自作序的文集分为谈薮(一、二)、书序、碑记三大类,内容十分丰富。其中《碑记》一章里,就有为我们沧县天狮民族中学和小学写的两篇功德碑记。一册在手,让我大开了眼界! 此后,我们沧县硬笔学会在沧州浮阳大酒店二楼举办会员、学员书法联谊会,白老应邀冒着冬雨亲自莅会,并当场为我们在沧州农校建立的硬笔辅导站题写站名,还应邀无偿为书法爱好者和酒店员工书写墨宝达两个多小时。当时虽值寒冬,但先生额上却沁出了热汗。白老已年届古稀,我们真担心老人家的身体会吃不消,但先生却说:“不累,不累,我喜欢和你们年轻人在一起,心理也变得年经;我更高兴浮阳酒店经理热爱和支持书法艺术事业,提供了这么好的交流平台!” 2000年10月27日,白老打电话告诉我:北京中华诗词学会领导人孙轶青、林从龙、刘章等应邀将于29日莅沧举行“沧州市中华诗词学会报告会”,要我抽出时间去听听。会议期间,经白老亲自介绍,使我有缘与当代中华诗坛巨擘林从龙和沧州诗坛王永乐、申志辉等领导相识,从此为我步入传统诗词的殿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白老奖掖后学,不拘旧格,令我没齿难忘。老人家在繁忙的编辑、著述之暇还对自己本族族谱进行了细致完整的修纂。定稿后请沧州书坛名流分章别篇地手抄于统一尺寸的宣纸上,以装订成册,珍藏传世。白老曾看过我临写的《笔花医镜》手稿,对其书风予以肯定。这次专门给我安排了部分内容,鼓励我以《笔花医镜》书体用硬笔进行抄写。我感激于先生的厚爱,又惟恐自己字拙墨丑,为世人哂笑。炎炎酷暑五易其稿,最后将自己抄写的较满意但仍败笔迭出的一份送与白老。先生微笑着鼓励我:“写得不错,年轻人嘛,以后多加练习,字会写得更好!”先生拿出一本装祯精美的册页,里面是请刘化一等沧州名家用蝇头小楷抄写成的多年来中外诗坛名流吟给先生的诗作,这一次也要抄于统一的宣纸上入书。先生破例又将这一任务交给了我。 2006年春天,我们在沧县天狮民族中学举办“春之韵——薛官屯乡联谊书画展”,75岁高龄的白老依然神采奕奕地应邀与市县领导莅临现场,为开幕式剪彩。在二楼笔会现场,白老即兴口占七律一首: 春意盎然韵味浓,农村敲响和谐钟。 吟诗作画扬国粹,冶性陶情树正风。 凤舞龙飞笔力健,心灵手巧绘工能。 薛官屯展农民艺,用意深远实堪称。 2006年白老担纲主编了沧州市历史乡土教材。从编排体例、图文布局、问题设置等方面都令人耳目一新。我捧读之,如获至宝。后来再到府上拜谒,白老又兴致勃勃地赠我一本由中国文化出版社2007年1月新出版的个人诗人集——《炳烛集》。该书收录了白老前辈近四年来积累的序跋、碑文、杂谈50余篇,诗词楹联近300首(幅),其涉猎范围之广泛、思维之缜密、见解之独道深邃、笔风之朗健洗炼,皆令人叹为观止。原沧州市委常委白清安同志亲自为该书作序。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惜时如金、才思隽永的白老前辈从原河北省沧州地区行政公署文化局局长的职位退休后,丝毫没有放松自己,而是确定了从事书籍编纂和文学著述的宏伟目标。十余载伏案握管,笔耕不辍,参与编纂了《献县志》、《河间县志》、《沧州历代诗抄》、《名人名文名诗精萃》、《中国历代名家散文大系》、《沧州通典》和《纪晓岚全集》等大型辞书,个人出版了《民俗与酬事》、《日余漫笔》、《微言琐吟》等多部专著和诗文集。洋洋数百万言,收获惊人!用白老自己的话说,这是“变换方式为社会做贡献”。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先生有一种锲而不舍的毅力、只争朝夕的干劲,令我们晚辈后学仰慕不已,竞相学之。当时我在心中默默地祝福:愿白老永远是一轮不落的太阳,辉耀沧州文坛焕发勃勃生机! 2014年4月1日,我去沧州拜谒白老,白老告诉我自己患脑栓塞近两年,不能出去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在家养病。当我有些难为情地说出自己的来历————想请先生为我刚刚编成的《硬笔行书》作序时,先生爽快地答应了。三周以后我去取,竟发现先生是在当日为我写成的!惊讶之极,更增加了我对先生的崇敬之情。 2015年春,我带着新付梓的由白老作序的《硬笔行书》来看望先生,他老人家很高兴,当即赠我新出版的260余万字的《日余斋文集》七卷本,可谓煌煌巨著,更是一部沧州的大百科全书啊! 如今,没想到白老这么快就离我们而去,这对沧州文化界是多么大的损失啊,正像白老弟子挽联中写到的:“人间无幸留班马,天国何急招柳韩!”泪眼中我吟成一首悼念诗,表达对老人家深深的感激和悼念之情: 惊闻噩耗泪流淙,历历往昔若梦中。 教诲谆谆施厚爱,雅言切切淌甘泓。 等身著述名实副,似海学识德望隆。 一代文宗泽梓里,临读遗作泣西风! |
如月 沧州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沧州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自幼酷爱书画、文学。参加全国、国际大赛获奖300余次。作品或简历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华当代硬笔书坛名家大典》。书法作品真迹被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及东南亚许多国家收藏。著有个人诗词稿200册(公开出版2册)计5万余首。入编《中华诗词大典》等专业辞书200余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