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末清初年间,里运河畔住着一户姓程的人家,靠开饭店为生。这程老板心眼实,人地道,做生意不奸不滑,选材好,做工精,价格公道,童叟无欺,贵贱无别,所以生意过得去,日子也算殷实。
这里且不说这程老板生意做得如何如何,单说程老板的女儿小红。这丫头遗传母亲,圆圆的脸蛋,白嫩嫩的皮肤,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常常梳着两个朝天椒般的辫子,煞是可爱。更为难得的是,她心眼好,小小年纪就懂得怜老恤贫,常主动帮助邻里乡亲干点力所能及的事。
也是机缘巧合,程家旁边就住着一位姓林的老太太,多年寡居,无儿无女。随着年岁渐老,这缠着三寸金莲的林老太,日常生活越来越不便,淘米洗菜,担水劈柴都力不从心。
小红姑娘自从稍微懂事起,就常常到林老太家串门玩耍,也会顺手帮着林老太递棵葱、剥个蒜什么的。这林老太乐得有人打伴,待这小红姑娘如同亲孙女似的,有什么好东好西都给她留着,还经常给小红姑娘讲古说今。有时林老太做针线活,这丫头就托着腮帮,忽闪着大眼睛在一旁看。林老太眼神不济,穿针引线的活儿都是丫头承包;腿脚不便,打酱油买盐也是丫头代劳。

时间久了,门口邻居都把这丫头当作林老太的孙女,叫她小林姐。程老板一家人也不气恼,竟也随众,称自己的女儿为小林姐。
闲言少叙。小林姐七岁那年,快到五月端了,天气逐渐热了起来。棉被断是不能再盖了,林老太就择个晴好的日子把它洗了。
这天,林老太和小林姐抬着一篮子衣被到里运河边浆洗。小林姐毕竟人小,只是帮衬。林老太将被子放在石板上,用捶衣棒子一棒一棒一边艰难地捶打,时不时翻动一下,尽可能地让每个地方都捶到。捶了一阵,放下木棒,撅起屁股,两只手吃力地将被子上浊水盘尽,甩入河里漂洗。这么反复地来回捶打拋洗,这活儿就是青年人都觉着不易,轮到这一老一小来做更是艰难。
突然间,刚才晴好的天气,猛地刮起一阵狂风,带来一片乌云,紧接着就是大雨倾盆。林老太一不小心连人带被子卷入水中。小林姐见林老太落水,一面大喊救人,一面自己就跳入河里去拉林老太。
周围人听到小林姐喊声,纷纷奔向里运河边。会水的立即跳入河中救人。这时,里运河上行驶的船只也聚拢来,纷纷加入救人队伍。人们七手八脚,捞起了林老太。有经验的人赶忙把林老太放在斜坡上头朝下控水。另一拨人继续打捞小林姐。还有的大娘婶子们找来树枝竹竿打捞落进水里的衣物。
林老太醒了,衣服被子也全都捞上来了,可就是不见小林姐的踪影。林老太断断续续说自己落水后呛得气都喘不过来,晕乎乎地直往下沉,忽然感觉有一只神奇的手把自己慢慢地向上托,后来就什么也不晓得了。林老太哭着感谢大家的救命之恩,苦苦哀求大家无论如何救上小林姐。邻居们,船队的人,把里运河前后几里的范围内全都捞遍了,也没找到小林姐。小林姐妈妈哽咽着说,别找了,大家回吧。

这时,风停了,雨也住了,湛蓝的天空上出现了一道彩虹。这道彩虹绚丽夺目,如同一座拱桥,一头连着天空,一头接着大地。大家都觉得奇怪,一时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后来有位白胡子老人说,这善良的姑娘是踏着那道彩虹桥升入了仙境, 所以这尘世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的姑娘,就在小林姑娘落水的地方建了一座桥,取名为长虹桥。

(图文来源:清江浦人家公众号)

作者简介:吉长虹,退休前一直从事财务工作;退休后偶尔客串文字,热衷公益,习书法,爱唱歌,好摄影,学朗诵、诌诗词……虽无成就,但自觉非常快乐、也很充实,潜意识中总是向往真、善、美……
朗诵者简介:李莉,网名:茉莉芬芳,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理事 ,声动淮安阅读会总艺术顾问;资深播音、主持、编辑、记者,在省市级广播电视台工作四十一年,任新闻部副主任,负责主持人节目的编导策划,职称主任编辑。荣获中国记协颁发资深新闻工作者荣誉证书和证章、淮安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作品多次荣获中央、省、市级一二三等奖。 党百年大庆荣获“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