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上号子响
李恒昌
2022年腊月二十八日上午,我来到泺口大坝上的天桥黄河河务局,采访了黄河河务系统的传奇人物赵长河。一见赵长河本人,我的精神为之一振。只见他高大威猛,膀宽腰圆,身高比我高出一头,体型也大出一号,说话快言快语,非常直爽,是个典型的性情中人。
随着谈话的深入,慢慢发现,他其实就是“山东大汉”和“黄河铁军”的一个典型代表,而且是集指挥艺术、专业精神和现场口号于一身的“黄河号子”的发扬光大者,而不仅仅是一个会喊“黄河号子”的人。
赵长河出生于北园大街,黄河从他家门前流过。1977年,19岁的他加入黄河职工队伍,成为一名“黄河修防工”,不服输的性格让他一开始他就立下当一名好职工的志向。他平时注意观察,也留心向师傅学习,不断增长修防和抢险技能,摸索出一些看起来有些“土”,但关键时刻很管用的好办法,逐渐成为黄河抢险的“技术大拿”。他长期担任济南黄河抢险队的副队长,虽然一直是工人身份,却被黄河水利委员会纳入专家库,遇到抢险任务总会叫上他。
2008年春夏之交,汶川发生震惊中外的大地震。抗震救灾,“黄河铁军”不能缺席,赵长河也不能缺席。当时,位于四川广元市三堆镇的鱼儿沟水库大坝出现多处纵向裂纹,大坝危在旦夕,严重威胁水库下游数万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果不及时有效采取措施,万一上游来水壅高水位,大坝一定会不堪重负而垮塌,后果不堪设想。
到了现场,赵长河仔细观察一番现场的情况后,心中有了底数。时任山东黄河河务局副局长张柏山问他,老赵,这个活怎么干?他把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可是在场的其他领导,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办法,也有自己的说法,争执起来没完。张柏山局长对大家说,你们都别说了,都听我赵老弟的。
赵长河听了这话,立即拿出自己的“锦囊妙计”。第一计,他派人针对大坝裂缝进行灌浆,修复坝体裂缝。第二计,他们将溢洪道上的小桥、草木等阻水物迅速清理掉,畅通水道。第三计,他亲自动手,带领大家将大坝的溢洪道休整拓宽,并用土工布将溢洪道严密地围护起来,稳定泄洪水流,迅速泄掉水库内的多余蓄水,减轻大坝承受的压力。这三大计策,果然奏效,很快解除了溃坝危机。
赵长河的“黄河号子”,是跟师傅赵广荣学的。可惜师傅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为什么学“黄河号子”?他回答是因为“喜欢”。仔细想想,他的“黄河号子”炉火纯青,除了“喜欢”,还应该包含一点“天赋”。因为他的声音比别人更加洪亮,嗓门也比别人更宽厚。虽然他是跟师傅学的“黄河号子”,无论是内容,还是效果,都远远超出了师傅。
在赵长河这里,“黄河号子”有几十种。打手硪、捆柳石枕、推抛柳石枕下河、编铅丝笼、抛铅丝笼、做反滤围井等不同的工作内容,都各有各的号子。在他看来,几乎所有现场作业,都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号子,都能通过不同号子来进行更加有效地组织。如果他不懂专业知识,不懂作业流程,不懂质量标准,根本不可能创造出如此实用的号子。
他的号子,有的是传统号子,有相对固定的内容。这种相对固定的号子,也有快慢两种节奏。“呀嗨——呀嗨——呀呀嗨——!”这一种比较急促,像疾风骤雨,像战鼓轰鸣。“呀嗨!呀嗨!呀嗨嗨——!”这一种比较舒缓,像微风细雨,像浪花簇拥。无论快慢,一切服务于现场作业的情况和工作的节奏。
更多的号子,几乎全是赵长河即兴而起,自编自喊。一切都是根据现场作业的需要,是作业程序进展的指令,是对作业过程中偏差的调整。与其说是调动情绪的号子,调整节奏的节拍,不如说是现指挥场作业的一个个命令。
“同志们呀,各就位呀,嗨——嗨——!”
“同志们呀,这根桩呀,打下去呀,高高举呀,都使劲呀——!”
“张三呀,那根桩呀,拿过来呀,赶紧打呀——!”
“李四呀,那根桩呀,有点歪呀,右边的呀,加把劲儿呀——!”
“临河的呀,使点劲呀;背河的呀,轻一点呀——!”
“向左点呀,向右点呀,松开绳呀,再抓紧呀——!”
“加把劲呀,抬起来呀——!”
他的号子,像一种独特的音乐,起伏有致,厚重洪亮,字字铿锵,声声入耳,让人如醉如痴,让人血液沸腾,简直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假如他一开始学习音乐指挥,绝对是一个顶尖的指挥艺术家。
赵长河一生中最难忘的“高光时刻”是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来济南黄河视察。山东黄河第二专业机动抢险队作为黄河专业队伍的代表进行抢险演练,向总书记汇报。
演练地点在天桥区盖家沟险工处,主要任务是30个职工一起打桩、捆枕、抛枕。面对最高首长,赵长河毫不打怯,他冷静淡定,像一个指挥官一样用他的号子指挥抢险队员们作业。作业现场原来是个道口,地质非常坚硬,像铁板一样,桩打的非常艰难。赵长河使出平生最大的力气,喊出了万里黄河最洪亮、最高分贝的号子。那声音直冲云霄,好像把天也捅破了。他高声呼喊着,三十个抢险队员齐声应和着,形成一种气壮山河的强大氛围。这情景,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几乎所有记者都围了过来。
演练完毕,准备合影的时候,江泽民对工作人员说:“快把那个喊号子的山东大汉叫过来。”听了工作人员的招呼,赵长河赶忙放下手里的活计跑了过来,江泽民使劲握着他的手说“有你们,我就放心了。”合影留念时,赵长河主动站在了一边,江泽民又把他叫过来,让他站在自己的身边。
退休之后,赵长河依然心系黄河,情牵黄河。为了把他的精神和业务传承下来,单位为他安排了几个徒弟,他的徒弟有研究生,有退伍军人,徒弟们勤学苦练,很快地继承了他的衣钵,成长为抢险队的技术骨干,有两个分别当上了抢险队的队长和总工。
几十年来,赵长河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坚持每天到黄河大坝上走一圈。每一次他总是站在大坝上,面对“母亲河”尽情地喊一遍“黄河号子”。他说,只有这样,才感到身心舒畅,夜里睡觉才睡得踏实。平时很多人喜欢“喊山”,赵长河却是在喊我们的“黄河母亲”。

作者简介
李恒昌,山东肥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莫言研究会学术委员。济南市首批签约作家、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签约作家、2021年度泉城实力作家、齐河县作家协会顾问、高乡书院顾问。曾获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中国铁路文学奖、刘勰散文奖等。先后出版《爱之苍茫》等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14部。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