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公布了第十四届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结果,由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师生编创的大型歌舞剧《情系塞罕坝》荣获优秀作品奖;2月2日发布的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遴选结果公示中,《情系塞罕坝》也榜上有名,入选2023年度高校原创文化精品。
塞罕坝,蒙古语意为“美丽的高岭”。60年前这里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三代塞罕坝建设者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与风沙严寒、自然灾害作战,将塞罕坝建成了拥有115万亩森林的世界最大人工林场,成为世界生态文明典范。如今的塞罕坝是“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是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

塞罕坝风光。高俊虎 摄
《情系塞罕坝》这部歌舞剧正是以塞罕坝建设者的真实事迹为蓝本,通过舞蹈、情景表演、歌曲等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生动再现了三代塞罕坝林场人的奋斗风采,讴歌塞罕坝建设者“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几十年来,我一直拍摄塞罕坝,用镜头记录着它的变化,研究塞罕坝、讲解塞罕坝、演艺塞罕坝,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如今,我带领团队将《情系塞罕坝》这样一部弘扬塞罕坝精神的歌舞剧呈现在大众面前,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和多家媒体的关注,特别开心也很受鼓舞。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组成部分,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着源源不竭的精神力量。几十年来,塞罕坝的美滋养着我,塞罕坝的精神鼓舞着我。希望通过这部剧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塞罕坝,感悟塞罕坝精神,让塞罕坝精神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作为《情系塞罕坝》的总策划、编剧,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高俊虎从1986年开始走进塞罕坝,30多年来他走遍了塞罕坝的林海山川,见证了塞罕坝的绿色发展,身体力行学习好、弘扬好、践行好塞罕坝精神,让塞罕坝精神不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