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中国红馆第十季诗评
炎夏拾趣
作者 甘重新
山野平畴拥碧青,池塘蛙鼓伴蝉鸣。
犁田灌水栽秧子,打麦榨油忙稼情。
芒种至时宵夜战,秋收育处汗珠生。
恰逢梅雨随人意,六月熏风慰热诚。
点评老师 周明舫
这是一首描写炎夏农忙时节的律诗。标题是“炎夏拾趣”,作者选取了众多农村农忙时节的情景作为趣材,选入诗中。
请看首联:“山野平畴拥碧青,池塘蛙鼓伴蝉鸣”。诗人把我们带到一片山野平畴面前,眼前呈现的是碧绿葱茏的田园风光,池塘的鸣蛙与树上的鸣蝉相伴欢歌,这种天籁之音便成了相映成趣。“犁田灌水栽秧子,打麦榨油忙稼情”。颔联写在这诗情画意的风景之中,农民却正在辛勤地耕种在田间,忙碌在院场。这里诗人用了几组动宾词组构成一幅幅生动的农忙画卷,显出生机盎然之趣。颈联“芒种至时宵夜战,秋收育处汗珠生”。芒种,忙种,这时是没有闲遐的,必须抢时抢种,这是实写。秋收育处汗珠生,这是虚写。诗人看到农民们在夜以继日地辛勤劳作,便联想到他们今天飞洒的汗雨,必定获得金色的秋收。这种一实一虚的衬托手法,又为一趣。尾联“恰逢梅雨随人意,六月熏风慰热诚”。恰逢,写出天顺民意的喜悦。梅雨犹如甘霖,滋润久旱的大地,熏风更似爱心,抚慰辛勤奉献的人们。梅雨熏风相得益彰又是一趣。至此,我们掩卷沉思:这是一幅幅多么美丽的农村炎夏意趣图啊,有青山、有绿水、有蛙鼓、有蝉鸣、有人、有事、有雨、有风,山水相连,蛙蝉相映,人忙于事,雨风慰人。真是饶有情趣,美不胜收。充分表达了诗人炎夏拾趣的快乐和喜悦。

红馆推优作品点评
贺中国红馆创刊一周年(孤雁格)
作者 杨淑琴 陕西
雪拥梅花又一春,衔香莺燕结成群。
三千骚客馆中聚,万里侨胞海外闻。
笔吐奇葩吟奥运,气搖剑壁断山云。
古风扫地赋修月,折桂犹看娘子军。
点评老师 周明舫 四川
首联“雪拥梅花又一春,衔香莺燕结成群”,以赋开头交待红馆创刊一周年,这里为什么不写一年,而在雪拥梅花的隆冬季节写又一春呢?春代表一年之首,但更富有生机。因而“衔香莺燕结成群”这些春之意象的出现便顺理成章。给我们展现了莺歌燕舞的盎然春景。颔联:“三千骚客馆中聚,万里侨胞海外闻。”描写红馆创刊一年来诗人发展达三千多人,而且还有些远在海外的侨胞也因读了红馆作品译为外文也慕名而来,可见声名远播,载誉遐迩。颈联“笔吐奇葩吟奥运,气搖剑壁断山云”。描写才女们笔下生花,吟咏奥运等国家大事,其锐气可动摇峭壁,斩断山云。尾联“古风扫地赋修月,折桂犹看娘子军”。写才女们的古风连接地气,描写生活多姿多彩。而吟诗作赋呢?则妩媚婉约可描绘月宫之神奇月亮之貌美。而上九天揽月攀折蟾宫桂枝的人呢,还有红馆这支女子诗词的娘子军!
杨老师这首贺诗以优雅的笔调,赋比兴的写作手法和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夹叙夹议,描写与抒情融为一体,表现了贺诗的褒扬色彩。读来令人对红馆一周年以来的建树影响以及在诗人们心中的地位了然于心,肃然起敬。由此可见诗人的匠心和功力不同凡响,值得学习。

点评老师简介 :
周明舫,中共党员,大专毕业,退休中学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诗协,自贡市诗协,富顺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竹韵巴蜀》理事,四川省诗协女工委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