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人物点评 (之001)
刘姥姥:整部《红楼梦》中幸福指数最高的人
——身处底层与道同,幸福指数比众高
文 / 黄亚菊 湖北武汉市江汉区
少年时读《红楼梦》,只知道刘姥姥是个搞笑的乡巴佬,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再读《红楼梦》,突然对刘姥姥陡生羡慕之意。掩卷细思,刘姥姥她可谓曹雪芹笔下与《道德经》中“道”的同道之人,与这部书中众多人物相比,她才是幸福指数最高的人!
一、 刘姥姥乃身处底层田野间、食不果腹庄稼人,也是接地气儿,与大地最亲近的人,是最容易感到满足的人。
《道德经》中云:万物之始,大道至简。
《红楼梦》中荣宁儿府可谓“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大观园中人物众多,可谓美女如云、花团锦簇;公子哥更是衔玉而生、锦衣玉食。作者却宕开一笔,却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世外桃源”之人——村妪刘姥姥。作者的良苦用心是什么呢?首先是作者巧设的线索人物。
“ 且说荣府中合算起来,从上至下,也有三百余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竟如乱麻一般,没个头绪可作纲领。正思从哪一件事哪一个人写起方妙,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这一家说起……”刘姥姥出现了。
刘姥姥不仅并非书中主要人物,而且还是“芥豆之微”。原来刘姥姥是狗儿的岳母。当年他祖上也曾做过小官,因而认识王夫人之父,并巴结认了宗。其后,狗儿的祖父过世了,家道中落,就迁出城外务农,因家中人口简单,孩子无人照料,就把寡居的岳母借来同住,借以照料。这岳母便是刘姥姥。刘姥姥同贾府很牵强的沾亲关系,她在因收成不好,刘姥姥家里并没有过冬的粮食衣物。在女婿狗儿焦虑的时候,刘姥姥就出主意到让他去求贾府王夫人接济。那狗儿祖上的确与王家关系密切,但是狗儿一家最重名利,并不想去求王夫人接济。只刘姥姥认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二日一大早就带着孙子板儿去贾府蹲守。于是就有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这一次,刘姥姥可谓是长见识啦。让我们看看没见过西洋钟的刘姥姥: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
刘姥姥每天身处底层田野间,脸朝黄土背朝天,见到的只能是土地和土地长出的庄稼,素不知道天底下还有这么多新奇的东西。凤姐满屋子耀眼争光的物件,引起这个穷困农妇的无比惊奇!
这次进荣国府一趟旗开得胜,不但长了见识,还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重点是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的援助,刘姥姥满心欢喜的回家去。这二十两银子原本是准备给丫鬟们今年置办衣服的,可见对王熙凤来说也不是什么打紧的;而对刘姥姥一户农家来说,是救命钱,是一年的生活用度。可见刘姥姥此次回家后一年的生活是幸福的,而且攀上了贵族亲戚,脸上也是很有光的,回家不知要炫耀多少回,其幸福感必将是满满的!
二、刘姥姥不自知中遵循了“清静为天下正”的天道法则,也做到了“抱朴守拙,大巧如愚”;大观园却纸醉金迷,挥霍无度、众人熙熙、奢靡腐朽!
《道德经》中云:“道法自然” “抱朴守拙”“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道德经》中云: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且看刘姥姥二进大观园:
刘姥姥带着“枣子倭瓜并些野菜”二进荣国府,表示谢意。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着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东西虽然不多,但却都是地地道道的农家产品,而且都是头茬儿新鲜东西,略表穷心”这些瓜果蔬菜都是地里的收成。是大自然阳光雨露的恩赐,是农夫辛勤劳作的结晶,是自然的最好产物。这些对刘姥姥来说是稀松平常的,而对那些达官贵族却是很稀罕的。从刘姥姥觐见贾母的对话可以看出:
刘姥姥进去,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的,并不知都系何人。只见一张榻上独歪着一位老婆婆,身后坐着一个纱罗裹的美人一般的一个丫鬟,在那里捶腿,凤姐儿站着底下正说笑。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贾母亦欠身问好,又命周瑞家的端过椅子来让坐。那板儿仍是怯人,不知问候。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我们要也这么着,那些庄家活也没人做了。”贾母道:“眼睛牙齿还好?”刘姥姥道:“还都好,就是今年左边的槽牙活动了。”贾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不记得了。亲戚们来了,我怕人笑话我,我都不会,不过嚼的动的吃两口,困了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顽笑一回就完了。”刘姥姥笑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贾母道:“什么福,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说的大家都笑了。
贾母又笑道:“我才听见凤哥儿说,你带了好些瓜菜来,我叫他快收拾去了,我正想个地里现撷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像你们地里的好吃。”刘姥姥笑道:“这是野意儿,不过吃个新鲜。依我们倒想鱼肉吃,只是吃不起。”贾母又道:“今日既认着了亲,别空空的就去。不嫌我这里,就住一两天再去。我们也有个园子,园子里头也有果子,你明日也尝尝,带些家去,也算是看亲戚一趟。”
让我们再看看荣国府的生活是怎样的奢侈豪华、挥霍浪费?
刘姥姥一进门偶然遇到一顿家宴——螃蟹宴。经她一算账,好家伙,“这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等到“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时,就更无法比拟了。真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傻眼了”。可见,大观园中的潇湘馆、秋爽斋、晓翠堂、栊翠庵、怡红院等景物,对于一个乡野村妇来说是如何的令她惊奇。刘姥姥刚进园子就说:“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买画儿贴……大家都说:‘怎么得到画儿上逛逛!’想着画儿也不过是假的……谁知今儿进这园子里一瞧,竟比画儿还强上十倍!”俗话说“美景如画”,刘姥姥却认为大观园比画还好十倍,足见荣国府景物之华美。凤姐的穿着打扮和使用之物,非金即银,她穿的大红棉袄用的料子连皇帝“上用内造”竟也比不上。
第四十一回,贾母教凤姐夹了茄鲞喂刘姥姥,刘姥姥笑问“是个什么法子弄的”?凤姐告诉她:“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丁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刘姥姥听了后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它,怪到这个味儿”
《道德经》中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为腹不为目”的生活主张是在规劝世人,要摈弃感官物欲的刺激,不要沉迷于灯红酒绿、奢侈糜烂的生活。否则,丧失本性、心志、醉生梦死,将陷入人生万劫不复之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可见,贾府的败落是与“道”背道而驰的必然结果。
让我们再看看刘姥姥是怎样抱朴守拙 ,大巧如愚为大观园送去欢乐的。
王熙凤为了讨好取悦贾母,她以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把刘姥姥当成了女篾片,女清客,尽情地捉弄,随意地戏耍,让这位七十五岁高龄的老太太扮演成喜剧角色,终于给老祖宗带来了欢乐。而刘姥姥不仅不恼,还深明大义、卖力表演,成功的假戏真做。唱了一出“刘姥姥进大观园,洋相百出”的好戏。
(第四十回)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装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楼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不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塞馕一个儿!”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得眼泪出来,只忍不住;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吧,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哪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早有地下的人拣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过响声儿就没了!”
刘姥姥不自觉中遵循了《道德经》中“抱朴守拙”“大直若屈”“大巧若拙”法则,被人捉弄她不是装着不气恼,而是真的不气恼。她淳朴善良厚道,是极愿意为大家送去欢乐的。哪怕失去一个老人必要的被尊重感。又如:
(第四十回)贾母带领刘姥姥及众人到大观园里去玩。贾母因见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里盛着各色各样的花,“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个不住。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此处与同回中饮酒时的故意笑闹一样,刘姥姥并不是不知道王熙凤在捉弄自己,而是她虽然心里明白,但却大智若愚的表演得滑稽可笑,憨态可掬。
“道常无名朴”“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道利万物而不争,如同川谷与江海虚心、处下。刘姥姥是与自然中遵循着道的规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也成就了她大观园“当红老笑星”的地位!刘姥姥在这里吃得好,玩得好,大家都乐呵呵。还为王熙凤的女儿起了名字,叫巧姐,最后带了好多东西回去,临走时,平儿还为其雇了轿子。可见刘姥姥这次进大观园和回家后都欢天喜地,幸福感爆棚!
三、刘姥姥自带“上善若水”的道之法则,患难之中见真情,是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令人肃然起敬的人。
《道德经》中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刘姥姥第三次进荣国是她得到信息贾府被抄了,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她去狱神庙探望凤姐,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凤姐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她费了好大劲才把学唱戏的巧姐找到 ,结果她买了房子凑钱赎了巧姐带到乡下了 。
刘姥姥在荣国府已被查封之时,没有避而远之,而是雪中送炭,可见她善良厚道。王熙凤已经落到“力诎生人怨”的地步,先前被她伤害的人们,都来乘机报复。她在众叛亲离、极端狼狈的垂死之际,却把自己的独生女巧姐托付给刘姥姥。在封建社会里,所谓托妻寄子是了不得的仁义或信任。精明过人的凤姐,凭借她锐利目光看出,在当时的荣宁二府中,只有刘姥姥这个人才是善良的,才不会对她落井下石。患难之中见人心,刘姥姥对贾府知恩图报,在别人都唯恐避之不及怕受到牵连的情况下,她却逆流而上,施以援手。可见她是遵循着老子所推崇的顺道而为的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刘姥姥是践行了这一天道法则的。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没有偏私、没有偏爱,但常常降福于心地善良的人。天道平等爱护着所有人,因心地善良的人的心灵频率与道相近,容易一起共鸣共振而感受到天地父母的赐福。这样的人当然是幸福感最强的人!
作者简介:黄亚菊,1968年生,湖北武汉人。籍贯湖北随州。从事中学语文教学30余年。论文多次发表。曾获第六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比赛一等奖。热爱文学和教育工作,诗歌和散文在相关杂志发表过。
附录:四大古典名著人物点评丛书征稿启事
《红楼梦》人物点评 《西游记》人物点评
《水浒传》人物点评 《三国演义》人物点评
四大名著研究会、四大名著人物点评编委会、经典文艺编辑部、校园作家编辑部正在开展丛书撰稿筹备工作,欲招集名著爱好者每本书最少50名,半年内完成每本书50到100个人物点评。每个人物点评4000一6000字。有意者请速报名。丛书计划于2023年年底由国家出版社出版。
力争上半年就完成初稿。有兴趣参与编写的可以联系我们,有能力组织推荐他人撰稿的也可以联系我们。
稿件将陆续在都市头条平台展示,所有入选作者列入本册编者名录,推荐5篇入选者列入扉页编委名录。颁发编者证书、获奖证书、编委证书。赠送盖章签名的图书一套。获奖作者发稿酬或上万元文友特供酒。希望列入副主编的单独联系我们。
有报名的写一份个人简介发给我,定出写作时间计划,写哪一部名著哪个人物点评。组织推荐者,要提供被推荐者信息资料。我们将邀请进入具体的作者群,《红楼梦》作者群、《西游记》作者群、《水浒传》作者群、《三国演义》作者群。
有兴趣参与编写和组织推荐者,加我微信,注明“四大名著人物点评”。领取任务。
经典文艺编辑部
校园作家编辑部
四大名著研究会(筹)
四大名著人物点评编委会
202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