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汉传奇(中篇小说连载之二十八)
杨浩然.偶然著
二十八、心有灵犀一点通
牛庄分前后街。前街是政府机关、乡直部门驻地,商铺居多。后街则是牛家的天下。
村里人大多姓牛,牛鑫家这支最旺。爷爷辈哥仨,号:金、银、铜。金银铜各分生了一大窝。至牛鑫这辈,窝里已站起十八头公牛,比华尔街还牛!
牛鑫的爷爷行二,字银。牛银解放前就当庄长,解放后一直把持朝政。直到文革期间,才被马撇嘴之流撸了。但撸了才一年,就被牛金的孙子扳倒了。那孙子,就是现在的牛书记。
牛书记很牛,毛选五卷倒背如流,又在部队混过,马撇嘴哪是他对手?
书记的儿子牛田,也是个狠角儿。一生气,敢把计生委主任的千金放倒。下岗后,在交警所只待了仨月,就跺跺脚跑到胜利油田去了。干钻井虽然苦点儿累点儿,可假期长啊。干半月,休半月,工资一点儿不少拿。
去年村里换届,牛田接了老爹的班儿。但接过之后,仍干钻井。家里有太上皇把持,反不了。再说,刘玲也争气,过门没几天就生了头小公牛。结完扎,伤口还没愈合呢,就风风火火的充当起了牛庄女皇。
牛鑫一进庄,恰好与炮蛋碰了个正着。
“哎呀大兄弟,刚才书记还念叨你呢。今天熬羊,懒人懒口福啊,待会儿哥陪你喝盅。”大炮一边说,一边帮牛鑫搬东西。
小花狗听见牛鑫说话,便跑出来摇着尾巴将他领进了家。
三大娘正和牛鑫爹啦呱呢,一见牛鑫大包小包的提了好多东西,两眼立马放出了光:“哎哟我的大姪子哎,你晚天来不行吗?这回,俺又输了。”
牛鑫每次回家,都要置两桌。一桌供长辈享用,另一桌同辈发疯。一开始,老人们不太习惯,后来就习以为常了。来,有吃有喝,还有东西拿,不来白不来。
牛鑫爸穷日子过怕了,本来很吝啬。可儿子一来,就带那么多东西,吃又吃不了,他不送,儿子也送。便学会了顺水推舟送人情。
今天早上,三大娘来串门儿,牛鑫爸说:“今天鑫儿来,你腿脚好使,把那几个老疙瘩喊来。”
“来电话了?”三大娘问。
“没,我梦到的。”
“梦不准,我不信。”
牛鑫爹是个老古董,自称半仙之体。谁说他梦不准就急:“三嫂,我是谁?不信是吧?若是你输了,得喝杯酒。”
三大娘不喝酒,但不甘示弱:“行,喝就喝。当年,头一回上前线抬伤员,俺就用酒壮的胆,连喝了两大碗哩。”
“吹吧你,我还不知道,才抿了一小口就呛出了眼泪,还两大碗呢。”
正说着,牛鑫真的来了。他老爹的一张老榆皮脸,立刻笑成了千沟万壑。
说来也巧,牛田父子都在家,杀了只羊。炮蛋过去帮忙后,老、少书记抽身就过来了。
“你咋有空回来了?”书记说“刚才,书记、乡长让我给你打电话,我说你正搞民俗旅游,没空儿。他们很失望。你这一来,他们指定高兴。”
牛田接过话茬:“是啊,这次规划太超前,征地需要钱,建景点更需要钱,没个千儿八百万,根本啃不动。”
“地多少钱一亩?”牛鑫问。
“好地每亩二百左右,岭地也就百十块,山荒不值钱,也就三五十元一亩。”书记说。
牛鑫盘算了一下,从大水那里退出的份子钱,买全庄绰绰有余不说,还能腾出不少资金建景点呢。想到此,他淡定了许多:“全村才三千来亩,花不几个钱呀?”
“话可不能这么说。”书记说“这儿离城远,有钱人不愿来,当地有钱的没这个胆儿。现在的年轻人都往城里钻,谁还包地?” 恰在此时,书记、乡长从山上下来了。一听牛鑫回来了,兴冲冲直奔而来。
听见小花狗叫,牛鑫迎了出来。
一见面,乡委书记就抢上来握手:“牛同志,家乡搞旅游离不开你呀?你笔杆子硬,文化先行吗。”
“是啊,你关系广,又有经验,得为家乡多做贡献啊。”乡长说“能拉几个投资方更好,实在拉不着,你投点也行。时间紧、任务重哪。”
“行。待会儿看下规划,拟份合同。为家乡做贡献,理所当然。”牛鑫轻描淡写的说。
天上掉下个财神爷。书记、乡长没想到牛鑫这么痛快就答应了。高兴之余,没忘了工作,赶紧打电话安排起来。
牛鑫也没闲着,立刻给大水打去了电话:“水哥,钱转了吗。”
“真退啊,想好了吗。”大水问。
“想好了。”牛鑫说“那地儿太小,容不下俩神仙。”
“找到更合适的藏龙卧虎地了?大不大?别吃独食哈。”
“不大,才三千亩?”
“三千亩?大,大大的大!准备吐多少?”
“那得看态度。表现好了,有福同享,反之,一厘不让。”
“好好,我这就转。”大水一下子软了。
刚落座,大水把钱转过来了。牛鑫看着手机信息,自言自语起来:区区几百万,哪撼动牛庄?没大水还真不行。
大水很精,一转完款就给牛鑫回了电话:“转了,表现如何?”
“还行,看在你当了我几年主人的份上,分一杯羹给你。不过,分完羹,咱可称‘孤’了。”
“什么孤呀寡的,弧、寡相加,不还是一对吗?”
操,这家伙油嘴滑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