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诗词大会》小议
峪 峡
大年初四,2023《中国诗词大会》正式开播,成为了新春佳节的一道大餐,收视率不亚于春节联欢晚会,我是每期必看,品尝这让人津津乐道的诗词盛宴。然而,自己水平低,观看并参与互动有很大难度,古诗词的题偶尔知道,毛主席诗词的题我略知一二。依稀记得文革期间老师进过毛主席诗词,能背个十几首,还会唱几首用毛主席诗词谱写的歌曲与京剧唱段。
现在,《中国诗词大会》已经完美收官,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在我脑海挥之不去,我不断回味并搜集关于诗词大会的一些花絮与大家分享。论知识储备,我谈《中国诗词大会》似乎不够格,我中专学历,墨水喝得少,且基础阶段学得不扎实,连词性、修辞手法等都不甚清楚,更没有什么文学基础,对古诗词,还只停留在“锄禾日当午”层面,不过,小议一下又何妨?
小清新主持人龙洋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她的舞台经验在学校时就已相当丰富,她参加主持人大赛,还在湖南广电实习,一次次大赛锻造了她过硬的心理素质,一次次直播也练就了她灵活的应变能力。她能歌善舞,活泼好动,知识底蕴深厚,主持风格独特,她主持过《龙洋脱口秀》,在央视很受同事们喜欢,现在可谓央视女主持的中流砥柱。有人不认可龙洋,我不以为然,龙洋虽然不如董卿,但她也有自己的闪光点,与董卿有所不同的是,董卿温文尔雅,龙洋活泼清新。她跟诗词大会相伴了三年,老道了许多,我们从龙洋身上看到了努力的意义和奋斗的力量,她是一颗新星正冉冉升起。可是居然有网友吐槽,说龙洋跟董卿的差距就好比国足跟巴西,说这话的人太过分,龙洋可以直怼杨帆,她不稀得跟你辩,如果来一场舌战,你信不信她会打得你头破血流、体无完肤、满地找牙!

看诗词大会最“勤劳”先生康震,他多次不辞辛苦深入山林外景拍摄,他是诗词大会嘉宾团中才华横溢的“顶梁柱”,几乎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他,作为北京师范大学这一名校的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老师博学多才,风度翩翩,画功一绝,书法一流。在画中有诗环节,他能在短时间内画出与诗句相关的画,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一幅画表现一首诗,高度浓缩,用一个关键字提示选手想到某联诗,进而抢答。这个环节扣人心弦,叹为观止。看康老师作画是一种享受,一幅卷轴上展示出无尽的诗情画意,真是精妙绝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康老师那副关于酒的卷轴,三幅画,三联诗,都与酒密不可分,且都出自李白笔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出自《月下独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出自《山中与幽人独酌》;“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出自《将进酒》。

看诗词大会最“儒雅”先生骊波。他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求学于南师大,也在母校任职至今。在社会层面影响力很大,一身多任。他是《百家讲坛》最年轻、学术最高的主讲人。他笑容可掬,知识渊博,谈吐文雅,风流倜傥。他多面、可爱、浪漫,不仅国学厉害,化学也非常强,他在解释“信口雌黄”这个成语时说,“雌黄就是三硫化二砷……”有学霸少女表白骊波,称他为郦沧溟先生,并当场背诵他的诗《断章》:“我与世界格格不入,我只与你惺惺相惜”,那个场面真的很酷很有情。他在节目中常常喜欢晒自己的诗作,其他老师在点评时大多是借用古人的经典,只有他经常微微一笑,自信道:“我就口占一绝”,殊不知他也有短板,考教师证时因为普通话不过关,竟然去背字典,吴侬软语没有翘舌音,看比赛时我就已经听出来了。
再看诗词大会最“可爱”先生蒙曼。她是北大才女,喜欢着不同颜色的中式服装,性格豁达可爱、随意轻松,点评风趣幽默、通俗易懂。听蒙曼老师讲课,那些枯燥历史文化知识变得好玩而有趣,听蒙曼老师点评,你总会想一字不落的听完,而且上瘾。蒙曼老师永远谈笑风生,镇定自若,她才比文君,遇事通透冷静,虽颜值一般,但气质温婉。腹有诗书气自华,她说:“读书就是要激发人内心的生机,让你向内探索内心,向外发现世界”。蒙曼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讲解历史,她的历史课里三层外三层,学生们最喜欢。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因为她对诗词独特的见解,令观众深深折服。她的文学底蕴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已经是常人所无法达到的高度,有人说她是“绣口一吐,半个盛唐”。在《百家讲坛》更是风云人物,华山论剑,碾压于丹!
再来看诗词大会最“优雅”先生杨雨,她是著名的网红老师,容颜美丽,打扮得体,才貌双全,气质如兰,她讲授的课程在中南大学非常抢手,她的古代文学课风靡校园,在偏重理工科的中南大学,她的诗词选修课是一席难求。她是《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大型诗词文化类节目的常驻嘉宾,所讲生动渊博,所评鞭辟入里,而她本人娴静优雅的气质,知性大方的言谈,更是圈粉无数。高考的时候她被分配到法语专业,在与法国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她发现法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很喜欢,这让她感到很自豪。她曾经编写《酒色财气李清照》一书,别出心裁地给李清照贴上了一个酒色财气的标签,就是说李清照这人嗜酒、好赌且好色。她的描述与大众所熟知的李清照相去甚远,在网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她的讲述风格迥异,以情动人成为她打动观众的杀手锏。

主持人优秀,评委厉害,选手也毫不逊色,高手往往在民间,《中国诗词大会》是最不能以学历高低论选手实力的地方。从参赛年龄看,下至6岁的儿童,上至90岁的老者,覆盖人生各个阶段。91岁的北京选手薛连才是一位退休警察,高龄选手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南阳女娃刘宇淇作为“浪淘沙”队年龄最小的一名选手出场,面对激烈的比赛场面,她的从容自信,赢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南阳10岁的“老选手”孟维隆带着6岁的弟弟孟维泽从少儿团脱颖而出,登台打擂,兄弟俩的亲密互动,萌翻了评委和观众;
还有来自新疆伊犁的8岁小女孩马艺轩、来自杜甫草堂小小讲解员谢雅丹、来自云南大山9岁的放牛娃崔思敏……尤其值得一说的是少年郎田大地,他带着妹妹卷土重来,他在第一场比赛中斩获两枚金徽章,而且总决赛获得季军殊荣,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娄泽宇,他总能从前人的诗词中汲取经验与力量;来自哈工大环境学院博士生任子潇,她说,繁忙之余,背诵几首喜爱的诗词是最好的减压方式;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水族选手肖然,她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传递国旗的一员;还有同济大学2022级本科新生安禹达、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崔文静、北大博士后向芝谊,向芝谊已经三次参加诗词大会,并在第六季中还取得总决赛亚军的好成绩。遗憾的是她这一次虽然进入了总决赛,但最终却未能进入冠军争夺赛……

南航机长马保利作为本赛季最大黑马,这个来自南航的“诗意机长”已经连续获得了第二场第六场两场比赛的最佳选手,实力不容小觑。马保利夺冠在意料之中,前九场团体赛,他获得的金徽章数量最多,他不仅是冲出百人团数量最多的选手,也是为团队加分最多的选手。无论是诗词储备量还是文学素养、临场反应、心理素质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都是2023《中国诗词大会》最棒的选手,他这个总冠军实至名归!
甘肃农民工大哥朱彦军。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从小就酷爱诗词,总会在打工之余看书学习,尤其酷爱钻研古诗词,遇到不会的他都认真翻阅字典,精益求精。朱彦军的经历很感人,充满正能量,这次冲破重重阻力杀到这里且在总决赛中获得亚军,真是妥妥的一匹黑马!
森林消防指挥员罗选疆,身着“火焰蓝”制服在“大浪淘沙”环节脱颖而出。

大庆石油两位选手工程师于海生和作业工李文鹏既是同事又是诗友。互动环节李文鹏说:工作上他负责找油,我负责采油,赛场上我们一起加油!李文鹏亮相第三场,于海生亮相第九场,这个彻头彻尾的理工男本场共获得八分,成为全场最佳选手,一颗最耀眼的明星!
山东窗帘夫妻廖珮盛和刘晓晖轮番杀出百人团,成为赛场的一大亮点。夫妻俩志同道合,比翼双飞。他们夫妻经营着一家窗帘店,妻子负责缝制,丈夫负责安装,他们家的窗帘店里,几乎每一款窗帘都有一句诗作为标签。他们的日常生活主要就是做窗帘和读诗。他们俩常常斗诗、玩飞花令或者诗词接龙,一较高下。时间久了,女儿也爱上了诗词,就连话都说不溜的小儿子偶尔也能接上几句诗。刘晓晖说:“做窗帘是一个苦活,但诗词让这一份辛苦甜蜜起来”。
河南选手卖菜大姐张团丽。她手抄诗词2000首,贴满家里的衣柜墙壁。她起先只是为了陪女儿学,跟女儿比赛看谁背得快,后来自己爱上了诗词,这也给孩子极大的鼓励。白天卖菜时,她会用零散时间拿出笔记本来读诗,早晨去菜市场的路上寂静无人时,她会放声朗读豪放派的诗,她最崇拜的诗人是苏轼,喜欢他的诗,更喜欢他越挫越勇的个性。她说,读诗是排解烦恼的最好方式。这一路通过学习诗词,她忘掉很多烦恼和压力。
体育老师许辉曾经是跆拳道全国冠军,退役后回到自己母校成为一名体育老师。她别出心裁、另辟蹊径,用诗词给学生授课,在给孩子们上课期间,操场上经常会出现有趣的一幕,许辉大声喊:“远看,山有色”,学生高声和:“静听,水无声”。许辉说,她用诗词来代替传统的“一二三四”口号,不仅能让跑操的步伐节奏更为轻快,趣味性增强,积极性提高,还能让孩子记住中国古诗词,实现“文武兼修”。……纵观全场,精彩纷呈,真可谓:
少儿团后生可畏;
青年团群星璀璨;
百行团高手云集;
亲友团相得益彰。
中国诗词大会每场都牵动着我的心,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巅峰对决“飞花令”,飞花令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含有规定关键字的诗句,这不仅需要强大的记忆力和诗词储备作支撑,尤其需要敏捷的反应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最后一期中,四位高手就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酒器+数字”组合飞花令对决,看得非常刺激,非常过瘾。这个环节往往是,选手一开始轮番上场,信心满满,到最后储备的诗词都用过捉襟见肘时,就会卡壳,选手紧张,观众也捏把汗。
航天员刘洋从太空发来邀请,请大家给她出舱时拍摄的照片配两句诗词;2022年北京冬奥会冠军苏翊鸣带来全新研发的滑雪动作,正缺一个有诗词韵味的名字……真的是惊喜连连。

本赛季节目本身,有非常好的创新机制,让人耳目一新,但商业味太浓,多环节植入广告,令人生厌。
2023.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