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 娃 山
散文诗/何荣
一座连绵起伏而巍峨的山高耸入云。
一个振奋人心的故事令人激动不已。
“老娃山”位于开阳县宅吉乡境内,山的形状像一只乌鸦,当地人历来将乌鸦喊成 “老娃”。为此当地人们都称这座山为“老娃山”。
“老娃山”海抜大约4000多米,山高路陡,山风呼啸,草木郁郁葱葱,山花烂漫,野果飘香,山顶上长年云雾缭绕,雄鹰展翅在天空雾里看花侦查……
“老娃山”上有一座寺庙,当地信男善女们翻山越岭来庙里烧香拜佛,跪拜以虔诚的礼仪,诘问苍穹,求一生一世的平安,驻足山巅远眺,便豪情万丈却有心旷神怡……
“老娃山”在当地人民的心中是神山,是当地百姓眼中的“珠穆朗玛峰”。记得我读中学时候,有一年时值阳春三月,校长号召全校师生长该山植树造林,我伴着同学校友们,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途经好一阵,才爬上山腰。一边向山顶爬去,一边眺望着山下峡谷里一片汪洋的白雾,在初升红日喷薄而出的映衬下,显得更加令人神秘莫测,更加令人感到这里回肠荡气。我当时仿佛置身于仙境中,置身于五彩斑斓的画卷中,竟如痴如醉了。当时的该山光秃秃的一片,仿佛来到不毛之地。如今满山遍野都绿树成荫,虫鸣鸟叫,更加美丽迷人,更加令人心驰神往。
“老娃山”上锰矿资源丰富,据说庙里的了那位高僧风华正茂的时候远道而来,其主要目的是身居寺庙为旗,常在山巅上东张西望;常在朝辉落霞中穿行;常出没于崇山峻岭看管锰矿为主的生活宗旨。待地质队正式勘测出大量锰矿,耄耋之年的他才将心中悬吊的巨石放下;才问当地领导倾诉他内心的独白;才高枕无忧的欢度晚年。多少人听了老人们这样由衷的诉说,都对这位高僧肃然起敬!
你为了国士资源而默默无闻的坚守在这荒凉的大山,守望着这地皮下的秘密,你那美好的年华被山脊上的风霜雪雨带走,可你生活的情操之树却不断在云雾迷蒙中拔节,你高瞻远瞩的目光没被云雾遮挡,却能穿云破雾,你似乎看破人世红尘才来这里 ?!
而今,该山公路早已修于山顶,一辆辆大卡车行驶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将开采出来的锰矿源源不断的运往祖国各地。
“老娃山”上机器轰鸣,运输车辆川流不息,各种肤色的山乡旅游者络绎不绝,成群结队上山顶登高望远,都被这旖旎的风光而留连往返。
“老娃山”你不但是山乡人民的的金山银山,还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方兴未艾的前景!你是一座价值连城的宝山!你那旖旎的风光将引来更多山乡旅游者为你欢呼喝彩!
2023-2-15写于散文诗之乡
作者简介:
何荣:原名何晋万,男,汉族,笔名,东旭。出生于“中囯散文诗之乡”70后,自幼爱好文学。生活常以书为伴,以文字为友,常用真诚的文字填充人生的缝隙,写诗是为了寻求心灵的慰籍,弥补过去的失落。聆听心灵深处的声音。系开阳作家协会会员,贵州诗歌学会会会员丶贵州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北方诗人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三峡诗刊》《三峡文学》《沿海文艺》特约创作员。《神州文艺》签约作家(诗人)。《文学与艺术》签约作家(诗人),《世纪诗典研究中心研究员。荣获“全国百佳作家诗人”称号,与同龄人相比,一生有着不幸的遭遇及不寻常的生活经历,对人生与生活的感悟非浅。诗作散见于《茉莉文学》《中国散文诗之乡报》《长江文艺》《黄河诗报》《雪国诗报》《都市作家》《华夏文学》《神州散文诗》等近40家国内刊物,在多次参与全国性的征文大赛中作品皆获奖,有诗作入编《幸福之路》《开阳散文诗精选》《新诗人诗选》《中华诗歌精选》《中华作家》《中国当代作家诗人精品集》《诗歌中国》《文脉中国》《中华文典-2023中国当代作家诗人作品年鉴》等文学丛书,2003年“五,四”前夕被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邀请去北京中央党校参与召开过中国21世纪文学创作研讨会,2010年再次被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邀请,与中国文艺界代表团赴新加坡,泰国丶马来西亚采风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