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觉醒
文/应金法
阿三生活在山区,很少去过县城。平时,有人去县城,会打趣地问他,我们去县城了,你去不去?阿三会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地说,我没事去城里干什么,我喜欢去临近山村转一转,可找点事做做。昨天,村主任找他谈了话后,还真觉得应该去县城一趟。他找出一套好点的衣服穿上,把自己打扮了一番就出发了。
他的房屋不远处有一条直通村口停靠站的道路,他每次出门偏偏不走这条路,习惯从村委会办公楼旁边的那条路走过去,转个大弯再到村口的。他知道这时候村委会办公楼前面有人在晒太阳,顺便可以同村里人聊几句。村里人看见他,总喜欢跟他打趣几句,拿他寻开心,他很喜欢这样的场面。
他的耳朵挺尖的,走到村委会的办公楼旁,就听见在明堂上晒太阳的村里人在谈论着他:
有人在说,村里的旧房子都变成新房子了,只有阿三那两间房子还是旧房子,夹在新房中间,多难看。那房子还是解放前造的老房子,墙壁剥落得满是伤痕,真不知道那天会塌下来,而他还象没事一样的住在那里。
话头一开,村里人就议论起阿三来了:
“他哪有钱造房子,恐怕连修房子的钱也没有。”
“十多年前,一个外面来的女人跟了他,给他生了个儿子。后来,这女人嫌他穷,就扔下孩子走掉了,以后没有回来过,阿三也没有娶过。”
“阿三这样的男人,有哪个女人愿意嫁给他。我们这个村,就算阿三最穷了。”
阿三有些生气了,他想,今天村里人怎么了,就拿我开刀。地走了出去,站在大家面前,没好气地说:“刚才我就站在这办公楼旁边,你们说的话我都听到了。你们说我穷,村子里数我最穷了,让我在大家面前抬不起头来。我阿三也不是一日两日的人了,邻近山村的人,谁不认得我阿三,我阿三也算是有头面的人。我穷,我穷什么?我也是过来人。比起改革开放前,我是好多了。那时候,连饭也不够吃。生产队里算有点储备粮,那是每年积下的。可是,每年都借给社员,还是不够吃。今年借,明年还,明年借,后年还,总是缺粮。现在可好了,我从来没有向人家借过一斤粮食,我还有零用钱。”
“那还不是有几千元的救济款,要不然,你种的那点粮食够什么!”人群中有人插了这么一句。
“是啊,我是有几千元的救济款,买粮食足够吃了。那是政府给我的,我是享了政府的福了,你们就没有这个福分。”阿三得意洋洋地笑了起来。
“哈哈哈,”大家都笑了起来。
一位妇女指着阿三问:“阿三,你今天穿得这么整齐,是不是去相亲啊?”
“你胡说干什么?”阿三摇摇头说,“我相什么亲,哪个女人能看上我。不过没关系,她们看不上我,我还不一定能看上她们。再说,我一个人多自在,没有人会管我。我已经有了一个儿子了,这辈子还图什么?说不定我那个宝贝儿子将来考上大学,找到好的工作,娶上好的老婆,我们这个家就兴旺发达了!”
有人又插了一句话:“你有钱给你的儿子上大学吗?”
“这个就不要你们担心了,到时候,我自有办法。再说,我阿三也不可能一辈子没有钱。我今天就要去做一件能赚钱的大事。”
“你阿三也会做生意?”刚才问阿三的那位妇女笑了起来。
“我怎么不会做生意!那天,我挑了五十来斤青菜到城里去卖,一下子就卖光了。而摆在我旁边的人却卖不了几斤。那些买不到菜的人还问我,明天还来不来卖菜?”
那妇女点着头说:“看不出,阿三还真会做买卖。”
“那还用说,人家的秤秤出去是扣斤压两的,我呢,一斤一两也算一斤,一斤二两也作一斤,人有哪个不贪便宜的。”
“哈哈哈!”大家又笑了起来。
阿三摇摇手说:“好啦,我不给你们说了,我还要去办正事。你们可不要再说我的坏话了。”
“阿三,你去办什么正事了,为什么不跟我们说一声?”人们喊着。
“我暂时不告诉你们,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说完,阿三就走了。
走了一段路,阿三回过头去看了看,又回过头来走了。一边走,一边想,就让他们说好了,我阿三怕什么。说起来也是真的,村子里算我阿三穷一点,就是面子上有点过不去。人总是有点自尊心的。没有自尊心的人是没有用的。等我以后赚了钱,看他们怎么说我。
阿三走到村口公路边,坐上了去县城的公交车 。
到了县城,阿三在农业局门口站了一会儿,就大踏步走了进去。他走进局长的办公室,只见局长坐在那里,和另一个人在谈话。他认得,那人是邻村的,那人也微笑着向阿三点点头,以示打招呼。
阿三从衣袋里掏出一包烟,抽出一支,说:“局长,您抽烟。”
局长笑着说:“我不会!”
阿三说:“局长大人也不会抽烟,不可能吧!只是我的烟太差了一点。”
“不不!,我真的不会。”局长连声说。
“那你抽一支 。”阿三把烟递给邻村的人。
邻村人接过烟,看着说:“你抽得什么烟啊?”
阿三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十元一包的,我平时就吸这个烟。”
那人把烟递还给阿三,自己从袋子里拿出一包烟,抽出一支,递给阿三,说:”你还是抽我的!”
阿三接过烟,点着了吸着。吸了几口,看了看烟,说:“是好烟,吸起来味道不一样,我可从来没有买过这么贵的烟。”
“你不是叫阿三吗?”局长盯着阿三问。
“是是!我是叫阿三。局长,您怎么知道我的名字?”阿三点头哈腰地说。他忽然觉得自己有点失态,立刻又站直了身子。
“你阿三在当地也是个有名气的人,我去过你们村,见过你,也了解过你的一些情况。”
“局长,您的记性真好!我阿三只是个小民,谈不上什么名人。”
局长轻轻地敲了一下桌子,说:“好了,这些话我不爱听,你还是说说你今天找我有什么事?”
阿三立刻停住说话,看了一眼局长,轻声地说:“我听说有很多人来反映,我们村和附近几个村的村民购买化肥和农药不方便,想在我们这个村开一家农业综合服务部,这个服务部是不是可以让我来开,我们村里的人开厂的开厂,开店的开店,上班的上班,都有事干,只有我阿三没事做,生活一直好不起来,还让政府救济我。”
“哈哈哈!”局长笑着说:“好你个阿三,你的消息还真灵!”然后又停住笑,一本正经地说,“你实话告诉我,这个消息是谁告诉你的?”
阿三楞了一下,说:“当然是我们村的村主任,除了他,有谁会先知道。村主任对我说,村里他最当心的是我,人家都富起来了,只有我没有脱贫。所以,他让我来跟您商量。”阿三想,把村主任的身份说出来,局长一定会卖这个面子。
局长轻轻地点着头说“你们村主任的面子我是会给的。我们是有这样的计划,你们这个村,是当地最大的村,周围有很多小村子,离城又远,这家农业综合服务部开在你们村最合适。我看,让你来开也可以。”
阿三得意地笑了起来,他庆幸自己把村主任的身份说出去。
局长看着阿三一副高兴的样子,眼睛盯着阿三说:“你别高兴得太早,要开这家农业综合服务部,必须先交五万元保证金。”

“五万元?”阿三大吃一惊。然后又镇静下来,低声说,“局长,能不能少一点,比方说五百,一千?”
“哈哈哈 !”局长大笑起来,坐在局长旁边的那个邻村人也笑了起来。笑完之后,局长对阿三说,“这个保证金,是起监督作用的,就是你们开这家店,只能做好,不能做坏,一旦出了什么事情,处理起来也方便,对你们也能起到督促作用,这笔保证金是一定要交的。如果是别人开的话,五万元是不能少的,你阿三可以考虑,至少也得三万元,我还得同其他同志商量一下。”
阿三呆了一会儿,说:“局长,您先不要批给人家,这三万元保证金我回去想想办法”
“好!”局长爽快地说:“我就等你三天,三天之后筹不到钱,我可要批给人家了。”局长指了指旁边的那个人,对阿三说,“不瞒你说,他也是为这件事而来的。因为他不是你们村的人,我一时不答应他。你是困难户,我优先考虑你。”
“好吧!我回去筹钱。三天后我再来找您。”说完,阿三就走出办公室。
阿三回到村里,在明堂晒太阳的那些人还在那里,比原来还多了不少人,有说有笑的,不知在说什么。肯定不会在说我。阿三心想着,不由得哼起歌来。
那些人听到歌声,目光都集中到阿三身上,有人大声喊了起来:“阿三,看你这么高兴,带回来什么好消息?正事一定办成了!”
“好事,真是好事!”阿三高兴地说。不过,一想到那三万元保证金,还有那不菲的资金,又让他高兴不起来。他对大家说:“我呢,要开店做生意了,不过,得有人和我合作。这个生意是包赚不亏的。如果有人愿意和我合作,请今天晚上来找我谈。我就在家里等你们。如果你们没有人愿意跟我合作的话,我就去找别人啦!到时候你们不要后悔。”说完,阿三扬扬手走了。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说,“今天晚上十点钟以前来找我,到时候,我是要睡觉了。”
阿三走后,大家又议论起来:
“阿三会开什么店,做什么生意?”
“他哪来的资本做生意,真是大白天说梦话!”
“他是在哄我们吧!”
一位叫他钱伯的人说:“看样子好像真的有什么生意要做。他那来的资本做生意,他没有资本,谁会去跟他合作呢。”
晚上,阿三坐在家里,躺在椅子上,等有人去找他谈生意。他点燃一支烟吸着,吸完了又点燃一支。他觉得这样躺着还不舒服,又找来一条凳子,把两只脚放在上面,轻轻地抖动着。他想:如果有人愿意和我合作,这三万元保证金由他来出,还有资本也让他来垫。有钱人,拿出几十万是无所谓的。这生意是我拉来的,赚了钱,两人必须平分。过不了几年,我阿三也会是有钱的人了。
阿三等啊等啊,一直等到十点钟,也不见有人来找他:“有钱人真威风,有钱赚还不要。”阿三轻轻地骂了一句。他想着,看来,还得自己去找一个能和我合作的人。村子里谁最有钱,谁又会跟我合作呢!阿三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一个人来,那就是钱伯。前几年,他做水晶生意,赚了不少钱。现在不行了,水晶生意已无利可图,已经洗手不干了,正想找点事做做。再说,他年纪也大了,走南闯北的也不容易,他最适合了。不过,他今天也在明堂晒太阳,他是知道的,为什么不来找我呢!看来,有钱人的架子大,明天我亲自去找他。哎!没办法,谁让我阿三没有钱呢!我如果有钱,也不用去求人家了。
第二天,阿三一早起来,就向钱伯家走去。钱伯是个勤快人,也一早就起来了,在门口劈着柴。
钱伯一见阿三来了,放下手中的活,好奇地问:“阿三,你今天怎么有空到我家来,会是有什么事求我帮忙?”
阿三说:“帮忙倒不是,我有件事找你谈谈。”
“你有事找我谈,会是好事还是坏事!”钱伯嬉笑着说。
“钱伯,你说到哪里去了!我哪有什么坏事。我阿三,排行第三,我们兄弟三人,大哥没有了,大嫂带着孩子嫁人去了。二哥倒插门到女方落户去了。我们都是老实本分的人,我什么时候干过坏事!”
“你又来了!你快说,找我有什么事?”
阿三走向前一步,轻声地说:“不瞒你说,农业局局长答应我在我们村开一家农业综合服务部,只是苦于我没有资金,又拿不出三万元保证金,因此,想找你合作。”
钱伯思考了一下,摇摇头说:“这种生意我不想做,不就是卖农药,化肥和种子之类的东西吗!利润又不高。你是知道的,我是做水晶生意的,赚钱来得快,一转手就是几千元,几万元。”
“现在不是水晶生意不好做吗?”阿三问。
“那要看行情的,等好做了,我还是要做的。我这辈子除了做水晶生意之外,别的生意都不感兴趣。”
阿三恳求着说:“就算你帮帮我的忙,跟我合作一次。卖化肥,农药和种子,虽然利润低一点,但销量很大,利润还是有的。”
“我说过了,我不想做这种生意,你还是去找别人合作吧!”说完,钱伯走进屋里去了。
阿三想跟进去,钱伯推着门不让阿三进去。
阿三失望了,只好垂头气地回来了。后来,阿三又找了几个有钱的人,都没有人愿意跟他合作。回家后,哀声叹气地说着:“没钱真没办法,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找点生意做做,那怕种菜卖也好。”
转眼三天过去了,阿三只好又去找农业局局长。只见那个邻村的人又坐在局长的旁边。
“怎么样了,阿三,筹到钱了没有?”局长一看阿三进来,笑着问。
“没有。我找了几个有钱的人,他们都不愿意和我合作。我自己又没有钱。”
局长又说:“那你可以向他们借吗!”
“不借,我阿三不会向他们借钱的。”
“想不到阿三还挺有骨气的。”局长紧盯着阿三说:“可是,你要知道,不懂得借钱的人就是不懂得做生意的人。”
“我宁可不做生意,也不向这些有钱人借钱。”然后,阿三又放低声音,指了指那个邻村人,说:“局长,这个服务部我也不想开了,您还是让他来开吧!”说完,阿三就掉头要走了。
“阿三,你回来!”局长大声地喊道。”
阿三转过身来,问:“局长,您还有什么事?”
局长慢慢地说:“我已经给你找了一个合作的人了。”
“真的,是谁?”阿三愣了一下,指着那个邻村人说:“会不会是他?”
“算你阿三聪明,就是他。”局长笑着点点头。
那邻村人对阿三说:“那天,你走后,局长就对我说,你阿三人不坏,远近闻名,也可以说是一块很好的招牌。如果你筹不到钱的话,就让我跟你合作。以你的名字为名,开一家阿三农业综合服务部。我看这样好啦,这保证金和资金暂时由我出,实在不够,我们可以去银行贷款。局长说过,到时候会到你们村走一趟,和你们的村长一起,动员富户借一些钱给我们。至于利润呢,我们五五分成。你如果同意的话,我们现在就签订合同,由局长为证人。”
“好啊!”阿三高心地说:“我正因为找不到合作的人,才不得不放弃。有这么个机会,我阿三真是巴不得了。”
“阿三还真是个明白人!”局长夸张着说。
邻村人对阿三说:“阿三,你要知道,这是局长在帮你。”
“我知道,谢谢局长!”阿三向局长鞠了一躬。心想:我阿三有生以来除了自己的父母去世时鞠过躬,可从来还没有向谁低头过,这是第一次,是我阿三对您最大的敬重了。
局长又说:“开农业综合服务部,也不是我说了算的,具体的手续要到工商部门去办理。我这里只是主管部门审批的一道手续。”
邻村人说:“这个我知道,只要您这里同意了,工商部门是好办的。”然后又对阿三说,“我实话对你说,我的那个儿子技校毕业了,考不上大学,没有工作,我是让我的儿子跟你一起干,你可要好好地对他。我呢,也会帮你们的。”
阿三拍着手说:“好啊,有知识分子跟我一起干,那真是太好了。我一定好好地对他!”
“那我就放心了!”邻村人满意地说。然后,他又说:“不过,我还有个条件,以后经销时,不能以次充好,称出去一定要足斤足两,但不能以一斤一两作一斤,一斤二两也算一斤,这样的活,我的资本都让你们给亏掉了。”
“哈哈哈!”三人都大笑起来。
阿三一边笑一边说:“你们怎么会知道我卖菜的事?”
邻村人说,“你阿三也算是个名人,你做的事我们怎么会不知道。”
三人又笑了起来。
笑完之后,局长说“我也了解你,平时你喜欢到各个村走动,自己家的活不做,喜欢去帮人家的忙,挑肥什么的活都会去干。一个马寡妇家你是经常去的,她的丈夫没了,自己不懂得农活,你常常去帮她的忙。她要留你吃饭,你推辞了,连饭也不吃就回来了。”
阿三说:“局长,我除了帮她干活之外,什么事也没有。”
局长说:“这个我们自然知道。”
一个月后,“阿三农业综合服务部”挂牌营业了,局长亲自前来剪彩。听说阿三开店做生意了,临近三村的人都来看热闹,大家都趁机买些化肥,农药和种子回家。
到了晚上,阿三和邻村人的孩子数着收进来的钱。阿三手拿着一大叠百元大钞,高兴极了。他想:我有生以来,从来没有数过这么多的钱。多少年后,我阿三也会变得有钱,也可以把那两间旧房子拆了,建造成新房子了,还可以娶老婆。不过,一般的女人我是看不上的,像马寡妇这样的女人还可以考虑。

作者简介:应金法, 早年间在县文艺创作组工作,担任省出版社约稿的长篇小说执笔工作。以后经商。近几年才拿起笔写作,有诗歌、短篇小说、小小说在《辽河》、《嘉应文学》《中国应急管理报》、《启明星》校园文学、《贺州日报》、《洛阳晚报》、《安徽经济报》、《当代文学》《辽宁老年报》、《沾江科技报〉、《金华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有的获奖和收入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