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文:黑土情怀·碧水欢歌

作者简介:孙文,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中共党员。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黑龙江省诗词协会、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地方文学研究会理事,哈尔滨市党史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出版代表作《穿越心灵的步履》,曾任哈尔滨市解放70周年纪念文集《传承与传奇》副主编。曾任哈尔滨市委史志和齐齐哈尔市建党百年征稿评委。有诗作选入《燕京中国精英诗人榜》《中华诗人年鉴》《当代中国诗人精品大观》《黑龙江当代诗词•男子百家》。作品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民兵》《中华诗词》《新时代党建》《诗词月刊》等,征文曾获得相关奖项,获“雅韵精华•诗会百家”诗词一等奖,《联斋》优秀诗联家等。

西江月·黑土情怀·碧水欢歌
帅水渔歌霞伴,畦田稻谷风撩。一抹黑土醉三焦。月下叩门犬叫。
莫问中兴尤著,只知大美如娇。别情老味数民谣。桑梓根深叶茂。
一
办公室挂着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闲暇的时候,情不自禁地驻足久久地观看。巍巍的兴安岭,滚滚的松花江,油汪汪的黑土地,广阔的大平原……黑龙江,美丽的天鹅腾飞在祖国的蓝天上,叫人陶醉,让人向往。
在地图上的山村里寻找童年足迹,回忆激情燃烧的岁月,寄托对父老乡亲的相思之情。
神奇的土地哺育巴彦英雄儿女,也留下了我生活的足迹和相思相恋的情结……我爱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乡下人。为了这份挥之不去的情感,表达对广袤黑土地上山山水水特有的依恋,对父老乡亲的感恩,我在写文章的时候笔名冠以“黑”,意思是爱黑土地,加上自己属相是虎,名为文,就叫了“黑虎一文”。虽然听起来,有点毛骨悚然,却从内心表达出我对黑土地对家乡的一片挚爱之情。
在老屯,我度过了难忘的童年。至今,脑海里仍萦绕着童年栩栩如生的画面:屯南的柳条通里、青纱帐中,我们“小游击队员”时隐时现的身影,玩耍中惊飞了栖息的野鸟;屯西的草甸子上,蹑手蹑脚地抓蛤蟆“小分队”,碰撞了正在抱窝的野鸭;屯北的未垦坟地里,胆大的野果子采摘“尖兵班”,树上树下寻宝藏,吓跑了灌木丛中的野兔;屯东的土坡上,打爬犁的“战斗队”,欢快地顺坡而下,一旁跟着蹦蹦跳跳的看家狗。嗅不尽的黑土地上的鱼米飘香,喝不够少陵河甘洌的水,亲亲草甸上的芦苇荡,甜甜晚霞和煦的风,讲不完的美丽传说……
远在金代鼎盛时期,在现在的巴彦县富江乡五岳村腰五营屯正南500米处,现存的小城子遗址,据考那是养育了金代四个皇后的远近闻名的“皇后村”。这个小城子遗址,还出土过一些金代的文物。我在青年时期曾两次跟父亲去打鱼、打柴到过这离县城十几里路的小城子遗址,驻足于断壁残垣之上,举目远眺历史的天空,感受脚下良田厚土的气息,联想昔日城池的繁华……从民族观、历史观的角度,金代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一篇华章。
巴彦,有张甲洲领导的满洲省委在北满首创的一支抗日武装——“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也出了共和国的将军、省部级高干,更有文坛上的著名诗人、作家王书怀、陈玙、刘兆林、柳成栋、郑旭东等。据讲,陈玙的大哥陈绍能把康熙字典倒背如流,我念小学时与同学就好奇地去问过他,陈玙的二哥陈凡是县文化馆馆长,也是“文革”时期保护东西古牌楼匾额的人。
步入人生晚年的我,对家乡情更深、思更切。在黑土文化的熏陶和友人的鼓励下,也赶赶新潮,动动脑筋,转转眼球,用用手指,敲敲键盘,造造句子,情感流淌于方块字间,也开始玩起了网络文字“游戏”,在江山文学网、天涯社区发表了一些文章。这一玩儿可不要紧,有点上瘾,大有一网情深的味儿,也有了一“键”钟情的劲儿。
于我来说,写文章真正冠以“文学”的思索,还是从注册加入江山文学网开始。不是有“滴水成潭”那么一句话吗。细细数来,我以笨拙之笔写了一些散文,诚然,这些点点滴滴、滴滴点点,但从中体会到文学的力量和文学写作的乐趣。友人对我说,把这些文章整理整理编个电子书稿。我心允而从之,反正是在文学写作上的一种历练的积淀,也是一个阶段的纪念,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以释那份执着的黑土情怀!
于是,我把自己的这些文章进行了梳理分类,一抹乡情切切、血脉亲情浓浓、友情诚挚久久油然而生,这或是“我的情感三部曲”吧。实际上,说了这么多话,想要说的就是两个字——感恩!感恩养育我的家乡父老,感恩我成长每一个阶段的帮助之人。

二
既然编个散文集,做个电子书,于是就有了《相思情暖少陵河》这个书名。但最重要的必然少不了具有书眼、书魂的序。你说自编自导吧,大有“自吹自擂”之忌,而当下又是“名人字贵”时代,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想来想去,找到了黑龙江省作协会员、哈尔滨作协理事郑旭东老师,因为我们是老乡,虽相见恨晚,却一见如故。论年龄,我比旭东大几岁,但从文学成就上,我显得十分羞涩与惭愧。旭东老师曾著有《火浴》《播种记》《龙卷风》等长中篇小说和《陋室闲语》散文集等书,文学成就斐然。
我打电话给旭东老师,恳请他为我的散文集编审和作序,他一点奔儿没打,爽快地应允下来。并说,少陵河是你我共同的母亲河,《相思情暖少陵河》这个书名好,让我在前面写几句话,那我就写《蘸着少陵河水写出来的故事》。旭东老师睿智、厚重、深情、精美地道出序言的题目,犹如一缕清风拂面而来,一股暖流滋润心田,为我的文学梦增添了助燃剂。
2014年2月28日,当我把整理出来的书稿发给旭东老师后,他不辞辛劳,不吝赐文,欣然为我的散文集编审,于3月5日将序《蘸着少陵河水写出来的故事——写在〈相思情暖少陵河〉散文集前面的话》发给我。我一连读了五遍,娴熟的字里行间,流淌着深邃、质朴、亲切、诙谐的语句,鸣放了共同的乡音眷恋,再现了家乡的历史画卷,对我人格的褒奖,对作品的肯定与希冀,对今后写作的努力方向……
电子书虽然完成了,但是,我感觉自己仅仅是一个见习的“水手”,在文海里泛舟,彼岸还很遥远。但我身边有和蔼可亲、谦虚可近、豁达可容、乐善可学、笔丰可敬的旭东老师和文友们,我何尝不去奋力击水?!

三
当《相思情暖少陵河》成为自己名下的一粒小小果实时,忘不了那些与我朝夕相处的浪子林杨、雪落黄河边、彧儿等黑土地上的文学网友们,他(她)们给予了我一路真诚的帮助与鼓励。那个浪子林杨是把我“悟入网途”的第一人,他与我在雪花飞舞的日子相识,在大雨即将到来之际不期而遇,在淡淡女儿红美酒里品味……有着许多文缘铸知己的故事,是他一直在鼓励我。雪落黄河边,当初的酸李子,如今的甜李子,她对生活的热爱,对写作的执着追求,一直感染着我。为我编审了好多文章,并获得精品。
彧儿虽然相识较晚,但却经常给我极大的信心与力量。在她为江山文学网社团社长时,我的《儿时故乡情》散文是她给编审评论的:故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有山有水,人诚物美。故乡里不仅有记忆中的童年,还有记忆里那一抹乡音的味道。作者以质朴的文笔对故乡进行了真切地描绘,山水相依,亲情暖暖,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久远岁月的眷恋与回忆。其实,儿时的故乡很纯朴,也很简单,就连儿时玩耍的地界都有限,但是那所有的记忆却是乡音的彰显,是岁月深处最深切的怀想。行走于作者的文字中,在感受那纯朴的乡音的同时,更加钦佩作者对于故乡的那一抹深情。其实,故乡的一草一木,皆是情深,尤其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更是一抹疼痛的思念。更何况,异乡的风景再美、再绚丽,也终究抵不过那一抹乡愁的味道。正因为彧儿如此精美的点评编按和力荐,作品获得了江山文学网的绝品称号,也更加点燃了我文学创作之火。
有时我静静地想,父母给我起名“文”,你还别说,这辈子真的就注定与文字结下了缘。下过乡,插过(队)场,进县城,派基层,到省城,遇上了特殊的机会穿上了绿军装。几十年的工作生涯,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部队,环境的改变,岗位的转换,唯一不变的工作就是一直在“爬格子”。在酷似钢筋混凝土般的格子里,用老祖宗留下的方块字,造着约定俗成的时代句子。既然与文字有缘,那些年利用业余时间也“零打碎敲”地弄个“广播有声,报上有名”,只因为热爱文字。不过,都是些“萝卜条”“豆腐块”,是“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的事儿。虽然写了一些论文、征文,也获过奖,但都是与工作有紧密联系的。近些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为业余写作提供了快捷和便利。于是,我也试图从工作上的爬格子到文学创作上的爬格子来个转轨定向,吐故纳新。诚然,自己还没有真正从以往的“惯性”中挣脱出来,仍需“在变中求适应,在干中去理顺”
2006年4月7日,我的父亲病逝去天堂与母亲团聚,出于反哺之恩未尽报的遗憾与心痛,化悲痛为力量,收集资料,采访亲友,很快就写了十几万字《我的父亲母亲》,而后又从父母平凡一生中挖掘闪光点,用自己的文字去感恩。这或许就是自己在写作上由必然王国逐渐走向自由王国的一个开始。
在完成《相思情暖少陵河》散文集文章的最后精选排序时,我似乎有了一丝的欣慰。久久望着写字台上的笔筒和计算机出神,突然,我的耳畔响起当年马季等人合作的群口相声《五官争功》一样的“钢笔与键盘的对话”。哎!我的钢笔,我的键盘,你们就不要争了,都是我的功臣:钢笔,你“德高望重”,转战南北,一笔写流年;键盘,你“励精图治”,不懈追求,字字书新篇。

苦于没有少陵河的老照片,《相思情暖少陵河》的封面是专业人士为我设计的。湛蓝的天空洒落着洁白的瑞雪,柔和的阳光给远处的地平线以白皙,原野上微红与深蓝的光线相衬,告诉人们这里的冬仍有暖意,河畔上静静地矗立着天然的树木,河面上已经结下了如同镜子般的薄冰,薄冰上映着岸边树木的倒影,冰河下面那条母亲河仍然在涌动,攥一把直流油的黑土地上生长着茂盛的庄稼。这是一组由不同线条组合的层次美、和谐美、自然美。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少陵河畔的老屯,听着河水欢快地歌唱,嗅着泥土的芬芳,喝上一碗河水煮的鱼粥,还有阵阵稻谷飘香……
故乡,对于我来说,在世人面前,是中国;在国人面前是黑龙江;在黑土地上又是巴彦。
“无功无名心存天下,有笔有墨书写人生。”这是我与文友小叙时的感怀。我的《相思情暖少陵河》,仅仅是一片萌动的嫩绿,为了装点黑土地的美,我将会一直努力下去。只因这分热爱,所以要永远执着:
小的时候我出生在这个地方/这是我可爱的家乡/童年的成长啊童年的梦想/把我的希望点亮/点亮/小的时候我生长在这个地方/这是我可爱的家乡/童年的向往啊童年的理想/给我指引方向/方向/啊……啊……这片黑土地/啊……啊……养育我的地方/亲亲我的这片黑土地/我的故乡……
这就是我的黑土情怀,碧水欢歌!

巴彦诗词楹联协会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