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谁知道姜维朴?
文/高景生//朗诵/马秀春
说起东旧寨镇的大寨,全遵化的人都知道。说起西铺的“穷棒子社”,满世界的人都知道。就连说起高景生,也有成千上万读过《遵化老故事》的人知道。可要提起姜维朴,遵化人却很少有人知道,即使知道,那也是看了《光荣的遵化》以后的事。
别看高景生咋咋呼呼地能聊上几句《遵化老故事》,可要给人家姜维朴姜老去拾鞋,怕是连提都提不上。这一比,你就知道姜老是何等的重量级人物了吧!稍后看了姜老的故事,你也就明白他是何等的值得遵化人民记忆、怀念、尊重、学习和赞颂的人物了!
说姜维朴,干啥要提大寨、“穷棒子社”呢?是的,因为要提大寨、“穷棒子社”,就绕不开姜维朴。在大寨、“穷棒子社”曾经耀眼的光环里,也闪烁着姜老用心血汗水描就的辉煌。
姜维朴,1926年生于山东龙口,1944年参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后一直奋斗在中国美术出版战线,是著名的连环画脚本作家。他先后任文化部党组成员,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总编、党委书记,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连他夫人王素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小说组的组长,厉害吧!
1958年中直机关700多名干部来遵化劳动锻炼接近工农,文化部的艺术家们分驻在大寨和小马坊,姜维朴任工作队长、大寨乡党委副书记和县工作总队队长。他带领的文化部的同志,音乐大师们在小马坊建起了“小马坊星海音乐学院”,很快,学院里的泥腿子学员就把节目演进了中南海和清华北大,把秧歌扭到了天安门广场,把歌声唱进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遍了全天下;美术大师们在大寨办起了“黎河美术学校”,古元、刘继卣、王角这些一等一的中国大画家,手把手地教农民学画画,学原理,不光为遵化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还把《遵化新貌》美术展览办到了文化部。
姜维朴是个非常勤奋和重情感的人,他来遵化,爱遵化,经常带艺术家们到西铺和周边村庄学习参观,访贫问苦。“穷棒子”艰苦奋斗,勤俭办社精神,深深打动着他。感动之余,姜维朴拿起笔,白天和社员一起劳动,晚上油灯下创作《穷棒子扭转乾坤》连环画脚本,天天把脸熏得像个灶王爷。脚本完成后,被誉为“中国连环画第一人”的刘继卣,主动担起了《穷棒子扭转乾坤》连环画绘画任务。两人经过三年多艰苦创作,一部有167帧画面,一次印刷15万册的连环画出版后,立马抢购一空,之后又一版再版。在全国首届连环画评奖中,《穷棒子扭转乾坤》连环画一举夺得两项第一名。 
《北京日报》《解放军画报》都做了连载,北京幻灯制片厂制作成了幻灯片,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朝鲜版连环画。
姜维朴把遵化当做第二故乡,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不断地宣传遵化、宣传大寨、宣传“穷棒子社”,不仅让遵化农民的形象走进千家万户,还永远留在了人们喜闻乐见的美术作品里。这样一位把自己当成遵化人的中国顶级艺术家,不值得我们思念,景仰,学习、赞颂和宣传!
2009年,市政协要我编纂一部《光荣的遵化》大型画册。为寻找遵化老照片,在荣宝斋杨海青先生引荐下,我有幸在北京拜会了姜维朴夫妇。平易的接待中,姜老不光为我献出了艺术家们当年在遵化劳动锻炼的所有照片,还描述了人民公社时代遵化大地火热向上的欣欣景象,同时也让我领略了老艺术家那坦荡、宽广、无私和以遵化为家的高尚情怀。
2019年9月,为中国美术出版事业贡献毕生精力的老艺术家,93岁的姜老仙逝离我们远去了,愿老人家在无争无诟的世界里描绘出更多、更美、更绚丽的画卷。
作者简介:高景生,爱好摄影,河北唐山遵化市宣传干部,为搞好内外宣传付出了毕生精力。
主播简介:马秀春,曾经的知青。从事采、编、播工作多年,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发表数篇文章,连续五年被《唐山劳动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