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悬崖百合《青玉案.元宵哀吟》简析
王楼(内蒙古)
青玉案☆元宵哀吟
钦谱(贺铸/体)
詞/淸雅原創——
春风渐到江南岸。水尚冷、林犹倦。料峭山川红日远。梅花几点,自由舒展。不怪迎君慢。
去年十五郎陪伴。燕语莺歌恨时短。今又元宵人未返。独斟微醉,苦无人劝。窗外娇莺唤。
2023.02.05.午.
这是一首情真意切的抒情佳作。抒写了一位思妇在元宵佳节之际,怀念远在天涯海角的郎君的委婉缠绵的感情。立意明确,语言鲜活,感情细腻,思路清晰,笔墨集中。
题目“元宵哀吟”中“哀”为全词确立了凄惋的感情基调。抒写对亲人的思念是全词的主旨。唐初四杰之一的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有“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传世名句,这句话道出了人之常情。而这首词正是抒写一位年轻女子在元宵佳节之际,对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作者用细腻的文字,把这种感情描写得委婉缠绵,凄楚悲凉。
上阕,首句“春风渐到江南岸”,先点明时令是初春,再交待地点在江南。二三句“水尚冷,林犹倦”,借自然环境描写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下文抒写思念亲人的凄楚之情作铺垫。“林犹倦”用拟人手法,说林木还在沉睡中,没有苏醒。第四句“料峭山川红日远”,“料峭”一词再次渲染初春的微寒,“红日远”既是自然环境的描写,也可以理解为用“红日”借指女子的郎君,即用借代修辞手法,“远”是说他远在天涯海角,字里行间寄托了女子对郎君的深情。接下来,“梅花几点,自由舒展。不怪迎君慢。”描写疏落的梅花自由自在地舒展,用来反衬主人公的不自在。“不怪迎君慢”主语承前省略,应该是“梅”,这句话再用拟人修辞格,说梅花并不怪我(主人公)迎君慢。
下阕,一二句“去年十五郎陪伴。燕语莺歌恨时短”,这两句是对去年与郎君欢度元宵佳节的美好追忆,但只可惜这种“燕语莺歌”的美好时光瞬息即逝,留下的是无法抹去的遗憾。句中“燕语莺歌”这一成语用得巧妙,它简洁地描写了主人公与郎君相依相伴时的欢快场景。第三句“今又元宵人未返”一句,回到了现实,感情陡然低落。接下来“独斟微醉,苦无人劝”两句描写主人公的孤独寂寞,苦不堪言。这两句用自己的孤独痛苦委婉地表现对郎君的眷念,至此,感情降到了低谷。最后一句“窗外娇莺唤”呼应前面的“燕语莺歌”,用“莺唤”反衬自己的孤苦。
这一阕前两句回忆短暂相聚的欢快,后面几句描写现实的孤独冷清,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用对比反衬的表现手法来突出主人公的内心凄楚。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这是一首绝妙的抒情词作,其语言精美,简洁,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