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兰玉娟,前郭县作家协会主席(代理),八郎镇妇联副主席,黑土文学社社员,吉林省阳光工程文化志愿者。主持大型农民文艺汇演百余场。2016年自编自演的快板《农民乐》在全县农民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2017年原创诗朗诵《我爱你家乡这片深情的土地》获得全县诗朗诵比赛乡镇组一等奖。2017年创作的快板《赞十九大》在新时代传习所以通俗易懂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百姓宣讲十九大精神。2018年参加了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全国基层文化队伍示范性培训班第七期文化组织员培训班”的培训。2018年阳光工程面向全国“与文化志愿者同行”主题征文中创作的散文《让文化滋养我们美丽的乡村》获得一等奖。小说《换号》被收入《花开的声音》(2019年12月吉林出版集团出版)。2020年创作的小品《我们村的红辣椒模特队》获得省级奖项。抗疫作品三句半《战胜病毒》视频和音频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前郭县文联、前郭发布等微信公众平台发表,在全县500多个农村大喇叭里循环播放。2018年被评为吉林省第七届优秀文化志愿者荣誉称号。2020年被前郭县妇联评为《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21年被评为全国阳光工程优秀文化志愿者荣誉称号。
大秧歌
兰玉娟
小时候,过年是我们最盼望最快乐的事儿。
一进腊月门,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开始掰着手指头数着天数盼过年。因为过年我们就能穿上新衣服,吃上苹果、鸭梨、冻柿子,兜里揣着糖块儿和瓜子,和小伙伴们拎着灯笼“走百步”,玩扑克……最高兴的事儿就是能看到喜庆的东北大秧歌。
那时的东北大秧歌是非常罕见的,平常日子里是看不到的,只有过年时才能看到。每年的正月,就会有外村的秧歌队来我们村里扭秧歌。如果听到村子里由远及近有敲锣打鼓的声音,我们就会立刻沸腾起来,大声欢呼:“来大秧歌了!来大秧歌了!”我和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们寻着锣鼓喇叭声飞也似的奔向大秧歌队伍,父老乡亲也纷纷赶来,那种兴奋和喜悦之情流露在脸上。大秧歌领队的队长把秧歌队领到村里比较富裕的人家,因为扭完秧歌可以得到赏钱。无论领到谁家,他们都会燃放一串长长的鞭炮表示欢迎,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清脆震耳,小孩子们吓得直捂耳朵。全村的男女老少喜笑颜开地围着大秧歌观看。有怀里抱着小孩的妇女,有拄着拐棍儿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有青春靓丽的大姑娘和年轻气盛的小伙子,还有我们这些顽皮淘气的小孩子。大秧歌队员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手拿着扇子和彩带,头上戴着用五彩纸叠成的花环,抹着红红的脸蛋,红红的嘴唇,显得非常好看。秧歌队随着鼓乐和唢呐声扭得那个欢啊!我最爱看打头的,就是队伍里最前面的那个,因为打头的往往都是年轻漂亮、身段姣好的大姑娘。她长长的大辫子乌黑发亮,在身后随着优美的舞姿柔美地摆动,红色的绸子衣服,在杨柳细腰上扎着一条粉色的彩带,绿色的缎子裤子随着舞步显得风姿绰约,一双绣花鞋小巧玲珑,最好看的是在她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色的墨镜,镜片是方形的,使她姣好的面孔显得更加美丽大方,更加妩媚动人。与打头的姑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个耳朵上戴着红辣椒的小丑,他头戴一顶小毡帽,眉毛描得又黑又粗,嘴唇抹得通红,一只胳膊上挎着小筐,一只手里拿着大烟袋,与另一个拄着拐棍儿、头戴毡帽的小丑互挑互逗,眉来眼去,妙趣横生,逗得父老乡亲哈哈大笑。还有懒汉推车,只见那个扮演懒汉的人要把小车推飞了,他前拉后拽,挤眉弄眼,摇头晃脑,左顾右盼,花样百出。还有新媳妇儿坐花轿的。四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抬着一顶大花轿在队伍里欢快的扭着秧歌步,花轿里边坐着一个美丽的“新媳妇儿”。那时我就想:坐上那个花轿被人抬着一定很享受吧!可是仔细一看,原来花轿下面有两只脚,才恍然大悟,坐轿的人其实并没有坐轿,她也在边走边扭。还有骑毛驴的,骑在驴背上的是用纸壳糊的两条假腿,真腿在毛驴的肚子下走动呢。大秧歌扭了一会儿,从队伍里走出两个人,一男一女,看样子是老搭档了,他们熟练地唱起了东北二人转:正月里来是新年儿呀,大年初一头一天呀啊……唱完一段二人转,还说上一段脱口秀,脱口秀说得风趣幽默,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和叫好声!整场秧歌演出,最卖力气的要数敲锣打鼓吹喇叭的队员,他们个个生龙活虎,有节奏地敲着锣,打着鼓。我最爱看吹锁唢的,他们把两个腮帮子鼓得像扣了两个小皮球,非常有趣。秧歌快要结束时,队长手里拿着二十元钱,冲着人群大声喊道:“赏钱二十元!”队员们看到队长手里举着的赏钱,扭得更欢了!
还有懒汉推车,只见那个扮演懒汉的人要把小车推飞了,他前拉后拽,挤眉弄眼,摇头晃脑,左顾右盼,花样百出。还有新媳妇儿坐花轿的。四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抬着一顶大花轿在队伍里欢快的扭着秧歌步,花轿里边坐着一个美丽的“新媳妇儿”。那时我就想:坐上那个花轿被人抬着一定很享受吧!可是仔细一看,原来花轿下面有两只脚,才恍然大悟,坐轿的人其实并没有坐轿,她也在边走边扭。还有骑毛驴的,骑在驴背上的是用纸壳糊的两条假腿,真腿在毛驴的肚子下走动呢。大秧歌扭了一会儿,从队伍里走出两个人,一男一女,看样子是老搭档了,他们熟练地唱起了东北二人转:正月里来是新年儿呀,大年初一头一天呀啊……唱完一段二人转,还说上一段脱口秀,脱口秀说得风趣幽默,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和叫好声!整场秧歌演出,最卖力气的要数敲锣打鼓吹喇叭的队员,他们个个生龙活虎,有节奏地敲着锣,打着鼓。我最爱看吹锁唢的,他们把两个腮帮子鼓得像扣了两个小皮球,非常有趣。秧歌快要结束时,队长手里拿着二十元钱,冲着人群大声喊道:“赏钱二十元!”队员们看到队长手里举着的赏钱,扭得更欢了!
大秧歌一家接着一家地扭,那时我非常盼望秧歌队能走进我家的院子,风风光光地表演一场。可是领队的却始终没有把大秧歌领进我家的院子。我只能跟着秧歌队走街串巷地到别人家的院子看大秧歌。直到我十几岁时,秧歌队终于走进了我家的院子里,扭得热闹非凡,扭得喜气洋洋!第一次看到这么喜庆的大秧歌走进了我家的院子,父亲和母亲感到了从未有过的风光和体面,当父亲把钱赏钱递给秧歌队长时,听到那一声悦耳的“赏钱五十元”时,父亲和母亲的表情是那么骄傲,那么扬眉吐气!我和姐姐弟弟也感到无比自豪,仿佛这场大秧歌是世界上最美的演出!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大秧歌已不再罕见了,各村的文化广场上每天都有秧歌表演,秧歌队的服装、头饰、扇子各式各样,五彩缤纷。欢天喜地的东北大秧歌,扭出了健康快乐,扭出了新时代最美的风采!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2年4月9日,徐丽自媒体文学公众号《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