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月8日,按照农历计算,恰逢正月十八。俗话说“正月里来是新年,大年初一头一天,闹过元宵继续嗨,欢天喜地一个月。”
人们之所以把整个正月都统称为新年,不但是因为这些约定俗成的传统习俗,还因为是以此来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所以,只要不出正月,亲朋好友见面还会互道一句新年好。
呵呵,既然农历新年的正月都算过年,何不乘正月十八出去玩一玩?
昨天,老朱提议去海口一日游,毛儿说这是一个好主意,姗妹么当然是举双手赞成。老董是个细心人,立马上网做攻略,保证游玩尽兴不走回头路。
说走就走毫不犹豫,今天早上四位老人出了门。本打算坐大巴去海口,18元钱一个人;路旁的出租车在揽客,从定安到海口80元。
老人们掐着手指一计算,四个人刚好把车填满,虽然总价要贵上8元钱;但小车直达海口快呀,更何况老朱把80元砍到了75。人虽老了帐目依旧算的清,出征伊始就得了个小便宜。
小车疾驰了半个多小时,抵达海口美兰区海府路。众人欢快地同的哥道一声拜拜,沿着镂空窗格的朱砂红墙来到了五公祠。

五公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景区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平方。由观稼堂、学圃堂、东斋组成,并和苏公祠、拜亭、粟泉亭、洗心轩、游仙洞等连成一片,形成一组古文物建筑群,当地人习惯上统称为“五公祠”。

大门口的牌坊前留下了四位饱经沧桑童心未泯的老人身影,赵朴初先生撰写的楹联让人浮想联翩热血沸腾:“五公英烈气,千古海南潮。”来自钱塘江畔的毛儿们,要来瞻仰勇立南海潮头的仁人志士了。
步入园区,只见楼阁参差,疏密相间;亭廊婉转,错落有致;叠石假山,丘壑分明;树木花卉,流水潺潺;环境清雅,饶有幽趣,好一派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被人称为“海南第一楼”的五公祠主体建筑是一座二层木质结构、单式斗拱的红楼,占地面积560平方米,楼高约10米。

该楼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是为了纪念唐宋两代被贬谪来琼的李德裕(唐朝宰相)、李纲和赵鼎(宋朝宰相)、李光和胡铨(宋朝大学士)五位历史名臣,故而以“五公”得名。红楼四周,竖立着这五位历史名臣的雕像和生平简介,古松翠柏环绕,个个栩栩如生。
位于五公祠左侧的苏公祠大殿,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是后人为纪念被贬谪来琼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而建造。
苏东坡晚年被贬居海南四年,直至去世(1097年~1101年),海南学子经常在他曾借寓过的金粟庵内饮酒赋诗,学术交流,该处雅称“东坡读书处”。元代更名为“东坡书院”,大书法家赵孟頫为之题匾。书院几经变迁,至明初毁废,但遗迹尚存。明万历45年(1617年)琼州副使戴禧在原址重建,并改书院为“苏公祠”,奉祀苏东坡与其子苏过。
游览至此,毛儿想起了杭州老家的苏堤,旧称苏公堤。这是一条跨越西湖南北方向的林荫大堤,长堤上六座石桥依次横卧,柳绿鸟呜风光秀丽。该堤是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52岁的苏东坡任杭州知州疏浚西湖时,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后世演变而形成。杭城的百姓为纪念苏“市长〞治理西湖为民造福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从而成为杭州著名的十大风景之一“苏堤春晓”。
先贤豪杰们的坎坷人生令人无限感慨:人啊人,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只要胸怀大志天下为公,鞠躬尽瘁为民造福,都会赢得人们的崇敬和缅怀,直至子孙后代。
历史悠久的五公祠,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是全面了解海南历史、政治、文化发展的名胜古迹。难怪素有“琼台胜境”、“瀛海人文”和“海南第一名胜”之美誉。
时间不早了,拔腿就开路,毛儿们要去下一站游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