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名篇与秦皇岛(277)
陈毅《北戴河》
撰稿:学 贵
主播:月亮泉

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四川乐至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留法学生爱国运动。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川军中进行革命活动。1927年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中共党委书记,后参加南昌起义部队。1928年参加领导湘南起义,和朱德一起率部上井冈山。曾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兼第十二师师长、中共第四军军委书记。1929年协助毛主席召开了古田会议。历任红军第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第六军政委、第二十二军军长、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当地,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代军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市长、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兼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中共第七至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毅多次到过秦皇岛。对秦皇岛、北戴河情有独钟,曾作诗《北戴河》。
《北戴河》
林樾日光淡,晚来潮不停。
秋凉真似水,远海万灯明。
陈毅既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帅,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他戎马倥偬,倚马可待,创作了大量诗词。毛主席评价陈毅诗词“大气磅礴”,郭沫若赞誉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青少年时期的陈毅,就用诗词记录了自己寻求真理、走向革命的心路历程。在投笔从戎的革命生涯中,尽管战争环境艰苦恶劣,陈毅也不忘横槊(shuò)赋诗,用火热的战斗激情谱写火热的战斗生活,把斗争的艰苦性与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完美融合。既有“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的战斗豪情,又有“此去泉台招旧部”的视死如归;既有“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的英勇壮烈,又有“革命流血不流泪,生死寻常无怨尤”的乐观豁达。展现出可歌可泣、群威群胆的气势。

三年南方红军游击战争中,项英、陈毅所部在人烟罕见的荒山中,过着野人般的生活。陈毅创伤复发的剧痛和极度的饥饿常常令他感到濒临死亡,这位开国元帅能够生存下来,无论在革命者的意志上,还是在人类生存的极限上,都是一个奇迹。他幻想过到另外一个世界里与他的烈士同志们相聚,去继续实现理想而作绝笔诗:

《梅岭三章》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这组壮烈诗篇,表达了共产党人面对异常艰难的斗争形势乃至牺牲,矢志不渝、永不言弃的革命意志和英雄气概。感而得句:
血濡铁骨作三章,
堪比秋空皓月光。
戎马生涯甘赴死,
诗人将帅赋铿锵。

撰稿:李学贵,秦皇岛市政协第八届至第十届委员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曾任秦皇岛碣石暨徐福研究会顾问。主编《秦皇岛市政协志》、《秦皇岛市政协文选》,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人物/诗词与党史——庆党百岁百期》在京津冀头条专题连载,博得广大听众、读者青睐。

主播:王庆阳,网名:月亮泉。退休前曾任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卫生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党委书记。个人专著《养正新论》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热爱生活,喜欢用诗文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喜欢用朗诵,为多个平台主播,用声音倾情传递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