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成往事随风去
拨云见日启征程
作者/饶晓辉


随着新春落幕大戏元宵节的过去,传统的新春佳节就算划上了个圆满句号。“一四得心六应手,冬至万里蹄雪飘,三四日头镜中看,四三整装一待发。”新年过后,蓄势待发,该工作的工作,该学习的学习,一切都要重复往昔的宁静。
刚刚过去的这个新春佳节,没有封控,没有核检,可以说是后疫情时代人们过得最舒心,也是最幸福的一个春节。往事不堪回首。国人也许永远不会忘记,三年前临近春节的那个寒冬,疫情来袭,封控管控,令无数家庭默默承受着新年团圆之痛。但比寒冬更冰冷的,是无休无止的核酸检测和像枷锁一样的防护码,让人窒息。那时候的人们都宅在家中不敢出门,路上基本上看不到行人,既使有事要出去,也是全副武装裹得严严实实,那怕碰到熟人都是“躲”着走。
去年十二月,随着国家疫情防控二十条和新十条的政策落地,新冠疫情防控全面放开。一时间,人们像过年一样兴奋,然而,放开后仅短短的十几天时间,各地“阳”声一片,全国人民“同唱一首歌”的情景,给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蒙上了一层恐惧的阴影。人们担心这个春节,难不成又要遭疫殇?甚至做好了春节期间再次感染的准备。没想到的是,疫情不但没有大爆发,除了习惯的出门戴口罩外,好像没什么感觉,一切都像没发生过一样。
“疫”成往事已随风而去。三年了,1095天的煎熬、恐慌,无论是痛苦的隔离,还是烦不胜烦的核检,再也不会回来了。那么,就让我们整理好心情,趁着二月的春风,扬帆远航再出发。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