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汉传奇(中篇小说连载之十九)
杨浩然.偶然著
十九、 君子之交淡如水
良友大酒店座落于古城中心。老板叫马大哈。前几年,这家伙玩房地产挣了俩钱。一发烧,就建起了这座酒店。
酒店算不上高大气派,但马大哈会玩儿,天天玩花样不说,干啥都抢先。无论用转盘桌、装空调、按电梯,还是上总统宴、设自助火锅,都先人一步。而且菜品新鲜,价格便宜,吸引了大量顾客前来消费,门口的车停了一排又一串。
望着这一排排的车子,牛鑫万分感慨。曾几何时,吉普还是县长专配呢,大街上除了自行车多是亮点外,一天根本跑不几辆车。他混上摩托、吉普时就觉得高人一等了,现在一对比,则显得相形见绌了。
恰在此时,王有从酒店走了出来:“主任来了?刚才卞老师和杨馆长还念叨你哩,一听你来,大伙儿很激动。”
“郭真和刘富来了吗?”牛鑫问。他知道这仨小家伙最近发了不少文章,虽然写的大多是在牛庄背石头、捸蚂蚱、推车子、打水漂儿之类的散文,但文笔不错,卞老师经常夸。
“他俩调到市行了。”王有说着,耷下了头,脸也红了。
前几天,张大水说市行要从古城抽仨业务骨干去市行帮忙。论能力,王有首当其冲。可有时,能力强不代表一切。正因为你能力强,才有了留你的理由。可令人费解的是,牛庄所的小王连初中都没上完,居然也被作为业务骨干调到了市行。
君子之交淡如水。
文人之间的交往,不像官场那么复杂。别看这些人创作时文思泉涌、激情澎湃、笔走龙蛇、狂放不羁,但聚在一起时,则显的平平淡淡,一点儿阳刚之气都没有。偶尔彼此点赞一下,也没常人那么张扬。
今天聚会的几个老文友,大都已退居二线;卞老师再有几天也要退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伙新人,最耀眼的顶数文化馆长杨扬。
杨扬是从教育局调到文化馆的,是个诗人。假如说他会写诗的话,不如说他的人生比诗更精彩!
有年,教育局旗下的印刷厂对外承包,作为办公室主任的他近水楼台先得月,顺便就把印刷厂承包到手了。虽是亲戚顶的名,实际上支配权归他。
有印刷厂作后盾,加之文彩飞扬,又经常为县里的文艺活动提供暂助,在文化圈儿混的是风生水起,自然而然成了接替卞老师的最佳人选。
今天的主角是杨馆长。有卞老师在,他虽然屈居下首,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牛鑫进来的时候,大家已经落坐了。
主宾位置上坐着新任文化局长,副主宾位置则留给了他。
牛鑫一看文联、作协的领导在,就推让。
局长发话了:“牛老师,叫你坐就坐呗。在坐的,除了卞老师就你资格老,大家都是晚辈呢。”
“是是,”杨馆长附和道:“您写长篇时,我们还穿开裆裤呢?”
“惭愧惭愧,落伍喽。”牛鑫拱了拱手。
“亏的你落伍,要不我能接卞老师的班吗?”杨扬的一句玩笑话,顿时将气氛调高了八度。后起之秀们纷纷向牛鑫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他们都读过牛鑫的小说,知道眼前这个文弱书生的肚子里有干货。
话题不多,主要讨论如何筹集资金出散文集的事。
卞老师主政文化馆十多年,出过不少集子。光小说、诗歌集就各出了三本。民间故事集虽然只出了一本,但影响最大。为后来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不少色彩。
出这些集子的经费,大都来源于企业暂助,每次杨扬都拿大头。
“这次之所以讨论,就是看能不能找几个暂助商。”卞老师说“也不能老拿杨馆长当怨大头。”
“这样行不行?”局长说“咱县是旅游大县,十几个景点天天花钱做广告,咱借台唱戏算了。组织几个写手,下点功夫,用我们手中的笔去点击。景点火了,广告费自然省不少,不就有钱出集子了吗?”
“我看行。”牛鑫说“有个景点就找过我,愿出两千买一篇文章呢。”
“就这么办。”局长一锤定音“下午我找旅游局长谈谈,让他组织个景点负责人会。组织写手的事,就有劳各位了。”
调子定下后,大家轻松了许多。
正所谓“酒遇人有意,人遇酒愉悦。”大家开始畅饮起来。
刚端起酒盅呢,马大哈嘻嘻哈哈地走了进来:“各位老师,俺好抢风头,开篇先写良友哈。一篇两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