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歌
作者/ 泰戈尔
我的孩子,我这一支歌将扬起它的乐声围绕你,好像那爱情的热恋的手臂一样。
我这一支歌将触着你的前额,好像那祝福的接吻一样。当你只是一个人的时候,它将坐在你的身旁,在你耳边微语着;当你在人群中的时候,它将围住你,使你超然物外。
我的歌将成为你的梦的翼翅,它将把你的心移送到不可知的岸边。
当黑夜覆盖在你路上的时候,它又将成为那照临在你头上的忠实的星光。
我的歌又将坐在你眼睛的瞳仁里,将你的视线带入万物的心里。
当我的声音因死亡而沉寂时,我的歌仍将在我活泼泼的心中唱着。
(郑振铎译)
选自泰戈尔诗选《新月集》

作者介绍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毕业于伦敦大学,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他于1880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于1913年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其代表作有《飞鸟集》《眼中沙》《园丁集》等。
许多批评家都说,诗人是“人类的儿童”。因为他们都是天真的,善良的。在现代的许多诗人中,泰戈尔更是一个“孩子天使”。泰戈尔著作之流行,之能引起全世界人的兴趣,一半在于他思想中高超的理想主义,一半在于他作品中的文学的庄严与美丽。
泰戈尔是印度孟加拉 (Bengal) 地方的人。印度是一个“诗之国”。诗就是印度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诗之国”里,产生了这个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自然是没有什么奇怪的。
泰戈尔的文学活动,开始得极早。他在十四岁的时候,即开始写剧本。他的著作,最初都是用孟加拉文写的;凡是说孟加拉文的地方,没有人不日日歌诵他的诗歌。
在孟加拉文里,据印度人说:他的诗较英文写得更为美丽。一个印度人说:“我每天读泰戈尔,读他一行,可以把世上一切的烦恼都忘了。”他自己也说:
“我的歌坐在你的瞳人里。将你的视线,带入万物的心里。”
“我的歌声,虽因死而沉寂;但是我的诗歌,仍将从你的活着的心里唱出来。”
是的,泰戈尔的歌声虽有时沉寂,但是只要有人类在世上,他的微妙幽婉之诗,仍将永远由生人的心中唱出来的。他的戏剧和小说,与诗也有同样的感化力。一个印度的批评家说:“他的英雄与女英雄都是出于平常人之中的,他们的淳朴的快乐与忧愁,泰戈尔用异常的内在的沉刻的情绪,用音乐似的词句,写出来给我们看。”就是他的论文,也是充溢着诗的趣味与音乐似的词句。他总之是一个诗人。
“他是我们圣人中的第一人: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之本身的,这就是我们所以爱他的原因了。”这是一个印度人的话。但我们的意见也是如此:我们所以爱他,就是因为他是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之本身的。

【译者介绍】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字西谛,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文学史家。
他于1919年 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曾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等多职;出版过《中国文学论集》《佝偻集》《取火者的逮捕》等作品,其作品以 率真、博识、深情、清净的风格独树一帜,为读者呈现出文字的朴实之美。1958年10月17日,他因飞机失事殉职,终年60岁。





